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峰淨寺

天峰淨寺

天峰淨寺,簡稱天峰寺,是遂寧市一所專修專弘淨土宗的寺院。寺現轄本部(總本山)、清風念佛堂,石溪念佛堂,本部占地13.5畝,耕地4.5畝,山林2.8畝。寺常住僧人18名,發心居士和義工60餘名,在寺念佛居士近2000人。

基本信息

簡介

天峰淨寺天峰淨寺
天峰淨寺,簡稱天峰寺,地屬遂寧市開發區嘉禾街道辦事處明月社區明月一組,始建於唐鹹通年間,距今有一千一百餘年。明代武英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席書有詩曰:“天峰不居高山峰,隱在明月九蓮中,玉堂朝霽北翔鳳,涪江流水過寺東。” “峰廟因甚不在峰,墓號天子未聞龍,明月何時院成寺,又到哪裡乘清風。” 歷史上統轄明月院、清風寺九蓮寺三下院。今屬天台九峰派,以專修淨土法門為本。

歷史記載

天峰淨寺天峰淨寺
天峰淨寺,清康熙以前由於年代久遠,無史料記載,唯留下一尊唐鹹通十五年(公元874年)的釋迦牟尼佛造像和銘文傳承記錄了開山創寺時間和下屬寺院情況。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始有僧人住寺,並創建清風下院;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始具規模,統領九蓮下院;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臘月觀音殿被賊拆毀; 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秋擴建廂房。 在歷經了近一百年的不斷發展後,到光緒年間天峰淨寺達到了歷史的鼎盛。據碑文記載香火鼎盛,二、六、九月觀音會“朝發天峰、廣德,暮至靈泉。” “三者鼎立之式也!” 有廟產田地160餘畝。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名列《遂寧縣誌》。解放后土改時廟地未分配到戶,仍屬寺廟使用。“第二次土地革命”,農村土地承包時,天峰淨寺廟地仍屬寺廟使用和管理。 截止2008年廟區仍占地13.5畝,有耕地4.5畝,山林2.8畝。

現狀

天峰淨寺天峰淨寺
1986年智益老和尚圓果老和尚帶領四眾弟子逐漸恢復。 1997年由於特殊歷史原因被政府勒令停止一切活動,僧人遣散。大護法余文貴、張君蓮等為了保護天峰淨寺房屋不被拆除,寺院出資在寺院大壩邊修建了一座五間小青瓦房子,以臨時開辦老年大學的名義來保護寺院。
2004年12月21日船山區人民政府行文正式開放為合法的宗教活動場所,由余文貴連長出任天峰淨寺管理委員會主任、主管,張君蓮居士任副主任、副主管的領導機構。2007年8月1日船山區委統戰部、船山區民族宗教事務局正式發文,依法始交由僧人住持管理。天峰淨寺護法余文貴、張君蓮、王其德、周運如等廣大居士虔誠恭請,中共遂寧市委統戰部黎硯光部長、市人民政府宗教辦楊軍主任、中共船山區統戰部張琪部長、船山區民族宗教事務局劉瓊華局長推舉,迎請釋定慧長老、釋圓體大德住持。今天,天峰淨寺在黨政部門領導下,實行當家制。提倡“以慈善利益大眾、以教育淨化環境、以文藝傳播佛教、以念佛求生淨土”。 天峰淨寺現任老和尚定慧長老。
天峰淨寺在一千餘年歷史發展過程中,文字資料早已被歲月長河淹沒,許多傳承無法考證。古代既然無法稽考,現在的確萬萬不可不可張冠李戴,亂認祖宗,混淆歷史! 為使後代子孫吃水不忘挖井人,特將天峰淨寺歷史一一予以說明,以正將來眼,垂不朽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