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牢度

染色牢度

染色牢度是印染紡織物經受外界的作用而保持原來色澤的能力,也稱色牢度。各項染色牢度的測試方法,是模擬各種服用或工藝條件制訂的。評定染料的染色牢度,應將紡織物染成規定色澤濃度才能進行比較,這是由於染色濃度不同,會使測得的牢度亦不同之故。有關染後織物的各項染色牢度的試驗方法,應根據國家規定的方法進行,各項牢度的標準也應以國家標準為準。

簡介

染色牢度評價衣物的著色的牢固度染色牢度評價衣物的著色的牢固度

染色牢度(簡稱色牢度),是指染色織物在使用或加工過程中,經受外部因素(擠壓、摩擦、水洗、雨淋、曝曬等等)作用下的退色程度,是織物的一項重要指標。因織物在加工和使用過程中所受的條件差別很大,要求各不相同,故現行的試驗方法大部分都是按作用的環境及條件進行模擬試驗或綜合試驗,所以染色牢度的試驗方法內容相當廣泛。但縱觀國際標準組織(ISO)、美國染色家和化學家協會(AATCC)、日本(JIS)、英國(BS)等諸多標準,最常用的還是耐洗、耐光、耐摩擦及耐汗漬、耐熨燙、耐氣候等項。而在實際工作中,主要是根據產品的最終用途及產品標準來確定檢測項目,如毛紡織產品標準中規定必須檢測耐日曬色牢度,針織內衣當然要測耐汗漬牢度,而戶外用紡織品(如遮陽傘、燈箱布、蓬蓋材料)則當然要檢測其耐氣候色牢度。
染色牢度是對染色、印花織物的質量要求。因為染過色的織物在穿著和保管中會因光、汗、摩擦、洗滌、熨燙等原因發生裉色或變色現象,從而影響織物或服裝的外觀美感。染色狀態變異的性質或程度可用染色牢度來表示。織物的染色牢度與纖維種類、紗線結構、織物組織、印染方法、染料種類及外界作用力大小有關。它可分為日曬牢度、水洗或皂洗牢度、摩擦牢度、汗漬牢度、熨燙牢度和升華牢度等。

評價標準

染色狀態變異的性質或程度可用染色牢度來表示。織物的染色牢度與纖維的種類、紗線結構、織物組織、印染方法、染料種類及外界作用力大小有關。色牢度的測試一般包括耐光色牢度、耐氣候色牢度、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汗漬色牢度等,有時根據不同的紡織品或不同的使用環境又有一些特殊要求的色牢度。通常進行色牢度試驗時,是染色物的變色程度和對貼襯物的沾色程度,對色牢度評級,除耐光色牢度為八級外,其餘均為五級。級數越高,表示色牢度越好。
因織物在加工和使用過程中所受的條件差別很大,要求各不相同,故現行的試驗方法大部分都是按作用的環境及條件進行模擬試驗或綜合試驗,所以染色牢度的試驗方法內容相當廣泛。但縱觀國際標準組織(ISO)、美國染色家和化學家協會(AATCC)、日本(JIS)、英國(BS)等諸多標準,最常用的還是耐洗、耐光、耐摩擦及耐汗漬、耐熨燙、耐氣候等項。而在實際工作中,主要是根據產品的最終用途及產品標準來確定檢測項目,如毛紡織產品標準中規定必須檢測耐日曬色牢度,針織內衣當然要測耐汗漬牢度,而戶外用紡織品(如遮陽傘、燈箱布、蓬蓋材料)則當然要檢測其耐氣候色牢度。

日曬牢度

日曬牢度是指有顏色的織物受日光作用變色的程度。其測試方法既可採用日光照曬也可採用日光機照曬,將照曬後的試樣褪色程度與標準色樣進行對比,分為8級,8級最好,1級最差。日曬牢度差的織物切忌陽光下長時間曝曬,宜於放在通風處陰乾。

日曬牢度測試儀日曬牢度測試儀

洗滌牢度

染色牢度越高衣物褪色越難染色牢度越高衣物褪色越難

水洗或皂洗牢度是指染色織物經過洗滌液洗滌後色澤變化的程度。通常採用灰色分級樣卡作為評定標準,即依靠原樣和試樣褪色後的色差來進行評判。洗滌牢度分為5個等級,5級最好,1級最差。洗滌牢度差的織物宜乾洗,如若進行濕洗,則需加倍注意洗滌條件,如洗滌溫度不能過高、時間不能過長等。

