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203高地

大連203高地

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以清政府的慘敗而告終。戰後日本強迫清政府與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把包括旅順大連以及整個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日本對旅順口早就垂涎三尺,就這樣第一次侵占了旅順。

簡介

大連203高地

“203高地”是日俄戰爭旅順陸戰西部戰役爭壓最殘酷的主戰場,它位於旅順新市區西北約三公里處。原名猴石山,因山勢險峻,怪石崢嶸,如群猴蹲山,猴石山之名由此而來。又因其海拔高度203米,所以日俄戰爭期間被稱為“203高地”。站在高地主峰向西北眺望,可以看到位於渤海的世界奇島——蛇島,西南方是遼東半島最南端的老鐵山,向東南可俯瞰旅順軍港。

日本占領旅順後,沙俄認為妨礙了他們獨占東北尤其是把旅順變成沙俄海軍艦隊停泊港口的擴張計畫,於是沙俄聯合德法干涉日本返還遼東半島,迫使日本在1895年12月25日撤離了旅順口。沙俄在日本撤離之後,於1898年強行租借了旅大。旅順口被沙俄強占,日本決心有朝一日捲土重來,用武力驅逐沙俄,以便取而代之,再次占領旅順口。於1904年2月6日,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率領聯合艦隊從佐世堡港出發,於2月8日到達旅順港外,襲擊了停泊在那裡的沙俄太平洋艦隊第一分艦隊,從而爆發了日俄戰爭旅順要塞爭奪戰。開始伊始,日軍企圖從海上登入,但由於海面被沙俄岸炮封鎖,港口狹小,易守難攻。雖採取“沉船堵港”的戰術也難以控制旅順口。因此,日軍改變戰術,從金州登入,攻占大連之後,直撲旅順口。當時沙俄為了抵抗日軍進犯,在旅順設定了東、西、中三條防線。二O三高地是西部防線的制高點。由於二O三高地可以控制市區和軍港要塞,因此,日俄雙方的高級指揮官都參與了指揮爭奪203高地的戰鬥全程。

歷史

日軍在攻打203高地之前,俄軍在山上只有兩個炮兵連駐守,高地上築有一道步兵壕,還有數個掩體等臨時工事,散兵壕前設有鐵絲網。此外,還有第二道散兵壕。它所處的地形雖有利,但沒有多大的使用價值,這個陣地的最大缺陷是左翼有一片較大的死角區。1904年5月下旬,日俄戰爭金州南山戰役結束後,俄軍匆忙在臨時防禦工事裝備150毫米加農炮、速射炮各2門。6月2日,俄軍西伯利亞第五阻擊團在此守備,指揮官是特列齊亞諾夫上校。

在1904年9月份日軍發動總攻後,俄軍進一步加固203高地的工事;這些工事包括環境兩峰的深壕,在峰上挖有很深內壕的連環工事和左峰上配備火炮的炮台。這個炮台也是一個永備工事,有暗壕與野戰連及左峰上的多面堡相通,後坡上築有供預備隊使用的掩體。在山根環形壕前面和左多面堡與山根環形壕的鹿岩之間沒有鐵絲網。另外,除了上述工事和多面堡外,俄軍通過在斜坡上爆破,構築了寬敞的隱蔽部。為解決203高地吃水問題,還專門建了一座其它陣地上所沒有的抽水站,足以證明俄軍指揮部對203高地多么重視。

隨著203高地爭奪戰的進展,俄軍不斷增兵,並調配7門大炮和2門152毫米艦炮。在駐守“203”高地全過程中,沙俄累計投入總兵力達80多個連,近萬人。日軍向1904年9月19日對203高地發起了進攻,主攻部隊是日本第三軍司令乃木希典的第一、七師團。由於久攻不下,日軍又投入兵力一萬多人,發炮彈1萬1千多發,組織了七十餘次衝鋒。日軍滿洲軍總參謀長兒玉源太郎自煙臺到旅順督戰,乃木希典親自到前線指揮。日軍採用當時最先進武器,還不惜工本與人力在山下挖了一道臨時戰壕用作攻擊。到1904年11月27日,日軍成功地將自己的平行壕挖至距203高地環形壕150——200步處。隨著黎明來臨,日軍280毫米榴彈炮和其它一些攻城炮開始猛烈轟擊203高地。至17時許,203高地上的22個掩蔽部和西南坡上的一段胸牆被摧毀。隨後,日軍第一師、加強第4予備旅的第38團、7師26團的2個營,向西山發起一次又一次的進攻。但俄軍卻不顧日軍的絕對優勢兵力,拚死抵抗,到當晚21時擊退了日軍的多次進攻,並著手搶修工事。

