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莊嚴寺

大莊嚴寺,始建於隋仁壽三年(603年),是隋文帝為獨孤獻皇后所立,初名“禪定寺”。隋文帝崇尚佛教,他的皇后獨孤氏出自鮮卑大族,文帝對他很敬重,讓她參與朝政,宮中稱之為“二聖”。獨孤皇后於仁壽二年(602年)去世,次年為其追薦陰福而立寺。

概況

大莊嚴寺始建於隋仁壽三年(603年),是隋文帝為獨孤獻皇后所立,初名“禪定寺”。隋文帝崇尚佛教,他的皇后獨孤氏出自鮮卑大族,文帝對他很敬重,讓她參與朝政,宮中稱之為“二聖”。獨孤皇后於仁壽二年(602年)去世,次年為其追薦陰福而立寺。禪定寺位於隋唐長安城的西南隅。寺院規模宏大,占永陽坊之東半部,以後又將永陽坊北鄰的平坊之東半部亦劃歸寺內,總面積為60公頃。主持修建大興城(唐改稱長安城)的宇文愷,“以京城之西有昆明池,地勢微下,乃奏於此建木浮圖。崇三百三十尺,周回一百二十步。”隋大業三年(607年),煬帝為文帝立寺曰大禪定寺,占了永陽坊與以後劃入的和平坊的西半部。寺院的規模建制與東鄰的禪定寺完全一樣,亦建有木浮圖,高度與之相埒。唐初德元年(618年)因為隋文帝曾自立法號,稱“總持”,又呼獨孤皇后為“莊嚴”,故改二寺名為“大總持寺”、“大莊嚴寺”
作為皇家寺院,大莊嚴寺不只規模宏大,而且殿宇壯麗,為當時京城之最。所謂“殿堂高聳,房宇重深,周閭等宮闕、林圃如天苑。舉國崇盛,莫有高者。”且寺內營飾華麗,寺壁多繪有名家壁畫,萬象紛呈,璀璨奪目。如南門外白蕃神為尹琳所畫,中門外兩大幅畫是號稱“畫聖”的吳道子的弟子盧棱迦所畫,總持、莊嚴二寺的門額均為少詹事殷令名所書。這些都譽滿京都。唐初京師的碩學名僧如智首、道岳等都曾在寺內主持寺務。玄奘法師年未弱冠時,曾偕其二兄長捷法師到京遊學,就慕名住在莊嚴寺內。大莊嚴寺內林木叢茂,風景宜人。據稱寺內:“密竹翠松,垂陰擢秀,行而迷道。”從“寺中常貢梨花蜜”的記載可知,寺內必然廣植梨樹。所以莊嚴寺一直是京師黎民士庶遊覽避暑的好去處。尤其是在總持、莊嚴二寺內巍然屹立的雙塔,已經成為隋唐長安城西南隅的標誌性建築,成為人們登高遠眺的遊樂勝地。唐景龍年間,中宗曾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時,在寺塔上開筵席,陳伎樂,賜菊酒,宴群臣,並與群臣倡和吟誦,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大莊嚴寺內又珍藏“法門法獻,從烏踵國取以歸”的佛牙。每年定期舉行供養佛牙的盛會,豪門貴族、僧俗士庶爭相到寺隨喜,頂戴禮拜,發願布施,鼓樂喧天,更是傾動京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