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鎮

天河鎮

廣西河池市天河鎮是以發展農業經濟為主的農業鄉鎮,野生毛葡萄、考煙、木薯、林果是該鎮四大支柱產業。盛產糯玉米、水果等,是羅城西部的水果生產基地。天河糯玉米頭享譽八桂,素有“珍珠糯玉米頭”之美稱:天河鎮天河社區向陽屯素有“花果山”之美稱,三樺李等水果遠銷區內外。

基本信息

(圖)天河鎮天河鎮

天河鎮位於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西半部,是羅城西部鄉鎮的交通樞杻,東與四把鎮交界,南與宜州市相連。鎮政府所在地離縣城中心30公里,離河池市中心140公里,全鎮現轄14個村民委,1個社區,226個自然屯,228個村民小組,境內聚居仫佬、壯、苗、瑤等民族,少數民族人口達85%以上。全鎮總人口2.225萬人。

鄉鎮介紹

(圖)天河鎮天河鎮花市

天河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全鎮總面積198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積22583畝,其中水田9387畝,旱地13196畝。林地面積12.83萬畝,其中森林面積8.45萬畝,新造林地面積0.72萬畝。轄區內建有肯城、敏洞、山沖、拉碾、端洞等5座中小型水庫。該鎮水力資源相當豐富,興建有賓村、波流、肯城3座小型水力發電站。

1996年天河鎮財政首次實現了“百萬元”大關的突破,1997年,全鎮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5047萬元,地方財政收入達12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665元,全鎮1736個貧困人口中就有1698人擺脫了貧困,實現了溫飽。天河鎮15個村民委全部通上了電,全鎮人畜飲水問題、全鎮村村通公路建設,全鎮村級國小教學樓和村民委辦公樓等一系列問題解決了,1998年實現了全鎮脫貧。1993~1998年五年中,天河鎮先後被評為了廣西自治區烤菸生產先進單位,地區扶貧工作先進鎮、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全縣“雙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綜治工作先進單位。

天河鎮是以發展農業經濟為主的農業鄉鎮,該鎮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注重發展特色農業經濟,野生毛葡萄、烤菸、木薯、林果是該鎮四大支柱產業。天河盛產糯玉米、水果等,是羅城西部的水果生產基地。天河糯玉米頭享譽八桂,素有“珍珠糯玉米頭”之美稱;天河鎮天河社區向陽屯素有“花果山”之美稱,三樺李等水果遠銷區內外。

天河鎮現有鄉級圖書館1個、藏書5000多冊,12個村建有圖書室,均藏書達400冊以上。民眾性的文娛體育活動豐富多彩,二00一年,天河鎮被評為“全國民眾體育活動先進鄉鎮”稱號。

天河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風景秀麗。九曲龍江、吾溪夜月、北陵鍾秀、漁村晚照、聖水三潮、榜山題名、鳳嶺晴霞、偕樂仙洞,系天河著名的八景。

資源優勢

(圖)天河鎮天河鎮

地形、地貌:天河鎮與羅城縣橋頭鎮、四把鎮、下里鄉懷群鎮喬善鄉和宜州市祥貝鄉交界,地處羅城縣西部六鄉鎮中心,地理位置優越,境內除屯相、上朝、白任為丘陵外,其它12個村(社區)均為大石山區,河流貫穿境內,山奇水秀。

氣候:天河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達1403小時,時數最多為8月,最少為2月,年平均氣溫25.6℃,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為11.8℃,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為27.9℃。年平均降雨量為1441.7毫米。

土地資源:全鎮總面積198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積22583畝,其中水田9387畝,旱地13196畝。

礦產資源:境內主要礦產資源有煤礦、鐵礦、硫鐵礦方解石等。

水電資源:天河境內水資源豐富,境內有肯城、波流、賓村3座小型發電站,總裝機容量700多千瓦,境內有敏洞、山沖、拉碾、端洞、肯城5座水庫。

林業資源:全鎮總面積18857公頃,其中林業用地12958.1公頃,有林面積12254.3公頃,森林面積5968.2公頃,針葉林面積5739.7公頃,水果面積151.4公頃,竹林面積77.1公頃,種植的林種主要有松木、杉木、油桐等,種植的主要果種有毛葡萄、三樺李、毛桃等。

