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黃萎病

由菌絲抽生輪狀分枝的分生孢子梗。 病原菌也可從感病葉片的葉柄分離出來。 也可通過風吹染病的組織碎片和分生孢子進行傳播。

症狀

病植株的小葉頂部,初期出現“V”形褪綠斑,一些頂部小葉片變窄,向上縱卷。病害進一步發展,小葉失水變乾、脫落,常留下變硬、褪綠的葉柄附著在綠色的莖上。變乾的小葉常呈現粉紅色,有些也保持灰綠色。新葉常從有症狀葉片的葉腋長出。感染的莖不萎焉,直到所有葉片都枯死,莖稈仍保持綠色。由於病原菌在根頸中側向擴展受到限制,因此在同一病株中,可以有不表現症狀的枝條。隨病原菌在根頸中擴展,抽出的新校條也發病,最終全株枯萎死掉。病莖和病根的木質部呈淺褐色或深褐色。但這一症狀在鑑定中並不是很可靠的判斷標準。在潮濕條件下,病原菌在死亡的莖基部大量產生分生孢子梗和孢子,使莖表覆蓋淺灰色霉層。在活組織上不產生孢子梗和孢子。

病原特徵

黑白輪枝孢(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 & Berthier)及大麗花輪枝孢(V.dahiae Kleb.)-後者在自然條件下很少引起發病。病菌為維管束寄生菌-菌絲無色-直徑 2-4微米,也產生暗色厚壁的休眠菌絲。由菌絲抽生輪狀分枝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有隔-基部呈暗色(黑白輪枝孢)-有 1-4 個分枝輪-每個分枝輪有1-5個分枝梗-分枝梗長短14-38微米,頂端著生無色透明的分生孢子-孢子連續產生- 聚集成球狀。單個分生孢子橢圓形-大多數無隔-少數具1隔-大小3.5-10微米×1.5-3.5微米( 無隔者多為5-6微米×2-2.2微米)。黑白輪枝孢的生長溫度為15-30℃-最適溫為20-25℃-高溫30℃-達 33 ℃時即停止生長。大麗花輪枝孢在33℃時仍可緩慢生長-這是兩種菌對溫度反應的不同。另外黑白輪枝孢不產生微菌核- 而大麗花輪枝孢則產生典型的微菌核-大麗花輪枝孢的分生孢子梗基部不變暗色-分生孢子也相對較小。病原菌的分離-可自感病植株取基部莖段約2-3厘米-表面滅菌後放在水瓊脂上培養-在適溫培養 48小時即可長出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根據輪狀分枝的孢子梗-很容易用顯微鏡鑑別。病原菌也可從感病葉片的葉柄分離出來。分離物應培養在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PDA)或乳糖酵母瓊脂培養基上-以便查明該菌的暗菌絲。輪枝孢屬的其他種-如 V. nigrescens 可產生厚壁孢子-但不產生暗菌絲。

發生規律

病原菌可營一段腐生生活,如果它所依賴的寄主碎片已與土壤融為一體,其生活期不超過1年,但在乾草中可存活3年。病菌也可存在幾種雜草體內,或在己感染病害的抗病苜蓿植株,以及其他作物體記憶體活越冬。種子可以帶菌,污染的種子能把病菌帶人新種植區。病菌直接侵入苜蓿的根,或通過傷口侵入。在苜蓿田間的再傳播,很可能通過割草由病株傳到健株。也可通過風吹染病的組織碎片和分生孢子進行傳播。蝗蟲、蚜蟲、食菌蠅、切葉蜂以及土壤中為害苜蓿根部的線蟲等,都可成為病原菌的攜帶者。病菌也存活在脫水苜蓿產品中,通過綿羊的消化道後仍有侵染力,故能由糞肥傳播。苜蓿黃萎病可發生在酸性、中性和鹼性多種類型土壤上。在人工灌溉的苜蓿田病害發生最嚴重。不灌溉的旱地苜蓿不易發生。

分布與危害

主要由黑白輪枝孢引起的苜蓿黃萎病,最早於1918年被發現於歐洲的瑞典。後來陸續發現此病,廣泛分布於歐洲、美洲、紐西蘭。黃萎病是苜蓿一種嚴重的毀滅性病害。在歐洲,嚴重發病地到第二年可減產50%,植株生活年限大大縮短,常使一些感病苜蓿草地到第三年失去利用價值。至目前我國尚無此病發生記載,因此,從國外引進苜蓿種子時,應特別注意檢疫。

防治方法

1、培育和使用抗病品種 使用抗病品種是防治黃萎病最有效的措施。國外抗黃萎病的苜蓿品種和品系有:丹麥的WT90744、WT91409、WT91431;德國的Pegauer;美國的Sabilt、維爾特斯(Vertus)、瑪瑞斯(Maris)、喀布爾(Kabul)等。阿西、安喬(Anchor)和杜普梯非常容易感病。我國的公農1號、草原1號、草原2 號、和田、肇東等幾個品種對加拿大的一個苜蓿分離物表現感病。進行品種抗病性鑑定、可將幼苗傷根後浸入菌液中接種,然後將接種的幼苗在18-24℃的溫度潛育2-4周,最後用平均嚴重度或發病百分率來評定其抗病性。
2、輪作 由於病原可存活在許多闊葉雜草中,輪作必須結合精細的雜草防除及傳統的耕作,經2-3年可明顯減少田間菌源。
3、使用清潔無雜質的種子 將種子傳帶病原的可能性減少到最低限度。用殺菌劑處理種子對消滅種傳的病原體沒有效果。以往曾報導用福美雙或酚秋蘭姆拌種(藥量為種子量的0.7%),可以減輕幼苗發病。侵染到種子內部的病原可通過75℃乾熱處理5小時被殺死。
4、對刈割機具進行消毒刈割機具進入新回塊作業之前應清除植株碎屑。特別是當從一個農場向另一農場移動時,應將切割器用10%的家用漂白粉液消毒,隨後用高壓清水沖洗。衛生措施 、輪作和雜草防除都是值得重視的防治措施,即使使用抗病品種,仍有被病菌感染並降低牧草生產力的可能,因此必須幾項措施相互配合。
5、加強對外檢疫 嚴格防止病菌由歐、美等國傳入,一經發現應採取堅決措施。對傳播媒介和感染的土壤進行滅菌處理。多菌靈、甲基托布津和苯來特(0.克/千克土)均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