摩擦牢度

摩擦牢度是指染色織物經過摩擦後的掉色程度,可分為乾態摩擦和濕態摩擦。摩擦牢度以白布沾色程度作為評價原則,共分5級(1~5),數值越大,表示摩擦牢度越好。摩擦牢度差的織物使用壽命受到限制。摩擦牢度又分為LFY-304織物耐摩擦色牢度試驗儀和LFY-311皮革耐摩擦色牢度儀

摩擦牢度測試儀摩擦牢度測試儀

汗漬牢度

汗漬牢度是指染色織物沾浸汗液後的掉色程度。汗漬牢度由於人工配製的汗液成份不盡相同,因而一般除單獨測定外,還與其它色牢度結合起來考核。汗漬牢度分為1~5級,數值越大越好。

熨燙牢度

熨燙牢度是指染色織物在熨燙時出現的變色或褪色程度。這種變色、褪色程度是以熨斗同時對其它織物的沾色來評定的。熨燙牢度分為1~5級,5級最好,1級最差。測試不同織物的熨燙牢度時,應選擇好試驗用熨斗溫度。

升華牢度

升華牢度是指染色織物在存放中發生的升華現象的程度。升華牢度用灰色分級樣卡評定織物經乾熱壓燙處理後的變色、褪色和白布沾色程度,共分5級,1級最差,5級最好。正常織物的染色牢度,一般要求達到3~4級才能符合穿著需要。

常見問題

1)耐日曬牢度不合格。

2)耐水洗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和耐乾洗色牢度不合格。

3)耐摩擦色牢度不合格。

4)汗漬色牢度不合格。

影響因素及改善方法

影響紡織品色牢度的因素分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指染料和纖維結合的牢固程度,外部因素指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外界因素對其施加的外力或提供的環境條件。外部因素無法控制,因而生產者要努力提高產品本身的色牢度。

染化料的選擇

一種產品的色牢度如何,染化料的選擇非常重要。如果染化料選擇不合適,再好的助劑、再好的染色工藝,都沒有辦法染出高質量的色牢度。只有選擇了合適的染料,才能談及下一步問題。
1根據纖維的特性選擇染料
不同種類染料與纖維的結合形式不同,結合鍵的牢固程度也不同。在染料種類確定了以後,再選擇染色性能高的染料。比如,染羊毛織物時,同樣是強酸性染料,國產的就不如進口的強酸性染料染色性能好,不僅色澤不好,其結合的牢固程度也不如後者好;或者同樣是國產強酸性染料,不同的染料與羊毛結合牢度及染色鮮艷度也不同。如用弱酸染料染羊毛紗的色牢度就比強酸性染料高;而純棉織物或再生纖維素纖維類織物,則既可以用直接染料也可以用活性染料;蠶絲類織物除可以用弱酸性染料、某些活性染料外,還可用個別直接染料。
2根據顏色深淺選染料
在確定了染料的大類以後,就要根據所染顏色的色系和深度進一步確定具體使用哪種染料。第一,儘量選用色光與所需顏色接近的染料,如有偏差,再用別的染料調色;第二,看所選染料自身的色牢度指標。染料自身色牢度就差,通過工藝最多可提高半級色牢度;第三,看染料上染的飽和度能否達到所要求顏色的深度。如果選上染率很低的染料,即使經過加工能臨時達到所需要的高深度顏色,染料的結合也不會牢固,會在使用或再加工過程中脫落。
.3根據染料自身的色牢度級數選擇染料
每一隻染料的簡介中,都有介紹該染料的染色牢度級數。選擇染料時,一定要根據產品要求的色牢度級數選擇染料,且相拼色的染料的染色牢度也要相近。比如,染料自身的染色牢度僅能達到2~3級,甚至1~2級,再好的助劑和染色工藝都染不出4~5級染色牢度的產品。因為,染料的染色牢度主要取決於染料和纖維之間的結合力,如果兩者之間的結合鍵就不牢固,多大的外力都無法使它們進行牢固的結合,即使固色後有所好轉,也經不住洗滌、摩擦等外界因素破壞。
4染料對纖維的上染速率
不同的染料會呈現不同的上染速率,且在不同的染色條件下,同一染料的上染速率也是不同的。所以選擇染料的時候要考慮上染速率,否則染料之間會出現競染現象,即其中一隻染料提前占據纖維的上染位置,致使別的染料只能上染在纖維的表面,不能均勻的與纖維形成牢固的結合鍵,從而在後道工序或日常使用中首先被破壞掉。這就是為什麼有些顏色掉色後呈顯出與原來顏色截然不同的色系。因而選擇染料時必須選用在同一條件下,對纖維上染速率相近的染料,這樣對下一步的制定工藝也非常有益。
5染料之間要有良好的配伍性
同一類染料里不同的染料,其配伍性不同,配伍值越大,染料之間互相拼色的能力越好。相拼色的染料之間一定要有良好的配伍性。不容易拼的顏色最好用三原色。三原色是每類染料中配伍性最好,也是可拼色光最全、最正的三隻染料。因而對一些較難染的怪色最好用三原色去配色,儘量不要用其他染料硬拼,容易出現競染現象,容易染花。
6儘量減少所需染料的只數
選染料是,首先應選擇色光與所需顏色相近的染料,然後再用一種或兩種染料來補充主要染料所缺的色光,而且應選取色光屬同一色系的染料,這樣染出的顏色純正、光潔、艷麗、飽滿。儘量不要用四、五隻染料去打色,那樣既不好調色,又不好操作大批染色。而且,雖然色澤對上了,但染出的色光不亮麗、不飽滿,染料不能充分與纖維結合,造成色牢度差。

