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biru行星

Nibiru行星

Nibiru,是出現在蘇美爾神話中的神,在蘇美爾語裡是“渡船”之意,在天文界指一顆不存在的假想行星。在瑪雅預言中稱該星球會引起地球毀滅。有報導稱NASA在1982年發現了這個星球。從現實角度看,Nibiru行星是不存在的,根據美國天文學家解釋,它來自一本科幻小說。

基本信息

簡介

NibiruNibiru

Nibiru(PlanetX,orthe12thPlanet)即X星球,“Nibiru”在蘇美人文字里是“地球的通道”的意思,是一顆在蘇美人歷史遺蹟中發現的假想行星,隨著“2012末日學說”等傳言的興起,這顆假想行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但是到2011年11月為止,沒有任何天文機構和學者證實其真實存在,也沒有任何科學證據可以證實其會在2012年撞擊地球的傳言。
有人把它稱為X星球,意思是它是太陽系的第十顆行星,“X”代表10的意思。X星球的運行軌道不是通常的圓形軌道,而是一個非常大的橢圓形軌道,在這一點上更類似一顆彗星的軌道。軌道的另一端遠遠地深入到宇宙的深處。每隔3630年,它就運行到太陽系來,而且穿越地球的軌道。
傳說中,與其他太陽系行星比較,Ribiru體積差不多有木星那樣大,重力比地球大數倍,從地球上看上去外表為紅色;這個巨大的行星是以逆行的方式公轉,當它接近其他的行星時,會經過火星與木星之間的軌道,然後它會經過外層的行星後離去,在人類的視野中消失。

歷史

蘇美人記載

蘇美人記載的12行星圖蘇美人記載的12行星圖

首見於公元4500年前蘇美人的記載,其軌道交錯在太陽系已知的8個行星之間(之前稱為9個),公轉一次需時3600年。瑪雅預言中的《太陽記》其周期為5000-3000年,和nibiru的公轉時接近。

預言中,Nibiru的來臨,將會正式開啟《星門》(STARGATE)。貫穿過去、現在、未來和所有空間。他們給所有潛在敵手宣告地球及其太陽系正清楚經歷轉變,不是任何生命或生命物質或者非物質能阻止。
Zetas(齊塔人),為灰人與地球人混血出的物種。灰人為昂宿星人培育,並不具備提升DNA。因此灰人尋求地球人DNA以延續生命。Zetas預測Nibiru進入內太陽系的時間是2012年。

天文假說

20世紀70年代,考古學家Zecharia Sitchin發掘了6000年前的蘇美爾文明遺蹟,並發現了一張雕刻在石板上的星圖,上面標有十二個天體,除了古代人類就能觀測到日、月、水、金、火、木、土以及地球本身之外,還有古代人類不可能發現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的存在,還剩下的一顆則是連現代人類都沒能發現的星球,因此他就提出了“太陽系內還有一顆沒有被發現的大型行星”這一假說。
在該假說中,Nibiru是一個顆橢圓型的公轉運行軌道的長軸遠長於短軸的行星,在長軸最遠端時比冥王星距離太陽還遠,而在短軸最接近太陽時能到達地球附近,公轉周期是3600年。雖然因為違反星體間的引力定律這個假設並不被一般的科學體系所承認,但是卻有很多人根據他的假設做出21世紀的某一年Nibiru將光臨地球的推論(最著名的說法是2003,2012,2085這三個)。SF作品中也紛紛使用Nibiru作為“災難之星”,編造出“Nibiru接近地球時就是世界末日”的傳說,於是Nibiru也就成了和Vulcan齊名的假想行星。而根據現在天文界比較有力的說法,所謂第十二天體Nibiru只是土木星之間的小行星群錯被蘇美爾人當做一顆大型行星。

發現

當人類發現土星的時候,發現它的軌道“不正常”,似乎是受到某種力量的牽引,所以預測土星之外還有其他行星。在海王星與天王星都相繼被發現過後,天文學家們都在這兩顆星球上發現類似的情況,認為那顆假想的planetX還是未被找到。最後冥王星被發現了,這顆遙遠的又看起來有點奇怪的小星球都被一部份人認為這個就是planetX,那顆對其他臨近星球有某種引力的神秘星球。可是這顆冥王星體積太小了,不足以擁有那種力量去影響其它星球。從那時候開始,planetX在天文界裡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1982年,一顆神秘天體被發現了。為了確定其屬性,NASA於1983年發射了IRAS衛星上空並於獵戶星座的方向找到了這顆當時估計擁有木星那么大的天體。當時,NASA有對外界發布相關的發現,這在華府郵報的JPLIRAS科學家的訪談中已被揭露。據描述,與其他太陽系行星比較,nibiru體積差不多有木星那樣大,重力都比地球大上數倍,從地球上看上去外表為紅色;這個巨大的行星是以逆行的方式公轉。
可是沒多久之後,NASA又向外界傳送訊息澄清之前的發現只不過是一個錯誤的發現。發現之後卻又否定,真實性引人遐思。