特色產業

(圖)天河珍珠糯玉米天河珍珠糯玉米

天河盛產珍珠糯玉米頭,全鎮種植珍珠糯玉米頭5000多畝,年產量1500多噸。產於天河鎮陽光充足、日溫差較大的狹小石山地的天河珍珠糯玉米是羅城縣著名特產,系“綠色食品”,堪稱國之珍品。向陽屯水果生產,現已開荒種植果樹600多畝,人均擁有果樹面積達4畝以上,年產水果量近200噸,全屯年水果收入達20萬元以上,水果生產已成為該屯民眾致富的“法寶”。向陽屯種植的水果種類主要有山樺李、桃形李、溫洲柑、白鳳桃、沙田柚、糖棗、枇杷、番石榴等,該屯水果種植500株以上的有10戶,水果種植300到500株以上的有20戶,水果種植300株以上的在9戶,年種果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有10戶,5000—8000元的在20戶,5000元以下的有9戶,向陽屯民眾以靠種植水果走上了致富路,向陽屯水果生產成為天河的一大特色產業。

天河鎮黨委、政府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引導民眾大力發展毛葡萄生產,該鎮通過創辦毛葡萄生產示範園、示範基地,結合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大力發展毛葡萄生產,該鎮毛葡萄生產規模已達4500多畝。2002年以來,該鎮結合本鎮山區實際,在點面結合的基礎上,又實施了毛葡萄生產“庭院”工程,引導民眾在屋前房後種植毛葡萄,全鎮1000多戶農戶實施了該工程,在庭院種植毛葡萄5000多株,2005年已有將近半數的家庭“庭院”毛葡萄掛果,實現了美化綠化和助農增收的雙豐收。

羅城盛產野生山葡萄酒,其酒享譽區內外,產品供不應求;在羅城縣天河鎮華張村果輝屯有一株野生山葡萄,主蔓直徑達0.4米,長100米,整株占地面積達200多平方米,此株山葡萄每年產量1000公斤左右,據專家鑑定,這株山葡萄屬雌雄同株品種。

旅遊資源

(圖)榜山榜山

九曲龍江、吾溪夜月、北陵鍾秀、漁村晚照、聖水三潮、榜山題名、鳳嶺晴霞、偕樂仙洞,系天河著名的八景。已故著名文學評論家、作家劉名濤先生曾為故鄉天河八景賦詩:“九曲龍江挽小江,洞中含樂北陵蒼;漁翁獨愛三潮唱,金榜留名題鳳凰。”

天河城北一公里處,天河岸邊,北陵山巍峨雄偉,峻峭的岩壁上刻著“含樂岩”三個遒勁的楷書。據史載,這是清代道代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蜀籍天河知縣林光棣所書,歲月的風雨把它洗得斑斑駁駁。題字之下,有個高約10米、寬30們余米的岩口。一進洞口,如入偌大的廳堂,光亮寬敞,可容數百人。下面近頂處,伸出一天然石匾,面向洞口,上書“別有洞天”四個字,端莊雄勁,秀麗神奇。過了“中門”,洞內石筍林立,石幔如簾,五光十色的鐘乳石,各具神態。

偕樂仙洞在北華渡口山腰上。洞的前面就是小龍江河,俯視江河,兩岸奇峰翠竹,倒映水中。右前是波光粼粼的“漁村晚照”,左前是玉帶迴環的“龍江九曲”。洞前舊有一泉水,平時涓涓細流,每日必漲潮三次,每次泉涌滔滔,流量大增,故有“聖水三潮”之稱。洞口旁“偕樂仙洞”四個楷字,也是清代知縣林光棣留下的手跡。相傳唐朝大臣陸禹臣(俗稱陸仙翁)為避黃巢之亂,遁入南嶽,隱居中宜山白龍洞,後流寓天河,與天河籍白衣秀士吳平相識相交,陷居此洞,因與民相樂,施善於民,深受當百姓尊敬,後相繼化為神仙,故取此名。

榜山位於舊城南部一里許,坐南朝北,石壁屏屏列,形如掛榜,故取其名。天河縣知事林光棣於清道光五年十月在半壁上鐫刻有“榜山題名”四大字,筆力矯健,瀟灑自如,又題有一詩:“天河南山石,自今以始約;我腴庠篤學,敦行奮興自;強鄉會題名,勒茲石傍噫;今昔兩三元,馮京陳繼昌;桂林與慶遠,茲地相輝煌;翳誰崛起鼎,峙而邦國光。”其左側豎鐫有天河籍歷科鄉會試及第舉人、知縣的名字,共19人。榜文凹筆雕刻,字畫完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