助劑的選擇和使用

1選擇合適的助劑
確定好染料的品種後,助劑的選擇也很重要。一般儘量選擇與染料配套的助劑,若是常規使用的普通染料,則要側重助劑用量的確定和使用方法。對於深顏色,染料不容易吸盡,可將助劑分批加入,則可提高吸盡率。也可提高染料吸附的牢固性,起到固色的作用。
.2儘量減少緩染劑的用量
起緩染作用的緩染劑,應儘量降低用量,否則具有剝色作用。一方面會降低上染率,另一方面會減弱染料和纖維的結合力,使色牢度變差。對容易染花的顏色可通過調配染料和升溫速度達到勻染效果。
3固色劑的選用
固色劑的使用會大大提高染料的染色牢度,一般至少能提高0.5~1級,但選擇固色劑要同時考慮染料的各項牢度。而不能只看個別項目。比如:活性染料用陽離子型低分子或多胺型固色劑處理後,織物的水洗牢度在4~5級,但日曬牢度會有所下降。固色時一定要嚴格控制固色劑用量、固色溫度、和固色時間。
4皂洗和水洗
在皂洗和水洗時,一定要洗充分,要保證水洗溫度和時間,否則,織物表面的浮色在使用中會掉色。
5柔軟劑的使用
為了使產品獲得豐滿柔軟的手感,要加入柔軟劑處理。柔軟劑有陽離子型、陰離子型、非離子型和有機矽。柔軟劑是染色工序結束後最後進行的一道工序,染料和柔軟劑進一步反應,有可能降低染色牢度,尤其是酸性染料染色後使用有機矽柔軟劑,在進行柔軟處理時甚至會退掉部分染料,使顏色稍有變淺。因而,進行柔軟處理時柔軟劑的用量要恰到好處,否則,不僅手感發粘,而且影響顏色。

染色工藝的制定

染色工藝是染色中的關鍵環節,制定工藝時一定要根據染料和產品確定染色時間、升溫速度和保溫時間。對於淺色,升溫速度要慢,保溫時間可短一些;對於深色,升溫速度可快,但保溫時間一定要充分,使染料和纖維能充分結合,起到固色作用。
總之,影響紡織品染色牢度的因素有很多,對於內在因素而言,就是生產的各工序都做到位,保證產品能具有優良的色牢度指標,滿足日常服用和再加工要求;對於外在因素而言,一定要按產品的使用要求,注意洗滌溫度、洗滌劑和洗滌方法以及摩擦力度、暴曬時間等可降低色牢度的因素。使產品能更好的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