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麗花菌核病

大麗花菌核病,又稱莖腐病。種植在潮濕病土中或花場及盆栽大麗花均可染病,發恙速度很快。

分布與危害

危害大麗花。

症狀

病菌常侵染主莖或植株基部分枝,初發病時病部呈水漬狀,從精選色變為灰色,有時可在1~2天之內長滿白色棉絮狀霉層,有的在莖的一側主生大量菌核。濕度大或繼續降雨病害各附近枝葉及花梗等部位擴展,有時葉上產生略具輪紋的水濕狀病斑,易穿孔或造成死頂。

病原

Sclertinia sclerotiorum (Lib ) de Bary 稱核盤菌,屬子囊菌門真菌 。病部產生的菌核鼠糞狀,每個菌核產生1~9個子囊盤。子囊盤盤狀,初呈淺黃褐色,後變褐色,生有平行排列的子囊和側絲,子囊棍棒型或橢圓形,無色,大小91~125×6~9(cm)。子囊孢子單胞,橢圓形,排成一行,大小9~14×3~6(um)該菌除為害大麗花醉蝶花、向日葵等觀賞植物外,還可以侵染油菜、黃爪、萵苣等多種蔬菜及其它多種草本植物。

發生規律

菌核遺留在土中或混雜在種子中越冬或越夏。混在種子中菌核,隨播種帶病種子進入田間,或遺留在土吉的菌核遇有適宜的溫濕度條件即萌發產生子囊盤,放散出子囊孢子,隨風吹到衰弱植株傷口上,萌發後引起初侵染,病部長出菌絲又擴展到鄰近植株或通過病健株接觸進行再侵染。引起發病,並以這種方式進行重複侵染,直到條件惡化,又形成菌核落入土中或隨種株落入土中越冬或越夏。南方2~4月及11~12月適其發病,北方3~5月發生多。本菌對水份要求較高;相對濕度高於85%,溫度在15~20℃利用菌核萌發和菌絲生長、侵入及子囊盤產生。因此低溫濕度大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用該病發生和流行,菌核莆成時間短,數量多。排水不良的低洼或偏氮肥的或霜害、凍害條件下發病重。此外栽植期對發病有一定的影響。但也例外,本書作者於1999年8月12日~22日在去南昆明調研花卉病蟲害時,此間天天下雨,累計降雨量達180mm後,昆明植物園花卉試驗的大麗花發生了菌核病,本病彩圖也就是此間拍攝的。這就說明8月中旬的夜間氣溫20℃左右,雨日多、降雨量大,該病也可迅速發生或流行。

防治方法

(1)實行3年輪作。
(2)從無病株上選取留種子或播前用10%鹽水選種,除去菌核後再用清水沖洗乾淨,晾乾播種。
(3)適度密植,及時拔除雜草。
(4)設法降低棚內或田間濕度,發病株及時拔除,攜出田外集中燒毀。以減少菌核形成。收穫後及時深翻或灌水浸泡或閉棚7~10天利用高溫殺滅表層菌核。
(5)採用地膜覆蓋,阻擋子囊盤出土,減輕發病。
(6)採用生態防冶法避免發病條件出現。
(7)發病初期噴灑50%速克靈或撲海因或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35%菌核光懸浮劑600~800倍、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667平方米噴兌好的藥液60L,隔8~9天1次。視病情防冶1次或多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