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養老金

天價養老金

天價養老金是指2010年初,國家審計署對中國人壽進行審計的時候查出一份蹊蹺的保單。這是一份新華人壽給包括前總裁孫兵在內的47名高管購買的補充養老險。根據這項養老計畫,新華人壽前總裁孫兵退休後每個月僅通過保險領取的養老金就高達9.28萬元,加上醫療費用報銷部分,他每月所獲權益最高可達11萬元。在國家審計署的干預下,新華人壽董事會日前一致決定廢止這項退休高管的養老計畫。

事件簡介

這是我國一份罕見的高額補充養老險單,根據這項養老計畫,新華人壽前總裁孫兵退休後每個月僅通過保險領取的養老金就高達9.28萬元,加上醫療費用報銷部分,他每月所獲權益最高可達11萬元。在國家審計署的干預下,新華人壽董事會日前一致決定廢止這項退休高管的養老計畫。

示意圖示意圖

綜合媒體2010年10月21日報導,2010年初,國家審計署對中國人壽進行審計的時候查出一份蹊蹺的保單。這是一份給包括前總裁孫兵在內的47名高管購買的補充養老險,由新華總裁辦公會議在2009年3月決定購買,本來投保在新華人壽的北京分公司,後於去年匯金入股之前轉到了中國人壽。據此計畫,這47名高管在退休之後可以享受到年金收益及醫療費用的報銷。其中孫兵退休後每個月領取9.28萬元,如按80歲身故測算,共可領取約2665萬元,如果加上醫療費用可報銷部分,孫兵每月所獲權益最高可達11萬元。其他高管可領取的權益則遠遠低於孫兵,平均每人每月1萬多元。

審計發現

這份高管養老計畫由新華總裁辦公會議在2009年3月決定購買,本來投保在新華人壽的北京分公司,後於去年轉到了中國人壽。據了解,這份高額補充養老險未經新華人壽董事會的批准。如果不是國家審計署發現,董事會一時間難以察覺。“一開始董事會還以為是一年9萬,沒當回事。”新華人壽一位董事表示。
國家審計署就此事專文報國務院,稱此方案違反了金融類國有企業領導人廉潔自律的規定,有關部門應予以調查並進行嚴肅處理。
新華人壽董事會已一致決定廢止此養老計畫,“同業均無先例。一般都按企業年金走正常退休途徑。”新華的一位高管談到前述補充養老險安排時說。2010年夏,新華人壽董事會一致通過決定廢止此計畫。新華為此已付出了約3500萬元的成本,先期退休的12人開始受益。
“叫停的成本很高,但無論如何都要叫停。”新華人壽的幾位董事表態。一方面,審計署已經有了結論,另一方面,按照精算假設計算,新華要陸續為這一安排支付兩三億元的成本。這份保單在新華人壽的時候還是一般的補充養老險計畫,後轉到中國人壽時,對退出附加了不少苛刻的條件,包括支付違約金等。

有違道德

有媒體報導,某家國有金融機構部門經理的稅後年薪約有70萬元,她因而感嘆,“工資高得不符合國情,其實我心裡並不踏實。”如今,這名國企中層大可不必不踏實,甚至完全可以釋然,因為她的年薪與新華人壽前總裁孫兵的養老金相比是小巫見大巫。
金融危機之後,面對美國一些公司高管的不道德的薪酬,美國總統歐巴馬指斥:“我們並不蔑視財富,我們並不是嫉妒任何獲得成功的人,我們當然堅信獲得成功理應獲得回報,但很容易讓人們感到不安的是,(一些公司)高管們業績糟糕,卻獲得(高額)報酬。尤其是在此時,這些報酬來源於美國納稅人,他們中有許多人本身的生活還很艱難。”反觀國內,同樣也面臨著這樣的怪相。當中央已經施行限薪令之際,仍有不少金融企業不當回事,逆市漲薪,高管們一個個肥得流油,這顯然是不道德的;以往,公眾關注的多是關注高管的薪酬,而孫兵的天價養老金提醒我們,除了高管的薪酬值得關注,其養老金同樣值得關注,任何背離常情、不符合規定的養老金,都是不道德的。

相關人物

孫兵
新華人壽前總裁孫兵今年56歲,1994年參與創辦新華人壽,任總經理兼董事。2006年10月,孫兵接替被保監會停職的前董事長關國亮,成為新華人壽實際控制人,2009年退休。

相關評論

每個月領取9.28萬元,如按80歲身故測算,共可領取約2665萬元。聽起了如天方夜譚,但卻是讓人不得不信的現實。
2008年年初,有報導爆出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年薪6000多萬元,由此“高管高薪”成為了眾矢之的。而央企薪酬問題也一直處在風口浪尖之上,有公開資料稱,石油、電力、電信、菸草等行業的員工人數不到全國職工人數的8%,但其收入相當於全國職工工資總額的60%左右。而電力、電信、金融、保險、菸草、石化等行業職工的平均工資是其他行業職工平均工資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資外收入和職工福利待遇上的差異,實際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間。
如今,“天價養老金”一出,估計在物價飛漲、腰包乾癟的當下,會更加刺痛公眾脆弱的神經。
錢來自哪裡,當然掏自公眾的腰包。一項民意調查顯示,67.1%的人認為壟斷企業的高工資、高福利是對社會其他人群福利的掠奪,最終都會變成服務成本,由政府和公眾埋單。壟斷部門所尋求本部門的利益最大化,不過是拿全社會的公共福利來填補。
更可氣的是,某些壟斷行業不斷“挾虧損以令諸侯”,他們以成本提高、企業虧損、經營難以為繼為由,要挾社會、提高價格,將相關成本強加給公眾。尤其令公眾抨擊的是,一些壟斷性行業打著企業虧損的名義隨意濫用價格聽證,幾乎將聽證會變成了“漲價會”。一位叫美婭的網友憤而留貼:我在銀行了買了它們一份保險,說好是每年4.25的利息,等我三年後去拿時還沒有放銀行高!條款一大堆,我們說不過人家只能自認到霉!以後再也不會買他們的報險!拋卻央企管理的漏洞及監管的不嚴,年年虧損的保險業,就是這么養大養肥了孫軍等這樣的大碩鼠。
壟斷不止,腐敗難除。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壟斷行業的高收入問題,打破壟斷,引入競爭,市場機制才會把這些行業的收入水平調整到一個合理的水平上。對於“高管高薪”,除了強化管理,還應當引入必要的監督體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