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陳家村

大陳家村,隸屬山東省煙臺龍口市大北馬鎮陳,村民經濟收入以農業種植為主。

基本信息

山東省煙臺市龍口市北馬鎮

位置面積

大陳家村位於大陳家鎮政府駐地南0.5公里,黃城西南15公里,龍口市東南8.5公里處.西距全國最大的地方港口--龍口港僅4公里。東距煙臺機場僅1小時路程,威烏高速從村南經過。東鄰埠下王家村,西隔河裡張家河與河裡張家村相望,南與埠上王家村交界,北與小陳家毗連.地勢南高北低,村莊面積9.9萬平方米, 依山傍海,風光秀麗,環境優美,氣候宜人。

村名由來

隋朝,雲南流寇作亂,陳應剛率子來此,在一棵大槐樹底下定居,取名大槐樹底下陳家.明崇禎年間一部分南遷建村上虎龍石村,明朝末年一部分北遷取名午塔後小陳家村。明朝萬曆年間,一部分遷至村北0.5公里處建村稱為小陳家.本村改名為大陳家.

人口姓氏

1988年,全村262戶,男392人,女428人,陳246戶,迂6戶,趙4戶,傅2戶,杜1戶,殷1戶,王1戶,孫1戶,1988年人闊出生率12.94%,自然增長率7.05%.

文化教育

該村國小就讀於尚家完小,該村距離國小1公里,中學生就讀於大陳家中學,中學在該村東南與村相連,該村全部實行九年義務教育。

特色農產品

水果、蔬菜、大姜、蘋果、小麥、玉米

人口衛生

到2005年底,全村村民已全部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0.5公里。該村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2個。

革命烈士

陳祥春、陳其洪、陳守信、陳祥亮、陳守本、陳兆明

村政建設

1939年建立黨小組,組長陳世忠.組員陳桂吉、陳祥贊。1947年建立黨支部,首任書記陳祥來,組織委員陳學榮,宣傳委員陳餘三。歷任黨支部書記:1947年陳祥來,1948年陳汝夾,1950年陳桂吉,1953年1月陳汝佳,1957年1月陳桂吉,1958年陳餘三,1959年1月陳學榮,1961年1月陳學舜,1963年1月陳餘三,1976年1月陳學恆,1977年1月陳守祿,1986年1月陳經源至今。1941年建立新政權。歷任村委主任:陳桂澤、陳祥績、陳啟林陳學武、陳餘三、陳祥來、陳桂吉、陳餘三、陳汝佳、陳學榮、陳守祿、陳廣通、陳守來至今。1988年全村共有黨員34人,團員31人,機乾民兵32人。

山東省平度市長樂鎮大陳家村

村莊由來
明朝萬曆二年(1574年),陳姓由平度市大田鎮石灰陳家遷此另建家園,位於中陳家村北,按方位和姓氏取村名北陳家,1946年更名為後陳家。地名普查時因重名,經縣政府批准於1982年更名為大陳家。
政區人口
位距長樂鎮政府駐地6公里處。南與澀埠村相連,北與北坡子相望。全村總戶數173戶,總人口542人,實有耕地面積57.2公頃。
經濟狀況
2005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93萬元,其中集體經濟收入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400元。
產業優勢
該村機井17眼,電灌線路3000米,水澆田55公頃。年產小麥250噸,玉米250噸,花生80噸,蘋果150噸,冬棗40噸。全村有個體工廠4家,年銷售額190萬元。
社會事業
該村裝有固定電話120部,有線電視用戶100戶,參加合作醫療保險的480人。歷年被錄取的大學生12人,其中陳金岳攻讀完博士後,現為博士後導師。
榮譽稱號
該村自1989年以來,連續15年被評為長樂鎮模範村委會和先進黨支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