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

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

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於1992年經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原名北道商貿旅遊開發區,1994年被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

區內概況

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
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成了包括商貿旅遊辦公金融服務房地產建築業等產業的新城區。共批准立項投資項目208個,總投資10。8億元,實際投資8。9億元,竣工建設工程總面積80萬平方米,入區單位及企業70多家,個體工商戶2000多家,區內單位上繳稅費6500多萬元。管委會投資2000多萬元用於區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龍園等文化園區;上繳稅、費及支持市、區項目1000多萬元。然而,一段時間以來,開發區也面臨著體制不順、發展不快、優勢逐漸消失等困難,面對這些問題,開發區提出了“二次創業”的目標,把工作重點放在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上,以項目促發展,通過以商招商、網上招商,多渠道引進投資,取得了初步成效。甘肅盛達集團在開發區投資近3000萬元建設的十六層商業、住宅綜合樓,成為北道區在建的最高建築;天水萬達公司物流配送中心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運營。同時吸引一些小型商貿、旅遊服務企業入區,提升人氣。

為了落實工業強市戰略,儘快實現開發區以工業項目為主,在全力爭取拓展開發區域的同時,著力抓好工業項目儲備工作,支持天水高壓電器元件廠開展投資3000萬元的智慧型化電器生產項期工作;天水開發區天敏達電子研究所研製的接觸器減震消噪節能模組新產品,已通過有關檢測,加上已開發的CATV放大器、高壓漏流保護器、節能型電磁式制動器、電源控制器等產品,將成為吸引2000萬元投資的高科技生產性項目。開發區將以這些項目為載體,並吸引其它電器項目,創造條件建設電氣科技工業園。天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開發區工作,已安排有關部門調研提出新的開發運作方式,以促進開發區進一步發展。

投資環境

區位優勢
天水地處陝、甘、川交界地帶和西安蘭州兩大城市的中點,隴海鐵路穿越全境,310、316國道橫貫東西,五條省道輻射南北,是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甘肅段的東部起點、隴東南經濟文化物流中心。2003年,全市貨運量占全省總量的25%,客運量占全省總量的30%;1998年以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全省各市地州始終列第二位,年均增長8.9%,對周邊地區有一定的輻射力、帶動力,區位優勢明顯。

氣候特徵
開發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城區附近屬溫帶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1.5℃。最熱天氣是7月份,最高溫度為33.4℃;最冷天氣是1月份。每年9月至11月,是天水市全年最佳旅遊季節。

年平均降水量574毫米,自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中東部山區雨量在600毫米以上,渭河北部不及500毫米。年均日照2100小時,渭北略高於關山山區和渭河谷地,日照百分率在46—50%,春、夏兩季分別占全年日照的26.6%和30.6%,冬季占22.6%。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季升溫快,秋多連陰雨。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

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
水適中。

地勢特徵
開發區所在地天水境內山脈縱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在1000—2100米之間。最高峰天爺梁,高達3120米;最低點牛背村,海拔760米。天水地貌區域分異明顯。東部和南部因古老地層褶皺而隆起,形成山地地貌。北部因受地質沉陷和紅、黃土層沉積,形成黃土層沉積,形成黃土丘陵地貌。中部小部分地區因受緯向構造帶的斷裂,形成渭河地塹,經第四紀河流分育和侵蝕堆積,形成渭河河谷地貌。
北部為黃土梁峁溝壑區。渭河及其支流橫貫其中,形成寬谷與峽谷相間的盆地與河谷階地。土壤在河流和溝谷區為衝擊、洪積物形成的淤淀土、草甸土,經過開墾耕種熟化而形成以黃綿土、黑壚土為主的耕作土壤。土層深厚,山塬開闊,是糧、油、菜、果主要生產區。中東部為秦嶺、關山山區。以西部盡皇山、雲霧山、景東梁為主體的西秦嶺山地和東部八卦山、火焰山、秦嶺大堡、關山為主體的小隴山、隴山山地,重巒迭嶂,山險谷深。
開發區地跨長江、黃河兩流域,以西秦嶺為分水嶺,北部地區為黃河水分的渭河流域,面積11673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81.49%;南部地區為長江水分的嘉陵江流域,面積2652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18.51%。

工業情況
開發區有工業企業749家,形成了以加工製造業為主體,電子電器機械製造輕工紡織三大行業為主導,食品建材化工冶金皮革菸草塑膠等行業競相發展,門類較多、技術裝備較好、具有一定實力和特色的區域工業體系。主要產品有400多個系列3200多個品種,有200多種產品榮獲國家、部、省優和甘肅名牌產品、隴貨精品等榮譽稱號,60多種產品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製造業優勢明顯,加工工業比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9.9個百分點,製造業企業占全市法人單位的11.7%,以加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結構與甘肅省以資源、原材料為主的產業結構形成較強的互補性,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

