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染色

天然染色是指使用天然染料染色,同時在染色過程中不使用或極少使用化學助劑,而使用從大自然中取得的天然染料,對產品進行染色的一種工藝。也稱“植物染色”、“草木染色”。它包含植物性染料(如藍靛)、動物性染料(如紫膠)及礦物性染料(如硃砂),其中以植物性染料的使用最為普遍,且可用的材料種類也最豐富。

天然染色是指使用天然染料染色,同時在染色過程中不使用或極少使用化學助劑,而使用從大自然中取得的天然染料,對產品進行染色的一種工藝。也稱“植物染色”、“草木染色”。它包含植物性染料(如藍靛)、動物性染料(如紫膠)及礦物性染料(如硃砂),其中以植物性染料的使用最為普遍,且可用的材料種類也最豐富。

意義

1.歷史文化意義:天然染色累積了許多前人的經驗與智慧,這些優良的色彩文化應該重新賦予意義,才不會使文化形成斷層現象。
2。環保意義:天然染色的特點在於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同時可以避免化學染料的嚴重污染問題。
3。美感層次意義:天然染色不但可以得到各種鮮艷的高彩度色,更可以得到大量細膩的中間色,優雅的色彩是大自然最慷慨的賜予,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並且,透過不同次數與不同色相的復染,可以染出更豐富雋永的色彩層次。

4.市場需求的意義:隨著人們日益重視環保,市場需求已經越來越迫切,特別是高端市場的需求已經顯現。

歷史

植物染料於中國,遠在周朝開始就有歷史記載,設有管理染色的官職-染草之官-又稱染人。在秦代設有【染色司】、唐宋設有【染院】、明清設有【藍靛所】等管理機構。從大自然中萃取礦物與植物等染料,將青、黃、赤、白、黑稱之為五色,再將五色混合後攫取其它的顏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古書的記載和出土的文物,都說明了我國早在西周時代已經明確分煮。漬、暴、染4個步驟染色,並設"染人"這一官職。古埃及人、古印度人也用靛藍、首草等作染料。據說埃及幾千年前包裹木乃伊的青色麻布是用靛藍染成的。印度人還用一種寄生在不同植物上的胭脂蟲體中所含的紅色素染色。古希臘羅馬人也用另一種動物染料,是一種貝殼類動物,分泌一種液體,暴露在空氣中後由黃色經綠色和藍色,最後變成紫色,是一種名貴的紫色染料。在十九世紀末期從煤塊提煉顏料成功之前,染料大部份都來自植物的根、樹皮、葉、花、種子或木材。事實上,我們祖先在三千年以前已懂得用植物色素,來染製衣服、器皿、漁具、食物和化妝品。我國是最早使用天然染料染色的國家。早在4500多年前的黃帝時期,人們就能夠利用植物的汁液染色。多個古籍文獻中記錄了色彩的名稱,東漢《說文解字》中有39種色彩名稱,明代《天工開物》、《天水冰山錄》則記載有57種色彩名稱,到了清代的《雪宦繡譜》已出現各類色彩名稱總計704種。明清時期,我國天然染料的製備和染色技術都已達到很高的水平,染料除自用外,還大量出口。中國套用天然染料的經驗跟隨絲綢一同傳播到海外各國,產生了久遠的影響。

特點

(1) 採用原生態的染料植物為染料來源。這是大自然恩賜給人類的禮物,與人類共生共存,生生不息。是一種最自然的染色方法。

(2) 使用天然染料染色不僅可以減少染料對人體的危害,充分利用天然可再生資源,而且可以大大減少染色廢水的毒性,有利於減少污水處理負擔,保護環境。

(3) 天然植物染色,使毛光潤又有油性。植物染色的特點是:顏色柔和,不刺眼,不傷毛質中所含有的油性。對羊毛有保護作用,最大的優點是越用越漂亮,顏色越變越柔和,顏色保持年限可超過地毯的使用壽命,。

(4) 植物染色中部分染料是名貴的中草藥材,染出的顏色不僅純潔艷麗,色澤柔和。而其最大的優點是不傷皮膚,對人體有呵護保養作用。

染料來源

植物染料:植物染料是指提煉自植物,耐久不退色的有色物質。色素普遍存在於植物體內,例如:胡蘿蔔素、葉綠素等。

動物染料:動物染料有蟲(紫)膠、胭脂紅蟲等。

礦物染料:礦物染料是各種無機金屬鹽和金屬氧化物,主要有棕紅色、淡綠色、黃色、白色,經過粉碎混拼後可得20多個色譜;如硃砂等。

套用

植物染料不僅可套用在紡織印染業,在其他如食品、飲料、造紙、塑膠、建材、工藝品、日化產品、製藥等諸多領域都有廣泛的套用前景,完全可以替代化學色,造福人類。

天然染色在紡織服裝上主要套用於家紡、高檔面料、絲巾、內衣、童裝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