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馬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馬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在南陽林場的基礎上建立的,林場與森林公園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制。南陽林場建於1958年,是巴州區唯一的國有林場,距巴中市區38公里,海拔800-1430米,面積2.04萬畝,活立木蓄積1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99%。2004年,經國家林業局批准,建立了天馬山國家森林公園,包括天馬山景區和陰靈山景區,面積3.4萬畝。2005被評定為國家AA級景區。現正在打造AAA景區。

基本信息

簡介

天馬山國家森林公園天馬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馬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巴州區東北部,由相距54公里的天馬山和陰靈山兩大景區組成。公園總面積2297公頃,其中森林面積2125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達到2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92.5%。公園群山連綿起伏,渾然一體,東西走向,相對高差200一800米。由於公園地貌複雜,氣候懸殊,土肥不一,適宜百餘種針、闊樹、竹種、27種滕蔓、60餘種草本、30餘種苔蘚和10餘種菌類生長,同時,也是野生動物棲息、繁衍、生存的良好場地,豹、野豬、麂子、錦雞獼猴貓頭鷹等近30餘種禽獸出沒林間,對森林食物鏈的建立和生態平衡起到了一定作用。

天馬山國家森林公園於2004年12月經國家林業局批准建立。其前身是四川省南陽森林公園。

天馬山景區位於巴州區東北部,距巴中市40公里,景區面積1748公頃,海拔高度為705.3米—1431.6米。有景點27個,其中二級景點5個(天馬松濤、闊葉霜林、天馬山、天馬潭瀑、橋河猴啼)、三級景點8個(翠林花海、橋河峽谷、玉皇晨霞、古藤九柏、修行十三峰、橋河、修行雲海、小天橋)、四級景點14個(天梯瀑、松櫟連理、五馬朝天、天馬積雪、仙女潭、天馬池、玉皇頂、橋河巨蟒、十嶺九大灣、玲瓏池、九灣霧嵐、瞭望樓、修行寺遺址、老土地古寨遺址)。

陰靈山景區位於巴州區北部的棗林鎮境內,與南江縣接壤。景區入口距巴中市城區約14公里,景區面積549公頃,海拔高度370米—1454.5米。有景點22個,其中一級景點3個(陰靈山、靈山古林、靈山碑林)、二級景點4個(老君石、靈山古場、關帝廟、觀音殿)、三級景點7個(獅子石、紅石筍、曬經石、騾兒坡杜鵑、紅四軍軍部故址、靈應奎樓、紅石筍石寨遺蹟)、四級景點8個(獅子岩、靈山皓月、獅山夕照、黑石林、大佛殿、牛王殿、藥王殿、老君殿)。

隨著公園建設步伐的加快和對外宣傳力度的增加,公園的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已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前來觀光遊覽。公園自建立十多年來,所在的南陽林場多方籌措資金,投資近千萬元,進行園區的基礎設施和服務接待設施建設,使公園具有一定的接待能力。

公園內尚有若干有價值的景點如“南天門觀日出”、“米蒼古道奇”、“獼猴鬧天門”、“極目老土地”、“五馬奔槽飲”、“萬年古藤連九柏”、“天子華蓋迎客松”、“千級石梯通幽谷”、“龍王寨一線天”、“修行寺三寨”等,等待完整的開發建設和有效的維護。

主要景點

最高海拔 1431.6米 最低海拔 518.3米天馬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馬山位於天馬鎮境內,在佘山西南十里處。天馬山海拔高98.2米,是九峰中最高的山峰,周圍2.5公里,山地面積約1800畝。古時山上多梵宮寺院,香火極盛,故又名“燒香山”。山上勝景不勝枚舉,主要景點有6個:

1.天馬山護珠寶光塔

天馬山眾多的寺廟中,規模最大的可算是圓智教寺。在寺後的半山間,有一座塔,名叫“護珠寶光塔”,北宋元豐二年(1079)由橫山鄉人許文全建,距今已有915年之久。塔七級八面,高20餘米。塔身雖小,但屹立山間,顯得挺秀。南宋紹興二十七年(1157),高宗賜五色佛舍利藏於此塔內,故時顯寶光。

到了清代,天馬山香火仍極旺盛。據清人諸聯的《明齋小識》記載:乾隆五十三年(1788)寺里演戲祭神,燃放爆竹,因而起火,燒去塔心木及扶梯、樓板等,塔梯、腰檐、平座也都毀壞,僅剩磚砌塔身。現在塔身上截西南角留有殘木一段,便是明證。後有人在陳磚縫中發現宋代元豐錢幣,遂不斷拆磚覓寶,使塔底西北角磚身漸被拆去,形成約2米直徑的大窟窿。由於地基變動,使塔身逐漸向東南方向傾斜6°51′52″,塔頂中心移位2.27米,故俗稱斜塔。據《人民日報》報導:護珠寶光塔比義大利比薩斜塔還傾斜1°多,可稱世界第一斜塔。此塔現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天馬山佛光

中國有三大佛光:一為娥眉山佛光,二是黃山佛光,三就是天馬山佛光。帶有神秘色彩的天馬山佛光表現有兩種奇觀:第一種奇觀在護珠寶光塔周圍出現,每當凌晨或日落時,陽光透過帶水汽的雲層,就會在塔邊出現一個七彩的光環,十分美麗鮮艷,色彩如雨後彩虹,形狀象大型車盤,鑲掛在塔腰裡或塔肩上,形成一種奇特神秘的現象;第二種奇觀是霧中“塔朝”蜃影,更使四鄉萬民頂禮膜拜。佛光帶來神秘和祥瑞,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來“燒香山”朝拜。

3.名聞華夏的“天下第四泉”

據傳唐代大茶家陸羽曾在江南研究的品種、茶具等,還研究適於沏茶的泉水,並以水質優劣依次定下一批名泉。天馬山的“濯月泉”在鎮江的“中泠泉”、無錫的“惠山泉”、蘇州的“劍池”之後名列第四,故稱“天下第四泉”。泉水甘冽,為飲茶釀酒的上好用水。

4.古銀杏

在斜塔東20米處,有一古銀杏樹,相傳為宋銀甲將軍周文達親自種植,樹齡至今已有700多年。當地人傳說古銀杏乃神之手,支撐著護珠斜塔而不倒;又傳說在樹幹上釘上一隻鐵釘,就會得子,故後世人在樹身上釘有大量鐵釘,致使樹桿大部分枯萎。幸運的是 ,還有一主枝長得生機勃勃。

5.上峰寺

座落於天馬山巔,建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寺內供奉一尊飾金銅鑄觀音像,高3米,重達3600斤。天馬鄉民對觀音像非常敬重膜拜,至今還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諺:“天馬窮,天馬窮,尚有三千六百斤銅。”

6.三高士墓

位於天馬山的東麓,為元代著名文人楊維楨、錢惟善、陸居仁三人墓的合稱。三人死後皆藏於此。南為楊墓,其左二丈為陸墓,又稍左靠北一丈為錢墓。

其他景點、景物有:鯉魚石、選勝樓、朝真道院、圓智教寺、二陸草堂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