主要特徵

1.太陽系第10顆行星。(含太陽和月亮在內是第12號星體)
2.圍繞太陽3600年一個公轉周期的超橢圓形軌道。
3.體積和木星可以匹敵。
4.擁有5顆衛星

對地球的影響

謠言

宣稱Nibiru行星存在的網友繪製的Nibiru軌跡圖宣稱Nibiru行星存在的網友繪製的Nibiru軌跡圖

言稱nibiru存在的人們宣布,nibiru將在2012年左右接近地球,其巨大的引力作用及磁場將會給地球帶來大災變,他們宣稱由於其引力的關係,地球火山地帶的活動將會完全爆發,其所跟隨的地震、海嘯(當時的海嘯不一定是地震引起的,是由於引力的關係,海嘯還是能夠不因為地震的關係而發生的)及其它的惡劣氣候也將會迸發。到了2014年7月1日,Nibiru才不再影響地球。
這些論調被“2012世界末日論”者用作作證並進而渲染2012年12月21日:“Nibiru會經過Eclipticplane(黃道面),像太陽一樣的亮紅色,大約有月亮一樣大小,地震與海嘯等惡劣氣候將更糟糕。然而最糟的情況在2013年2月14,當地球移動到太陽與Nibiru之間,極軸會轉移,全球的風暴地震與海嘯將達到最糟的惡化情況,海洋將掀起一到三哩高的巨大的海嘯。”

影響

一些傳言中,Nibiru可能給地球帶來的影響如下:
1.磁極偏移。
2.大地震與地殼變動
3.巨大海嘯(100米~150米)
4.異常氣象
5.火山噴發

科學解釋

Nibiru星Nibiru星

從現實角度看,Nibiru行星是不存在的。

來源於科幻小說

2009年底,影片《2012》上映,有關2012世界末日以及巨星行星nibiru的傳聞又逐漸成為熱門話題。為此,美國宇航局天文學專家大衛·莫里森博士專門在《太平洋天文學會》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在文章中莫里森就大家關於2012年是地球末日的說法經常提到的20個問題做了回答。網際網路世界裡的2012年12月地球將要滅亡的理論似乎是從一本科幻小說里提取出來的。在這部科幻小說里,記述了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中的蘇美爾文明記載,一顆名為Nibiru的行星將在2012年12月撞擊地球,使地球走向毀滅。

關於網際網路上的這個理論,莫里森表示:Nibiru行星根本不存在,在現實中根本就沒有存在的證據。其中犯的一個很明顯的錯誤就是,對於一個天文學家來說,重複聲明這顆行星正在接近我們地球的同時又在聲明看不到這顆行星,這樣的做法明顯很愚蠢。莫里森還對網際網路上傳播著的關於政府機構極力掩蓋這顆Nibiru行星正在向地球逼近的訊息感到好笑。莫里森說表示,即使政府真的想掩蓋這顆行星存在,那這顆行星也不可能是Nibiru。如果真的有這樣的一顆行星正在向地球逼近的話,那這顆行星會被數千個天文學家和業餘天文愛好者觀測到。如果真的被觀測到的話,以現在的網際網路科技,早就傳遍世界了。我了解天文學家這個群體,即使真的有政府條約要求保守相應的秘密,處於對人類負責的態度,天文學家們也會將信息傳遞給大家。

另外,地球的確經常會被小行星或流星撞擊,但大的撞擊極為罕見。NASA的天文學家正在進行名為“安全太空”的調查,旨在觀測是否有大型天體可能接近地球,行星撞地球的可能,微乎其微。

關於地球磁極倒轉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地質學家馬爾盧夫認為,岩石中的某些磁性跡象表明,地球可能發生過這樣劇烈的磁場變化,但是這一過程是一個持續數百萬年的緩慢過程,緩慢至人類根本感覺不到這種變化。太陽伴星之行星nibiru屬於太陽的伴星,類似於天狼星的伴星,但是無論是質量和體積都無法與天狼星伴星相提並論。它只是太陽的伴星,一顆暗行星,只是體積和地球差不多大,但是質量卻要和木星差不多的那種天體。 

太陽伴星之謎

2010年,美國NASA啟動了名為廣域紅外探測器(WISE)的熱敏太空望遠鏡在紅外波段重新審視近日空間。廣域紅外探測器在2009年發射升空,於2011年1月開始對太空進行探測,估計能發現太陽周圍25光年遠的1000顆棕矮星,並最終在10月耗盡燃料。如果太陽伴星是紅矮星和棕矮星,那么就很難被發現,她的伴隨行星就更不可能被發現了。科學家研究認為,紅矮星的行星有可能存在生命。
有美國科學家提出,紅矮星可能更適合孕育生命。美國維拉諾瓦大學的科學家最近在美國天文學會的一次學術會議上說,他們計算了20顆紅矮星的輻射,發現如果一顆行星的大氣層和磁場足以散射和反射有害射線,其環境就適合生命存在。此外,儘管引力作用會逐漸使行星以固定的一面對著紅矮星、另一半得不到光照,但空氣流動能傳遞熱量,使行星背陰面也溫暖有如夏夜。紅矮星上的核聚變很緩慢,這使它們的壽命非常長,可以保持幾十億年甚至更長久的穩定狀態,這對生命發展是有利的。
假設太陽伴星是紅矮星,其行星就可能存在生命,而紅矮星與太陽距離遙遠,軌道偏扁長。NIBIRU假設存在,是太陽紅矮星伴星的行星,這就為關於NIBIRU的傳說提供了一定的證據。

世界末日理論

2012世界末日 | 末日之鐘 | Nibiru行星 | 末日論 | 基督教末世論 | 伊斯蘭教末日論 | 教皇預言 | 哈米吉多頓 | 瘟疫 | 伽馬射線暴 | 宇宙大擠壓 | 日冕物質拋射 | 宇宙大撕裂理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