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座泡沫

天鵝座泡沫

G75.5+1.7行星狀星雲“天鵝座泡沫” G75.5+1.7行星狀星雲 這個行星狀星雲被正式命名為PN

天鵝座泡沫 PN G75.5+1.7行星狀星雲
“天鵝座泡沫” PN G75.5+1.7行星狀星雲

發現日:2008年7月6日
發現人:戴夫·朱拉塞維徹(Dave Jurasevich)
發現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威爾遜山天文台
正式命名:PN G75.5+1.7行星狀星雲
2008年7月6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威爾遜山天文台的戴夫·朱拉塞維徹(Dave Jurasevich)觀測到了這個“天鵝座泡沫”,並對該區域進行了拍攝。幾天之後,業餘天文學家梅爾·赫爾姆(Mel Helm)和基思·昆特羅徹(Keith Quattrocchi)也發現了這個泡沫行星狀星雲。
這個行星狀星雲被正式命名為PN G75.5+1.7,從帕洛馬星空測量儀拍攝的第二張更近距離圖片顯示,PN G75.5+1.7行星狀星雲的大小和亮度與16年前幾乎沒有變化。朱拉塞維徹認為這項觀測結果是由於它非常昏暗導致的。
美國紐約市羅切斯特大學的亞當·弗蘭克(Adam Frank)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球形行星狀星雲是非常罕見的。”關於這種結構的形成一種解釋是從典型的圓柱狀星雲的橫截面進行拍攝的,然而弗蘭克指出,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這個圓柱狀星雲的柱面是非常均勻的。
行星狀星云:行星狀星雲是由於早期天文學家認別錯誤才對它命名這一名稱,它形成於質量是太陽8倍的年老恆星噴射其外層物質,期間釋放出發光氣體雲。許多行星狀星雲都是橢圓形、雙葉形或雪茄形,是在恆星從兩極噴射氣體之後逐漸進化形成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