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寧寺磚塔

天寧寺磚塔

天寧寺磚塔始建於隋,前身是北魏延興年間(公元471-476年)所建的光林寺,公元1435年定為今名。是迄今北京最為精美的古建築之一,目前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天寧寺磚塔簡介
天寧寺磚塔天寧寺磚塔

天寧寺磚塔始建於隋,重建於遼代的古磚塔是天寧寺內最為著名也是迄今北京最為精美的古建築之一,目前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前來視察的部分政協委員說,這是迄今北京地區所能見到最為精美的古建築之一。這座13層高的古塔目前仍屹立在北京二環路附近。在現場可以看到塔身分為八面,每一面上都雕有兩個巨大的人物形象,底座上均勻分布著各種神獸以及金剛的形象。

天寧寺的前身是北魏延興年間(公元471-476年)所建的光林寺,自建成至今寺宇屢毀屢建,名稱先後改為弘業寺、天王寺、大萬安禪寺,公元1435年定為今名。據《帝京景物略》記載:“隋文帝阿羅漢,授舍利一裹,與法師曇遷樹之,數多數少莫能定,乃七寶函,致雍、歧等三十州,州各一塔。天寧寺塔,其一也。”

又據《日下舊聞考》記,因為塔中所供為佛舍利,故而異象紛呈:“三月二十六日於弘業寺安置舍利石函,始磨兩面,以水洗之,明如水鏡,內外相通,紫光焰起。其石斑駁,又類瑪瑙,潤澤炫耀,光似琉璃。至四月一日起齋行道,至三日亥時,舍利前焚香供養,燈光照庭,重星夜朗,有素光舒捲在佛輿之上。至八日,舍利入函,自旦及辰,函石現文,仿佛像有菩薩,光彩紛藻,又似重仙,其間鳥獸林木諸狀,不惑者眾,實難祥審。”

一般學者認為,從北魏到隋代的塔多為四方形木結構的樓閣式,《天府廣記》載隋代任壽二年時另一座舍利塔即五層木塔,而天寧寺現存的塔為典型的遼代塔,可能天寧寺的塔最初像山西的棲岩寺、南京的棲霞寺的舍利塔一樣,也是木塔,只是此塔後來毀於戰火。在佛教盛行、大興建造佛塔佛寺的遼代,又重新修建了這座磚制舍利塔。

遼金時代,天寧寺塔還是北京市中心的標誌,元軍入京一把火燒了北京城,天寧寺僅磚塔倖存,元代建立大都時,棄舊城址而北移,天寧寺便位於城外了。元末時天寧寺再度被毀於戰亂,遼代所建的磚塔也再次逃過劫難。

明代帝王篤信佛教,朱元璋曾分封十個兒子為王,派十位僧人輔佐,當時的高僧姚廣孝是燕王朱棣的“少師”,他曾隱居天寧寺的宗師府,所以,天寧寺在明永樂成祖時得以重建。從正統年間開始,天寧寺正式設宗師十人,每年四月下旬在寺中為信徒受戒說法,到嘉慶二十五年時,每到此時“四方緇衣,集至萬人,瞻拜伏聽,晝聚夜散”,正統十年(1445年)時再次修繕,並一度改稱廣善戒壇,後又改回原名,明嘉慶三年(1524年)又有修建。由此,天寧寺在明代達到的鼎盛期,殿宇軒昂,屋檐相連,香火旺盛。

順著接引殿的外牆過去便來到了後院的舍利塔下,由於天寧寺西側牆外是北京第二熱電廠,所以人們的視線總是躲不開與磚塔相交的高聳入雲的大煙囪,相形之下,原本巍峨屹立的天寧寺塔好像多少失去了一點原有的雄偉感。

然而當人們仔細瞻仰古塔的建築藝術特色時,你會為這座千年古塔的風采神韻所深深震撼。這座八角形的天寧寺塔,為不能登臨的實心密檐式磚塔,建於方形的磚制大平台上,塔高57.8米,整體上高大偉岸。

天寧寺磚塔天寧寺磚塔

塔身的雕像是按《圓覺經》布置的圓覺道場,塔的建築和裝飾處理是按《華嚴經》經義設計的象徵大日如來的“華藏世界”,兩者結合,顯示出遼代尊崇華嚴宗,融合顯教密教的佛教特點。

天寧寺舍利塔雖說已歷經千百年的風霜雪雨的洗禮,但至今塔的整體建築規模保存完好。只是個別的磚雕圖案被風化損傷,但還不乏有多幅保存完好的金剛力士、菩薩、壺門形龕、獅頭、坐佛等雕像,各個其神采奕奕,造型優美生動。磚塔雕塑工藝精湛、手法細膩。時間流逝,歲月滄桑,雕塑雖有破損,但基本上是十二世紀原物,是中國佛塔雕塑藝術中不可多得的經典作品。

據史料載,古人公認天寧寺有幾大特色:是隋唐舊跡;塔藏舍利;塔雕精美的佛、菩薩、金剛力士像;門逢觀塔倒影。明代前七子之一何景明寫詩《天寧寺塔》:“七級芙蓉起,千年舍利藏。地形標海岳,人代閱隋唐。境現三天象,珠含四日光。白毫空萬里,處處有迷方。”詩中“三天象”的天指佛教的天部的諸天,“四日光”指舍利珠光。清代天寧寺增加了花肆,尤以桂花、菊花有名,當時,人們以到天寧寺賞花觀塔影為北京一大民俗。

該塔年久失修﹐再加上自然災害﹐已受到嚴重破壞。1976年7月唐山地震波及北京﹐頂部受損嚴重﹐塔剎坍塌﹐塔桿外露﹐個別磚雕也被震壞。1988年1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文物部門投資80萬元,對天寧寺塔進行了修繕。宣武區人民政府對其東部居民住宅樓區進行了環境整治,使古塔雄姿展現於西廂路旁。“九·五”期間,市文物局將與有關部門協作,搬遷北京唱片廠;繼續整治環境,修繕天寧寺古建築,將其闢為北京古塔博物館。

天寧寺塔在整體造型和局部手法上表現了遼代密檐磚塔的建築風格﹐是研究中國古代佛塔的重要實例。同時該塔又是研究遼代南京(今稱北京)城址地理位置的重要依據。又由於歷史上這一帶原是遼金時代的都城中心,都城已毀,但此塔尚存,更具歷史文化的重要價值。

據悉,千年古剎天寧寺的修復,也是北京為迎接2008年奧運會而投資253萬元修繕的一項重點工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城的發源地--宣武區,以《北京建城紀念柱》為中心的咫尺範圍內,擁有佛教的天寧寺、法源寺;道教的白雲觀;基督教珠市口堂;天主教宣武門南堂;伊斯蘭教牛街禮拜寺等世界五大宗教的活動場所,這種“宗教文化區”現象,即使在世界任何一個大城市中也是很罕見的。而其中的千年古剎天寧寺,將以其古老的文化底蘊所煥發出的新風采,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內外的賓客們前來瞻仰觀光。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18eef01000935.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