太和宮大殿

太和宮大殿

武當山太和宮大殿在明代稱朝聖殿,匾額上書 “大岳太和宮”。朝拜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四年,清康熙以後稱為太和宮大殿。金頂皇經堂始建於明永樂年間,清道光29年重建,裝飾精美,富麗堂皇

大殿介紹

太和宮大殿太和宮大殿
武當山太和宮大殿在明代稱朝聖殿,匾額上書 “大岳太和宮”。前面建有無牆閣,梁棟上彩繪各種圖案紋飾,精美絢麗。兩側為鐘樓和鼓樓,鐘樓里懸掛一口明永樂十三年鑄造的巨大銅鐘,高1.57米,口徑1.435米,是武當山現存體量最大造型最美的一口鐘,敲擊後發出像雷聲一樣的鐘聲,回音不絕。太和宮大殿為磚石結構,琉璃瓦屋面,牆體的下部為精美的石雕。大殿內供奉著真武、金童、玉女等十幾尊神像,形象逼真,其中既有明代的也有清代的,可以說是明清藝術薈萃一堂。

朝拜殿介紹

朝拜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四年,清康熙以後稱為太和宮大殿。在明代,來金頂朝山進香的普通百姓是不能到金殿的,只能在這裡朝拜真武大帝,高高在上的金殿他們只能在遠處望上一眼,由此體現著等級的森嚴和皇權的神聖。

金頂皇經堂介紹

金頂皇經堂始建於明永樂年間,清道光29年重建,裝飾精美,富麗堂皇。
皇經堂又名誦經堂,是道人誦經習課的場所。每日清晨和黃昏誦頌經文真誥,是武當山出家道人自我修持的日常功課,被視為升仙者的階梯。每次誦唱時間約一個小時,其目的是陶淑性情、虔誠其心,以做到一心向道。
皇經堂殿內正中懸掛金匾一塊,匾書“生天立地”四個大字,是清代道光皇帝御賜。大殿的闌額、木製隔扇上浮雕著眾多道教人物、故事和珍禽異獸,圖案精美,雕刻技藝精湛,反映出清代的社會生活、宗教信仰和審美情趣。
皇經堂內設有左右神龕、中神龕和上神龕,分別供奉著真武大帝、三清、玉皇等道教神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