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乾漆夾紵髹飾技藝

天台山乾漆夾紵髹飾技藝

夾紵漆器製作工藝十分複雜,從選料、塑胎、髹飾至成品,每件成品均須經數十道工序。蒼南縣盛產生漆、紵麻、香樟、桐子樹等天然原材料。歷來手工業較為發達,以生漆、紵麻、蠣灰、桐油、香樟木為主原料的髹飾技藝,早在隋唐、五代即在民間流傳,多產日用器具、椅桌箱櫃、房梁藻飾、百世坊(壽棺)和神佛雕像等。一個藝人能掌握多種技藝,製作夾紵胎漆器藝人大多會泥塑、木雕,並能髹漆繪彩。藝人各擅專長,各具特色。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天台山乾漆夾紵髹飾技藝 
夾紵漆器夾紵漆器
 
所屬地區:浙江·天台縣
遺產編號:Ⅷ-53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申報日期:2006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浙江省台州市
遺產級別:國家夾紵漆器

簡介

夾紵漆器,亦稱脫胎漆器,是我國傳統漆器品種之一。夾紵漆器以泥胎加層層麻布、漆料,
..
候漆乾凝固後取泥胎而成。因去泥胎後變成中空,故又稱「脫胎」或「脫空像」,作品柔和逼真,質地輕巧,方便轉動,又稱“行像”,夾紵漆器是繼承我國古代優秀髹漆文化發展起來的一種製法獨特的漆器工藝,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和濃郁地方特色。在眾多漆藝技法中,「夾紵」是一種較深奧的工藝,與北京景泰藍、江西景德鎮瓷器並稱中國傳統工藝“三寶”,享譽國內外,夾紵漆器工藝品深得社會各界喜愛,被廣為收藏。

製作技藝

夾紵漆器製作技藝主要有兩種:一是脫胎,即以泥土、石膏等成胎胚,生漆為粘劑,後用紵麻布(或綢布)在胚胎上逐層裱褙,待陰乾後去原胎,經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推光,最後施以各種裝飾紋樣,即成光亮如鏡、絢麗多彩的夾紵漆器;另一是木胎或其它材料胎,以硬材為坯,不經脫胎直接髹漆而成。夾紵漆器製作工藝十分複雜,從選料、塑胎、髹飾至成品,每件成品均須經數十道工序。 
..
 
“髹飾”一詞,至於“髹”字,本為名詞。《周禮·春官》:“駹車……髹飾”。鄭玄註:“髹,赤多黑少之色。”後來,“髹”字作為漆藝的專有動詞使用,顏師古:“以漆飾物謂之髹”,我國民間則把以漆飾物的動作也稱為“漆”,而把漆樹液稱作國漆、大漆、土漆或濕漆、生漆、金漆。”。《漢書·外戚傳》第六十七下:“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顏師古註:“以漆漆物謂之髹”。古人言漆工,或言漆器,常用這兩字來概括。
漆器的髹飾技法大體分為髹塗、描繪、填嵌、堆飾、刻劃、雕鏤和雕漆等幾類。髹塗是將漆塗於漆胎上,此方法為最古老的方法,是一切漆器髹飾的基礎。描繪是一種用筆蘸漆或油在器物上畫花紋的裝飾方法。填嵌是一種將金、銀、螺鈿等自然美材利用漆的黏性貼上於漆面上的一種方法。堆飾是一種用漆或漆灰堆出不加雕琢的漆器髹飾技法。刻劃是一種用金屬刀或針在尚未乾透的漆膜上,鐫刻出陰文,所刻花紋線條細於遊絲,有的再填入金、銀或彩漆的一類技法。鏤是一種在漆胎上雕刻出花紋的圖案,然後髹漆,使其具有立體感的髹漆技法。雕漆是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出花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