資源概況

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水旅遊景點
生物資源
開發區屬華北、華中、蒙新和喜瑪拉雅植物交匯處,樹種成份複雜,森林資源豐富。開發區現有森林總面積589.91萬畝,森林覆蓋率為26.5%。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東部、東南部的隴山、西秦嶺和關山林區,有木本植物87科224屬804種,其中312種,灌木437種,55種,常綠植物122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水杉;二級保護的有連香樹星葉草杜仲銀杏大白紅杉大果青桿金錢松、小白樹水青樹;三級保護的有秦嶺冷杉廟台槭穗花杉華榛領椿木胡桃楸獐子松青檀等。
野生藥用植物660多種,其中常用藥220多種。廣闊的天然森林,繁衍了許多珍禽異獸,棲息著30多種野生動物,有國家一類保護的羚牛梅花鹿金貓雲豹等;二類保護的有羚麝馬麝白臀鹿斑羚石貂水獺猞猁獼猴、紅腹角雉蘭馬雞、紅腹錦雞大鯢、暗腹雪雞、淡腹雪雞、勺鳥血雉黑熊、秦嶺紅鱗鮭等。

水力資源
境內渭河流長約280公里,沿河接納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榜沙河散渡河葫蘆河藉河牛頭河嘉陵江的主要支流有白家河花廟河紅崖河等,流程較短,水量豐沛。

旅遊資源
開發區古稱成紀,因相傳華夏始祖伏羲氏就誕生於此,所以又有“羲皇故里”之稱。開發區歷史悠久,歷代人文薈萃,境內文物古蹟眾多,幾乎每平方公里就有一處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開發區伏羲廟、卦台山,是海內外炎黃子孫朝宗拜祖的場所;武山水簾洞,洞內樓台、泉石、雕塑、畫像一應俱全;甘谷大象山,拔地而起,巍峨壯觀,山上有安詳、寧靜的大象山大佛;與麥積山毗鄰的仙人崖,群峰對峙,是一處儒、釋、道三教合一的遊覽勝地……還有與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雲崗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的麥積山石窟,以精美的泥塑藝術,險峻的洞窟著稱於世。

開發區是甘肅少有的山青水綠的地方,由麥積山石窟和小隴山植物園、仙人崖、石門與曲溪等景點組成的麥積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風景名勝區,區內重巒疊翠、山環水繞,兼具江南水鄉的秀美和北國山川的雄奇,是理想的旅遊勝地。

城市介紹

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水
天水市是甘肅省省轄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六盤山、隴中黃土高原和秦嶺山地交接處,地跨長江黃河兩大水系。介於東經104°34′至106°43′,北緯34°05′至35°10′之間。東接關中,西通蘭州,南控巴蜀,北倚隴東,是陝、甘、川交通要道。東西長197公里,南北寬122公里,面積14325平方公里。

天水屬溫暖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0℃。最高氣溫18℃至23℃,最低氣溫-5℃至-2℃。年平均降雨量450至600毫米,無霜期185天,光照充足,適宜於多種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林果瓜菜生長,素有隴上江南之美稱。

天水市為甘肅省第二大城市,現轄秦城區北道區秦安甘谷武山清水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二區五縣,總人口338萬人,居甘肅省之最,其中非農業人口40.1萬人。

天水以西秦嶺為分水嶺。中北部渭河水系屬黃河流域,南部嘉陵江水系屬長江流域。渭河東西橫貫全境,流經150公里,有藉河、牛頭河、穎川河、東柯河等大小支流260多條,年流量39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38萬平方公里。地下水資源特別是溫泉資源比較豐富,適宜釀造、食品、印染、療養等行業的發展。現已開發利用的溫泉有武山、清水兩個療養院和街子溫泉度假村。全市呈西高東低走勢,海拔最高處2700米,最低處900米,平均海拔1150米。天水市區位於秦嶺緯向構造和祁呂賀山字型構造體系的前孤,南北兩山橫亘,地質構造極為複雜,地貌結構基本特徵為“兩山夾一川”。

天水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氣候溫潤,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景色秀麗,被譽為“隴上小江南”。新聞界老前輩范長江先生早在三十年代所寫的《中國西北角》一書中講道:“甘肅人說到天水,就等於江浙人說道蘇杭一樣,認為是風景優美,物產富裕,人物秀美的地方”。總面積1.43萬平方公里,國家、省上對天水市各方面發展給予大力支持,天水市先後被列為全國最佳化資本結構試點城市、國家老工業基地技改重點城市、國家科教興市和技術創新試點城市,被國家和省上授予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省級文明城市和省級衛生城市的榮譽稱號。

優惠政策

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
1、企業有權決定本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式及人、財、物、產、供、銷等;
2、自主決定職工的工資、獎金和各種津貼(除國家規定部分外);
3、企業在《勞動法》允許的範圍內,自主決定職工的招聘和解聘,允許跨省、跨地區招聘,不需經勞動管理部門審批;
4、有權按本企業章程,設定組織機構,聘用和解聘各級負責人;
5、企業在國內外購買自用的辦公和生產用品(含汽車機車等),不受社會集團購買力的控制,免交地方附加費;
6、企業產品的內外銷比例除國家有特殊規定之外,不受限制。
7、國外及港、澳、台投資者投資於開發區基礎設施社會公益事業高新技術、出口創匯項目及農、林、牧、漁開發的項目,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除享受二免三減半的所得稅優惠外,第三至第五年減半徵收的所得稅,由地方財政先征後返,全部返還企業;第六至第十年以先征後返的方式由地方財政再返還55%;
8、國外及港、澳、台投資者投資產品出口企業,接規定減免企業所得稅期滿後,當年企業出口產品產值達到本年度企業產品產值70%以上的企業,按現行稅率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屬於先進技術企業按國家規定減免企業所得稅期滿後,延長3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