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頂山林場

大頂山林場,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城南部35公里處,隸屬依蘭縣林業局。也有同名林場——黑龍江省雞西市密山市大頂山林場。林場位於密山市南部,場址距密山市30公里。

1.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大頂山林場

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
林場位於依蘭縣城南部35公里處,隸屬依蘭縣林業局。地理坐標為東經129°41′12″—129°51′00″,北緯45°58′03″—46°05′21″。林場東部是紅旗林場,西靠東風林場,南與林口縣相毗鄰,北與永發鄉接壤。行政區域屬三道崗鎮境內。
自然地理概況
山脈:林場屬完達山余脈。位於松花江東岸,多丘陵漫崗,海拔高度147 —719米,地勢呈南高、北低,地貌形態由南向北依此為中山、低山、丘陵,最高峰為大頂子山,海拔719米,坡度5度—35度。
水系:為松花江支流水系,最大的河流為朱啞巴河、響水河,施業區內有塘壩2座,水資源豐富。
氣候:屬中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寒冷而乾燥,夏季短促、溫暖而多雨,早春少雨易乾旱,秋季降溫迅速,常有凍害發生。早霜在9月中旬,晚霜在4月下旬到5月中旬,無霜期約130天,年降雨量500—600毫米,全年日照2452小時。
土壤:以森林暗棕壤為主,少部分為白漿土,黑土層厚,有機質含量豐富。
植被:是以闊葉為主的天然次生林。主要用材林樹種有柞樹、樺樹、椴樹、榆樹、水曲柳、胡桃楸、黃鳳梨、紅松、落葉松、樟子松等,灌木有胡枝子、忍冬等,草本植物100多種。
野生動物:主要有熊、獾、林蛙、野豬、鹿、狼、狍子、狐狸、山雞、兔、飛龍、野鴨等。
社會經濟情況
林場現有職工83人,其中幹部13人,技術人員2人。離、退休職工33人。下設2個生產工段、1個多種經營基地。固定資產30萬元。年產值90萬元,利潤3萬元。施業區內有1個鎮、1個鄉、8個自然屯。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經營總面積7862公頃,林業用地面積7148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6007公頃,森林總蓄積584459立方米。未成林造林地817公頃,苗圃2公頃,無林地322公頃,非林業用地714公頃。森林覆蓋率76.4%。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4489公頃,總蓄積478214立方米,主要林分類型有柞木林面積3871公頃,蓄積423421立方米;軟闊葉混交林面積549公頃,蓄積51633立方米;珍貴硬闊葉混交林面積69公頃,蓄積3160立方米。人工林面積1518公頃,蓄積106245立方米。主要林分類型有紅松純林34公頃,蓄積6208立方米;落葉松840公頃,蓄積51248立方米;樟子松619公頃,蓄積48789立方米。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在林業用地中,區劃生態公益林總面積5462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76.4%。其中區劃界定重點公益林面積2941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41.1%;區劃界定一般公益林面積2521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35.3%。區劃商品林總面積1686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23.6%。人工林面積1518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21.2%;天然林面積4489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62.8%。
林業生產建設情況
林場始建於1968年,經過30多年的經營,累計為國家生產商品材6.5萬立方米,年生產木材1000立方米;更新造林累計人工成林面積1518公頃。
有林蛙養殖基地2處,面積800公頃,年產林蛙10000隻;果樹栽培基地2處,面積25公頃,年產鮮果2000公斤;年產乾木耳400公斤;黃豆350000公斤,養殖絨山羊100隻,小笨雞200隻,大鵝300隻,黃牛30頭,奶牛10頭;採集山野菜8000公斤、野生藥物2000公斤、野生蘑菇3000公斤;北藥種植1公頃,產乾品500公斤;育苗面積4公頃,產商品苗450萬株。年創利潤30萬元。
林場擁有各種磚瓦結構公用、民用建築3130平方米;有自來水、無線電對講機、閉路電視、電話等設施,購買了電腦、GPS 等現代辦公用具。
發展方向
林場在今後發展上,一是通過分類經營,對生態公益林追求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對商品林追求更大的經濟效益。二是依託森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多種經營產業。繼續完善林蛙養殖基地,果樹栽植基地,培育中藥材,養殖奶牛、黃牛、絨山羊、養魚,種植農作物,林木育苗等。
發展項目
2010年林場發展規劃,採伐木材總計1萬立方米;新建多種經營生態小區1處,育苗面積6公頃,年產商品成苗600萬株,養魚池面積1公頃,種植北藥2公頃,綠色食品水稻30公頃,經濟林4公頃,養蜂300箱,養羊300頭,養奶牛30頭,黃牛60頭。每年種植花卉6000株,新植綠化樹300株。
林場場長:陰祖山

