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皇帝舍利寶塔石函

大隋皇帝舍利寶塔石函

大隋皇帝舍利寶塔石函,1982年出土于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洪範池鎮龍池南的高台地中,同年運到縣博物館收藏。大隋皇帝舍利寶塔石函以當地青石刻制,分內外兩重。內函以整塊青石磨製而成。通高97厘米,平面呈正方形,邊長83厘米。函身上面鑿有邊長37厘米,深30厘米的方形函腔。函蓋呈覆斗體,與函身緊密扣合。蓋頂部分兩行鐫刻:“大隋皇帝舍利寶塔”八個正楷大字。字型渾厚雄勁,古樸大方。外函以高104厘米,邊長89厘米的石板組成。石板內壁磨光無飾,與函體有3厘米的間隙。在間隙處發現360枚隋五銖和4枚北周“永通萬國”銅錢。石函出土在方圓20餘米的夯土層中,夯土層厚達2.5米。石函是在舍利塔的地宮內,地表應有直徑18米的舍利塔。據最新考古資料,大隋皇帝敕建的舍利寶塔全國共36座,平陰縣洪範池龍泉寺遺址的大隋皇帝舍利寶塔是其中之一。

基本信息

石函內容

石函以當地青石刻制,分內外兩重。

內函以整塊青石磨製而成。通高97厘米,平面呈正方形,邊長83厘米。函身上面鑿有邊長37厘米,深30厘米的方形函腔。

1

函蓋呈覆斗體,與函身緊密扣合。蓋頂部分兩行鐫刻:“大隋皇帝舍利寶塔”八個正楷大字。字型渾厚雄勁,古樸大方。外函以高104厘米,邊長89厘米的石板組成。石板內壁磨光無飾,與函體有3厘米的間隙。在間隙處發現360枚隋五銖和4 枚北周“永通萬國”銅錢。石函出土 在方圓20餘米的夯土層中,夯土層厚達2.5米。石函是在舍利塔的地宮內,地表應有直徑18米的舍利塔。據最新考古資料,大隋皇帝敕建的舍利寶塔全國共36座,洪範池龍泉寺遺址的大隋皇帝舍利寶塔是其中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