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黃土第一原

即位於甘肅省慶陽市的董志原;總面積910平方公里,約合9萬公頃;因在全國所有的黃土高原殘原中,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黃上層最厚,從而贏得了“天下黃土第一原”的美稱。

天下黃土第一原

即位於甘肅慶陽市的董志原;總面積910平方公里,約合9萬公頃;因在全國所有的黃土高原殘原中,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黃上層最厚,從而贏得了“天下黃土第一原”的美稱。
盛夏時節,當旅客遊人從董志原腹地的慶陽市機場乘機起飛,舷窗下便會呈現一個平疇無垠、公路縱橫、屋舍棋布、麥浪似海的大平原。四周那神鵰鬼塑的溝壑梁峁崾峴,猶如起伏的黃海波濤拱托著這塊大平原。它的西麓河谷里,有座碧波千頃的高峽平湖,那是發電、攔洪、提灌功能齊全的黃土高原第一壩——巴家嘴水庫。從這裡延伸的高揚程、大流量的電力提灌管道,像一條巨龍爬上山坡,吸進蒲河水,傾吐董志原,為董志原上千頃沃野帶來了勃勃生機。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讚美過董志原的遼闊坦蕩。清末詩人李良棟寫道:“深谷峻坡山無峰,萬頃乾疇出橫空;媧皇補天欲取土,始將峰巔移蒼穹。”這位詩人以神奇的想像,描繪了董志原奇特的地貌特徵,並假設了董志原的成因。
董志原位於六盤山之東,因六盤山又名隴山,故以董志原為中心的黃上殘原總稱隴東黃上高原。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據考證。數百萬年前,這裡是一片滿布沼澤的稀樹草原,隨著喜馬拉雅版塊的升高,東亞大陸季風氣候的形成,西伯利亞的狂飈搬來層層黃土,形成了現在的黃上高原。

董志原的形成

是非常緩慢的,又是相當艱難的。征風不遺餘力地運土堆造,而雨水、河流又不惜血本地沖刷、切割,將本來完整的隴東黃土高原分割成一個個可望而難及的小原面。如今在慶陽地區境內屹立的屯字、盂壩,臨涇、平泉、新集、西華池、早勝、春榮、盤克、宮河、水和等10餘個小高原,就是偉大而又無情的大自然肢解隴東黃土高原的傑作。它們與董志原猶如一母同胞的兄弟,手拉長兄,分立四邊。所幸的是,大自然倒還有所偏愛,雖然將董志原變成了一個支離破碎的瓜葉似的模樣,卻將它仍然雕塑得高大寬廣。它不僅在慶陽的黃土殘原中排行第一,而且在全國所有的黃土高原殘原中,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黃上層最厚,從而贏得了“天下黃土第一原”的美稱。
董志原總面積910平方公里,約合9萬公頃;分布著西峰、寧縣、慶陽、合水等縣(市)的24個鄉鎮,約35萬人。環繞著西峰市這座工業、金融、商貿.文化。交通、通信、旅遊諸方面都比較發達的高原新興城市,董志原上各鄉鎮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也欣欣向榮,寧縣和盛鎮等鄉鎮建設還邁入了全國小城鎮建設的先進行列。
董志原素有“隴東糧倉”的美稱。這裡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氣候溫和,是發展農業的理想之地,尤其是肥沃平坦的原面,為大型農飢耕作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春到人間,平疇綠野,繁花似錦;入夏以後,麥浪似誨,遍地金黃;仲秋前後,景色宜人,瓜果飄香;冬雪季節,銀裝素裹,雪兆豐稔。遠在先周時期,農耕文化就在這裡誕生。公劉“教民稼檣”,留下了“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的詩作。董志原人民至今不忘先賢,每年農曆三月十八公劉誕辰時,都有數萬民眾聚集“公劉殿”,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
農耕文化是董志原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而奇特的溝壑.梁峁、崾峴又為董志原靚麗的風景增添了幾多詩意,是董志原馳聘想像的空間。這些過去黃褐皺摺,滿目荒涼的地方,如今已變得蔥蘢滴翠,奼紫嫣紅。正如宋代范成人詩作所云:“隴麥欣欣綠。山桃寂寂紅。”董志原西側的南小河溝,是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典型。這裡的攔溝大壩,造就了一處人工湖。那波光瀲灩、魚翔淺底、鴨戲碧波的新景觀,令人賞心悅目;倘若泛舟湖上,垂釣綠蔭,穿行林間,果香沁脾,更汁人心曠神怡。董志原還以它擁有的公劉殿、彭原古城遺址、肖金宋塔等古蹟名勝,展示著它的古老文明。北魏時期在董志原西麓覆鐘山下開鑿的北石窟寺,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董志鄉境內的道教名山小崆峒,與北石窟寺遙相呼應。這裡,雙水環山嶺,道觀循峁梁,和風結嵐,鍾靈毓秀,從董志原東側坡地發掘的一處距今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時代慶陽先民住過的“窯洞”,到至今依然遍布董志原的“地坑院”和土窯洞,從以及齊家文化都記錄著董志原民居建築和民風民俗。
提供:【峰景門】http://fengjingmen.blogcn.co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