2.黑龍江省雞西市密山市大頂山林場

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
林場位於密山市南部,場址距密山市30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31°50′40″—131°57′40″,北緯45°19′40″—45°24′00″。東與當壁鎮林場銜接,南與俄羅斯陸地接壤,東北與二人班鄉辦林場相鄰,西、西北與當壁鎮相連,北與當壁鎮慶利村毗鄰。東西寬7公里,南北長7.5公里,圖形呈方形,行政區劃上隸屬密山市當壁鎮管轄。
自然地理概況
山脈:林場位於長白山老爺嶺南部,地形以丘陵漫崗地貌為主,地勢北高南低,起伏平緩,最高海拔234米,最低海拔141米,平均海拔188米,最大坡度27°,平均坡度13°。 
水系:有界河白棱河,由北向南流入興凱湖。
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短濕熱多雨,最高氣溫36.7℃,冬長寒冷乾燥,最低氣溫-39.1℃,年≥10℃積溫2550℃,年均溫度3℃。年降水量521毫米 ,無霜期106天-151天,年日照時數2522小時,早霜期九月中旬,晚霜期五月中旬。
土壤:有暗棕壤、沼澤土、草甸土3個土類。以暗棕壤為主,面積1732公頃;沼澤土和草甸土只有少量分布。暗棕壤有3個亞類,即典型暗棕壤、潛育暗棕壤和草甸暗棕壤,其中典型暗棕壤1317公頃,占76%,A層厚度10—21厘米之間;潛育暗棕壤分布於溝谷兩邊,面積5公頃,肥力較高;草甸暗棕壤分布於排水不良地帶,面積415公頃。
植被:屬長白山植物區。喬木有落葉松、樟子松、柞樹林等,灌木和藤本植物有杜鵑、胡枝子、榛子、五味子、山葡萄等,草本植物有烏蘇里苔草、羊胡草、苔草、大小葉樟、蕨類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兔、林蛙、野豬、狍子、山雞、貉、獾、狐狸、野雞等。
社會經濟情況
林場現有人口67人,職工21人,幹部5人,工程技術人員5人,離退休17人。年人均收入達2000元以上。林場管轄49公里的邊境防火線。有1處居民點,3條主要公路,5公里的密當公路;場部至邊境線4公里的上境路;靠邊境線長4公里的國防公路。還有5條總計20公里的大車道,交通不便。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經營面積1773公頃,林業用地面積1732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1317公頃,未成林造林地20公頃,無林地395公頃。有林地全部是特用林,面積1317公頃。在無林地中,採伐跡地47公頃,其它348公頃。森林覆被率74.2%。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564公頃,總蓄積394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42.8%和4.7%。主要林分類型都是柞林,占100%。人工林面積753公頃,總蓄積7963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57.2%和95.3%。主要林分類型有落葉松面積610公頃,蓄積68700立方米,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81%和86.3%;樟子松面積112公頃,蓄積10570立方米,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14.9%和13.3%;楊樹24公頃,蓄積140立方米,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3.4%和0.7%;紅松7公頃,蓄積220立方米,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1%和0.3%。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在林業用地中,區劃生態公益林總面積1732公頃,占林業用地的100%,全部區劃界定為重點公益林。
林業生產建設情況
1967年建場至今,共封山育林200公頃,更新造林2800公頃次,成林753公頃,各種採伐1100公頃次,累計出材1.2萬立方米,總利潤22萬元,上繳稅金12.4萬元。
發展方向
林場山產品資源不豐富,種類比較單一,藥用植物主要有五味子、桔梗等;漿果植物有山葡萄等;食用植物有蕨菜、蘑菇、黃花菜、榛子等,可以依託當地的資源,有計畫、有組織地對山副、林副產品進行開發利用,同時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養殖業、種植業,養殖牛、羊、林蛙,培育藥材、食用菌等項目。
發展項目
發展採集業,建立山野菜加工廠;尋求合作夥伴,建立林蛙養殖基地;利用退耕還林地,種植牧草,發展養殖業;利用林地和土地資源,種植有發展前途的藥材。培育新、奇、特品種。
林場場長:紀長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