1904年11月28日至29日,日軍又組織多次衝鋒,日本第三軍司令乃木希典被迫將第7師的生力軍投入戰鬥,又以異常猛烈的火力炮擊203高地。僅1904年11月29日這一天,日軍的火炮便向203高地傾瀉千餘發炮彈。日俄雙方都充分認識到203高地對今後的戰鬥進程及旅順爭奪戰結局的重要性,因此這一地段的戰鬥特別激烈,雙方的屍體堆積了四五層,填滿了北坡壕溝。1904年11月30日,乃木希典的小兒子乃木保典少尉向高地衝擊時,被俄軍打死在北坡300米處。當有人把此事轉告乃木希典時,他故作鎮靜地說:“是啊,他(指乃木保典)終於獲得了一次為天皇盡忠的機會啦。”而當夜深人靜時,乃木希典卻又哭著喊道:“保典啊,我的兒!”充分暴露出這個日本軍閥色厲內荏的虛偽嘴臉。

大連203高地 大連203高地

作為守衛的沙俄部隊處境更是十分危急,203高地環形壕全部被毀,43個掩蔽部僅兩個完整無損,守衛者實際上已經完全失去隱蔽,只能靠手榴彈,白刃格鬥實施反擊,傷亡慘重。到1904年12月1日傍晚,僅前往包紮所的傷員就有1600人。而在爭奪203高地的五天戰鬥中,俄軍傷亡達1500人,負責203防禦的指揮官特列季亞諾夫上校也身負重傷。沙俄陸防司令康特拉琴柯不斷向203高地派遣增援部隊,旅順要塞總予備隊很快耗盡,開始從陸上防線其它地段和分艦隊抽調力量增援203高地。

1904年12月5日7時55分,日軍再次向203高地傾瀉大量280毫米榴彈炮、爆破彈與穿甲彈,對203高地進行孤注一擲的進攻。炮擊剛一開始,俄軍陸防司令康特拉琴柯便親臨擔任守衛203高地的俄軍第五團司令部,直接指揮203高地防禦戰。日軍的進攻於8時15分開始,戰鬥很快就達到白熱化。日本人不惜一切代價,步步逼近。在戰場觀戰的英國“每日郵報”記者後來報導:“最大的障礙是鐵絲網。日本人用刀剪,用手扯,用牙咬,拔出鐵絲網上的木樁,或是繫上粗繩,把它拖走。”日俄雙方士兵短兵相接,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格鬥,203高地成了血肉橫飛的巨大墳場。

到1904年12月5日15時,俄軍指揮官發現,繼續向203高地派遣增援部隊不但未能扭轉戰局,而且將會削弱其它地段的力量,有可能導致其它防禦地段失陷。同時,日軍的夾擊並未減弱。自當天凌晨至下午,203高地已先後更換了四名指揮員,日軍實際上已經占據了二O三高地的兩座主峰。經過連續9天的戰鬥、炮擊、肉搏,使203高地沙俄守軍的倖存者遍體鱗傷、精疲力竭、無力繼續抗敵。到當日17時30分,俄軍撤出203高地。當夜幕降臨時,從203高地撤下的官兵在兩個連後勤隊的協助下,試圖奪回陣地。但日軍已在203高地架起了機槍,俄軍實施反擊的企圖成為泡影。這樣,203高地就被日軍牢牢地占領了。僅一周時間,日軍將校戰死97人,士兵戰死1885人,將校傷163人,士兵傷4001人,死傷合計6200人。為攻打203高地,日軍使用大小火炮60餘門,發射炮彈11000發,其中280毫米榴彈炮炮彈2254發,重達489.118噸。在爭奪203高地的廝殺中,日軍總計傷亡1萬餘人,俄軍總計傷亡6千餘人,是日俄戰爭旅順要塞爭奪戰雙方傷亡人數最多的激烈戰場。

日軍占領了“203”高地後,在南部頂峰設立觀測所,指引重型火炮將停泊在旅順港內的裝甲艦“勝利號”、“波爾塔瓦”,巡洋艦“列特維占”和“曙光號”等部分俄艦擊沉,並策應攻陷了松樹山、雞冠山等永久堡壘。由此促使駐守旅順口的俄軍開械投降,也使東鄉平八郎率領的日本聯合艦隊得以在對馬海峽消滅了沙俄龐大的增援艦隊。

日俄戰爭結束後,乃木希典以203高地的諧音將此山改名為“爾靈山”,並且修建了一座高10.3米,形似日式步槍子彈的戰跡碑。碑體是由戰後在此山蒐集的炮彈皮,廢舊武器冶煉鑄成的。乃木希典親筆手書碑銘並賦詩一首:“爾靈山險豈難攀,男兒創業期可艱,鐵血履山山形改,萬眾敬仰爾靈山。”以此吹噓日軍的“赫赫戰功”。

