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養生

大道養生

《大道養生》是一本普及健康理念的書,該書從黃種人特別是從中國人的體質、心理和文化出發,構建了一套適合國人養生的理論和實踐體系。是樹立養生理念,推廣養生常識的普及讀物。

基本信息

·出版社:經濟日報
·作者:於江山 李明
·頁碼:221 頁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801809117
·條形碼:9787801809117
·版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中文:中文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黃種人養生的“聖經”。
根據“博聞而體要,廣見而善擇”的原則,引導讀者在眾說紛紜的潮流中多維辯證,剔誤去偽。在中華文明和中醫藥養生的理論框架內。推出了“生命在於衡穩”的理念。
在全面分析了中華養生大趨勢以後,提出了養生的“一綱十目”和“養生六經”,著眼於吃穿住用休養生息等生活層面,對讀者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大道養生》是樹立養生理念。推廣養生常識的普及讀物。
閱讀《大道養生》,走進健康之門。

編輯推薦

養生,多少“忽悠”借你而行!先有一言九鼎的“專家”。後有包醫百病的“產品”。大海狂潮般把養生人群淹沒在其中。“落水”的養生人挾泥裹沙魚龍難辨。於是今日喝綠茶明日飲紅酒。當紅顏褪盡綠意漸逝終於百病纏身時,“專家”們已經帶著“產品”奔向了其他的人群。養生業繁榮興旺了,養生的人卻不會“養生”了。
轉了一大圈,才明白養生是自己的事。不能把自己的身心輕易交給“專家”和“產品”。
看來,養生還要從頭來。先有理念。再有思想。然後才是因人制宜的量體裁衣。去尋找屬於你個人的養生世界——包括生活內容、行為習慣、功法或者產品。
很簡單。很個人。不用花錢。不用煞有介事。
這就是大道養生。

目錄

第一章 大道養生的“一綱十目"1
何謂大道2
一目:人種因素 3
二目:性別因素 5
三目:體質因素 7
四目:年齡因素 9
五目:地緣因素 10
六目:時令因素 1 1
七目:身心因素 12
八目:治與養因素 14
九目:中西醫因素 14
十目:職業因素 17
第二章 中華養生大趨勢 21
從追求享樂到關注健康 22
從追逐時尚到回歸生活 25
從挑戰極限到順天應人 35
從趨勢從眾到個性養生 40
從體能鍛鍊到性命雙修 42
從肢體養身到藝術養心 44
第三章 養生六經 47
個性化是養生的根本途徑 48
生活化是養生的基本形態 50
藝術化是養生的理想形式 53
心理健康是養生的重點領域 57
中醫理論是養生的指導思想 59
恆心是養生的關鍵 63
第四章 吃出健康67
吃飯的三個層次 68
理想的膳食結構模型 70
“舉家食粥”話養生 74
常見穀物的養生功能 76
食粥的最佳時間 78
湯為天下首飲。養生不可無湯 79
常見湯料的養生功能 80
藥膳與食補 93
喝湯的最佳時間 94
骨頭湯、鮮湯。佐餐好幫手 95
第五章 養出美麗 97
善睡者美 99
遠離風寒者美 102
“慢生活”者美 104
讀者美 109
第六章 養生在行動 111
養生不是養老 112
養生不是另類 113
養生不是祈壽 113
養生不是減肥 114
養生不是補腎壯陽 115
養生功法要自己甄選 117
附一:《八段錦》打通內外 119
附二:《六字訣》安頓臟腑 124
附三:《太和樂》靈肉合一 133
附四:《百粥譜》萬世良方 139
附五:《四季湯》和合宜人 176
跋:大道無疆 219
……

序言

大凡要做一件事情,先要對該事情有一個總體的把握和正確的觀念,然後才能選一個切入點循一條或幾條路徑做下去。前者就是道,後者則為術。世間萬事萬物大抵如此。
養生保健當然也是這樣,也需要分清道術,然後實施。
養生保健在我國已開始形成大潮,國人特別是中老年人以極大的熱忱和努力投入到這個潮流中來。這是生命意識的覺醒,是提高人生質量的文化訴求,也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巨大助推。
最近,國家衛生部發出“倡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號召,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積極回響,在全國開展了各種養生、保健的活動。
這一系列的活動始終圍繞著一個主題,那就是首先在國民中推廣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因為始終伴隨著人類生存發展的全過程,所以與人類的身心健康水平息息相關,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健康身心的有力保障。正是基於這樣的想法,《大道養生》應運而生。

文摘

從第三到第四是養生的精神階段,是高級層階,也是大道養生的最高境界。
簡而言之,大道養生的四個階段是:命活下來,身動起來,意靜下來,心平下來。一個人如果事事能做到心平,則人生的境界就最終得到升華,達到較高的層次。這就是養生的極境。
養生就象爬山一樣層層遞進,在程度上也是由易到難。
例如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是物質層面,是摸得著看得見的,因此較容易做到。前幾年朋友圈中流行一句話:請吃飯不如請出汗。就把人際交往中這兩種施惠於人進行了區別,由此也反映了不同時期人們的不同需要。在饑饉匱乏的年代請人吃一頓飯就是很大的人情,被請的人可以由此滿足饕餮心理和得到額外的營養補充,身心同時得到滿足,這顯然有利於養生。但後來情況發生了變化,吃飯已不成問題了,也就是說營養不足的狀況解決了,現在的問題是過多的營養和堆集的脂肪如何消耗或轉化掉,於是請人運動就順應人心的流行起來。吃飯和流汗形式雖然不一樣,但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養生。
要做到第三個階段或日登上第三個台階就難一些,因為人因為激發而產生的情緒意氣是很難平靜下來的。儘管可以用理智壓制感情,儘管可以通過曉之以理明白激動的負面作用和後果,使之可以不發作,但不能讓情緒意氣消逝。而人只要處於情緒激動意氣昂奮的狀態,對身心都是一種戧害。遇到這種情況時,可以採用轉移情緒沖淡意氣的方式,也可以利用時間消磨來達到事過境遷。這些應對具體事件的做法與平時有意識地引導練習打坐、吐納、學會屏思、學會閉目養神等結合在一起,會潛移默化地產生積極作用。但見效的速度不會很快,對此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持久的恆心。
至於要登上養生的最高台階,達到做人心平氣和並一以貫之,是更不容易的修為。在這裡往往有幾種因素因緣際會才會奏效,才會歷練出一個寵辱不驚、知天達人的靈魂。這些因素包括性情的涵養、胸襟的開拓、價值觀的建立和人生態度的通達豁融。這四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無法單獨地存在。要達到這點幾乎要調動起人類全部的修為和智慧。但這畢竟是經過努力就可以達到的境界,並非高不可攀。前面說過,物質後面的條件是實在可感的,要做到難度不大。但精神層面的如第四個台階就看不見摸不著,抽象的目標很難用實在的手段實現,那只能求助於比較高端的形式。
例如讀書,如果一個人一生伴有讀書的習慣,則讀書在養生中的作用自然會充分體現,所謂“腹有讀書氣自華”就是這種錦繡心腸的外化。閱讀習慣是現代人類養生的高端形式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