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頭狗

大頭狗

大頭狗,中藥名。為蟋蟀科動物油葫蘆Gryllus testaceus Walker的全體。分布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具有利水消腫,解毒之功效。常用於水腫,小便不利,流注。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全體。

性味

味辛、鹹,性溫。

歸經

歸脾經。

功效

利水消腫,解毒。

主治

用於水腫,小便不利,流注。

相關配伍

1、治尿閉及水腫:用油葫蘆3-5個,烘乾研末,開水沖服。

2、治發熱,瘡毒:油葫蘆5個,地龍(乾)5條,水煎服。(1-2方出自《蟲類藥物臨床套用》)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5-9隻。

使用注意

體虛者及孕婦忌用。

採集加工

秋季捕捉,用沸水燙死後烘乾。

形態特徵

體長圓形,長約2cm,雌者較大。體背面黑褐色,有光澤;腹面較淡。頭部有複眼1對,呈半球形突出,複眼的內緣和兩頰黃褐色;觸角1對,細長,有時左右不對稱。前胸背板黑褐色,有2條月牙紋;翅2對,前翅淡褐色,有光澤,後翅黃褐色,尖端縱折露出腹端。中胸腹板的後緣有內窪。足3對,後足的腿節甚粗壯,尾毛1對,褐色;雌者另有一產卵管,亦褐色,視之儼若3尾。

生長環境

常棲息於雜草內或磚瓦、土塊下。晝伏夜出,性好鬥。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相關論述

《陸川本草》:“辛、鹹、溫。”“解毒,治流注。”

附註

除上述品種外,尚有台灣油葫蘆 Cryllus mitratus Bermeister,亦同供藥用。分布於河北、山西、山東、江蘇、安徽、台灣、河南、廣西、貴州、西藏。

藥理作用

解熱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