日俄戰爭後的日本統治當局,對旅順要塞爭奪戰的主戰場遺蹟極為重視。除日軍第三軍參謀長伊卡地發起成立“滿洲戰跡保存會”外,還對舊戰場的遺蹟進行維修和建設,在日俄雙方爭奪激烈的山峰上建塔豎碑,開設“戰跡旅遊”專線和旅遊景點,組織和吸引日本國內青少年和陣亡士兵家屬來參觀,203高地就是“戰跡旅遊”中的一個重要和必去的景點。在日本當局精心編排的“旅順半日游、一日游、二日游”路線日程表上,203高地首當其衝,被列重中之重,而且還精心安排了“日本在鄉軍人會”的退伍軍人當導遊員。他們手持鐵皮捲成的話筒,繪聲繪色、聲嘶力竭地宣揚日軍侵略擴張的“功績”與武士道精神,炫耀其侵略的“武功”和為日本軍國主義殉葬的炮灰豎碑立傳。不僅如此,他們還煞費苦心地製做了各式各樣的旅遊紀念品,有銅製“旅順八景”圓盤,鉛制紀念章,高梁筆桿,樺樹皮文具盒,上面都印有203高地的圖案,還大量出售宣揚鼓吹203高地戰況的影集、圖書、畫冊以及全副武裝的日軍玩偶。甚至連糕點盒上都印有乃木希典肖像和他那首“爾靈山險豈難攀”題詩。由此可見,日本軍國主義的法西斯宣傳是無孔不入,無所不用其極。

解放後,二O三高地一度曾被劃為軍事禁區,解放軍在二O三峰頂設立了雷達站。文化大革命時期,二O三高地彈形塔上的乃木希典手書“爾靈山”三個字被紅衛兵鏟掉,換上“向陽山”三個字。彈形塔上記載203高地戰況的銅質銘牌也被造反派拆下賣給了廢品收購站。使這一重要的歷史罪證從此消匿。

1987年7月至9月,旅順口區旅遊局投資30萬修建二O三高地景點。恢復了俄軍戰壕與“乃木保典戰死之所碑”,開闢了面積為300平方米的停車場(後拓展到700平方米),並修建了上山混凝土路和毛石路面,還修建了自203高地通往老虎溝山炮台的石階樓梯,同時在路邊豎起安全樁與路標牌,同年9月正式向遊人開放。

1996年7月旅順口區經國務院、中央軍委同意局部對外開放以來,203高地成為到旅順觀光國外遊客最多的景點,每年大約有 萬人次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外遊客到此觀光。國內遊客每年約有 萬人次到203高地觀光。除此之外,這裡也經常舉行大型旅遊促銷活動,1999年4月18日,旅順口區人民政府會同旅順口區旅遊局就在此成功地舉辦了第二屆“櫻花之旅”活動開幕式,大連與旅順口區黨政領導與專程前來參加的日本上越市訪問團負責人共同在景區櫻花園內栽植了象徵中日兩國人民友好的紀念樹,上千名中外來賓觀看了區藝術團體和日本上越市藝術團表演的大型鼓樂、雜技及日本民族歌舞等。1994年,日本旅順兒童教育後援會會長向203高地敬獻了1300株櫻花苗,景區工作人員用此櫻花樹苗在203高地東南處開闢了面積為3.3萬平方米、居大連之首,成為景區內一道表達中日兩國人民和睦相處,永不再發生戰爭的良好願望的景觀。

在日本國內,幾乎大中型以上賓館都有《二O三高地戰史》的資料片,而且反覆播放,幾乎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傳世之作。日本婦女甚至曾風靡一時,梳理一種名為“203高地“的髮型,日本人還經常使用一句俗話,叫作“還有比攻打二O三高地更麻煩的嗎?”在日本的一些影視片中,經常有旅順“203高地”的名稱出現,中《日本海大海戰》影片中有日俄雙方在“203高地”廝殺的鏡頭。日本還專門攝製了一部叫作《203高地》的歷史傳記故事片,詳述了當年戰況。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中央台連續播出的日本電視劇《阿信》中的逃兵俊作,就是在攻打203高地時逃亡到日本國內的。日本著名反戰女詩人與謝也晶子也曾為此寫過一部反映當時戰況的詩篇,名為《啊,弟弟,你不能這樣死去》,深刻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當局發動侵略戰爭的滔天罪行。日俄戰爭不但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同時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為了彌補與加強遊客在參觀二O三景區的缺憾與實感,自2001年10月起,建於203高地東南的《203高地陳列館》正式對國內海外遊人開放,該館雖僅有一百二十餘平方米的面積,照片與實物總人也只有百餘件,但卻吸引了國內外眾多遊人蜂擁而至。這裡陳列的歷史文物大多為首次面世的珍稀展品,如乃木希典親筆手書的二O三高地詩碑,日本當局於1905年發行的《日俄戰爭記實畫報》旅順專輯,還有1904年日本隨軍記者繪製的“203高地圍攻圖”等等。

如今的203高地已是綠樹遮天、松柏如蓋的國家森林公園。為了使美好的家園和如畫的青山不再遭受蹂躪,每一個到此觀光的華夏子孫都在心底升起一個堅定的信念,牢記中華民族恥,振我國威須奮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