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浦莊嚴寺

上海青浦莊嚴寺

上海青浦莊嚴寺位於上海青浦區西南邊陲,與金山風涇接壤,毗鄰浙江省嘉善縣。擁有700餘年的歷史的莊嚴寺得到四方信眾的認同,寺院建築形式採用江南蘇式建築風格,結構古樸典雅。

上海青浦莊嚴寺介紹

上海青浦區西南邊陲,與金山風涇接壤,毗鄰浙江省嘉善縣,有座恢復中的古廟——莊嚴寺。其前身名為濮陽王廟。相傳,其後殿神座下即為濮陽王墓,寺廟因此得名。史料記載,該廟始建於七百餘年前——公元1301年(元朝大德五年)。寺旁有史前遺址(金山墳),曾出土史前文物。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河村人張廷輝出資修前後二殿。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濮陽王廟初具規模,雕樑畫棟,雄偉壯觀,一度香火旺盛,僧人數百在此禪淨雙修。然而,滄海桑田,斗轉星移,由於朝代更迭,歷經戰亂,千年古寺幾經戰亂,幾經損毀又幾經修復。文革時期寺院建築全部拆毀,古剎僅存銀杏古樹兩株,見者無不嘆息。
兩株緊緊相依,樹冠相連,遠觀呈一株,近看方知兩株,人稱“兄弟樹”。現為市一級保護樹木。銀杏樹成為寺廟的代表和象徵,十方信眾前來樹下燒香禮拜。
法不孤起,遇緣則興。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心明法師受任於頹廢之壤,應允於磨難之間,發深宏大願,報佛祖深恩,開甘露門堂,勵精圖治,帶領寺院佛家弟子蓽路藍縷,盡心竭力,1997年11月,修復濮陽王廟的工程再次啟動,歷經數載,寺廟得到恢復,並有了更大規模的發展。寺廟也更名為“莊嚴寺”, 寓意為“莊嚴國土,利樂有情”並由原中國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親筆題字。考慮到四方信眾的認同以及舊址文化背景和文物保護,寺院建築形式採用江南蘇式古代建築風格,結構古樸典雅。
莊嚴寺正殿,即大雄寶殿,為仿宋雙層歇山式樣,層頂飛角流舟,牆檐精雕細刻。大雄寶殿橫匾,也是由原中國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所題書。“雄”為大丈夫之意,“大雄”乃大丈夫之冠。藉此意來稱讚婆娑世界教主釋迦牟尼威德高尚,無人能比。殿正中,供奉的是華嚴三聖。當中的為釋迦牟尼佛的法身佛像,即毗盧遮那佛,意為眾德悉備,煩惱體淨,能為色相所作依止,具無邊真實功德。背光上塑有大鵬金翅鳥,原為惡魔化身的禽獸,後被佛祖感化,一心向佛。上首為文殊菩薩,騎青獅座騎者,是大乘佛教中最以智慧著稱的菩薩,以其明見佛性,具足法身、般若、解脫三德,不可思議,故稱妙德。下首為普賢菩薩,是具足無量行願,普現一切佛剎的大乘聖者,顯示理、定、行三德。華嚴三聖,金色耀身,慈悲金容,莊嚴穆祥。佛台四周,鑲嵌青色大理石浮雕,飾以天寶九如、火珠蓮花,古樸典雅、如意瑞祥。二十護法尊天,恭立兩側,雕工精細,造型神龍活。為佛護法,感化眾生。
大殿背向,塑有海島觀音像,又名鰲頭觀音。傳說鏊是龍王的第九子,在世間做孽,後被觀音感化,成為菩薩的坐騎。人們常以“獨占鏊頭”來形容某人本事,才華過人,可獨擋一面。父母希望子女金榜提名,名中科第,常以此菩薩拜之。前來還願者數不勝數。海島上塑有十八羅漢像,上層有釋迦牟尼佛深山修行、青猿獻果、白鹿銜花的典故。
莊嚴寺大殿向南是天王殿,殿中坐北朝南,供奉的是彌勒佛的法身像,稱天官彌勒。彌勒菩薩,又名阿逸多, 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居南天竺,後由人間生在兜率天內院中教化眾生。殿中坐南朝北,供奉的是韋馱菩薩,俗稱韋馱天將。傳說,唐宣律師與天人會談,說南方天王部下的韋馱將軍,常行東南西之洲。護助諸出家人,韋馱菩薩面朝大雄寶殿,傳為佛舍利的守護神。
天王殿兩側塑有四大天王,手持琵琶的為東方持國天王,手中持劍的為南方增長天王,手中環繞一龍的為西方廣目天王,手中持傘的為北方多聞天王。他們護佑人間,風調雨順,令眾生除煩惱、增智慧、培福德。四大尊天塑像有讓人津津樂道的”四無”,即琴無弦,劍無鞘,龍無磷,傘無骨.他們四位腳下分別踩一邪眾妖魔, 庇護世間胎卵濕化四生。
大殿的東側廂房”杖錫行仁”四個篆字分外奪目,這便是供奉大願地藏菩薩的地藏殿。地藏菩薩是大乘經中所說的他方世界的菩薩,又稱幽冥教主。左手持錫杖,代表愛護眾生,也表戒修精嚴,右手托寶珠一顆,代表滿足眾生的願望。殿內設有壁櫥,供信眾擺設亡者的靈位牌匾,寄託哀思,長久緬懷。親屬隨時可來祭拜。每月農曆的初一、十五,莊嚴寺法師們在此誦經回向,祈願逝者往生蓮邦,早登極樂。
坐落在莊嚴寺東南角,是楊震殿,供奉著當地尊神——楊老爺和楊夫人像。傳說,楊老爺為元朝地方清官,為官正直清廉、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為弄清事實真相,不惜以身試毒,損命於世,死後面色慘黑。世人為紀念他,便將他的塑像鑄成包公狀,常駐世間,秉公執法,正直不曲。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是當地民俗的廟會香期。四鄰八眾香客來此,祭拜朝聖,燒香頂禮,求神庇護,祈求幸福安康。
大殿西側為觀音殿和伽藍殿。觀音殿中,塑有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千眼遍照世間,千手護持眾生,保佑人間平安太平。觀音殿的兩側為觀音菩薩三十二應身像,座座慈容滿面,佛光普照.
觀音殿的底層,為528平方米的地宮——莊嚴寺極樂宮。自古至今,只有帝王才有自己的地下宮殿,而如今普通人也可以擁有自己的地宮了。這是上海地區第一家寺院式地宮,整個極樂宮以佛教思想為理念,融入現代建築的特點,供有西方三聖和地藏王菩薩。宮內共有二千餘穴位,向與佛有緣的信眾開放。來到地宮門前,一幅精緻仙女圖壁畫印入眼帘,仿佛進入了仙鏡。大理石鋪制的地面雍容華貴,廳堂門柱均雕刻有精緻浮雕。進入前廳,正中供奉有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旁邊為七寶蓮花池,象徵人逝後在蓮花托舉、菩薩接引下,雖身有業障,仍可以帶業去往西方極樂世界。宮內有多個墓室,內設有單人、雙人靈龕,靈龕分為七層,暗含七級浮屠之意,所有靈龕均採用上等木材製作,上雕有瑞福蝙蝠、吉祥蓮花。靈龕內空間寬敞、設計獨特,龕門打開後就是案幾,可用於擺放香爐、供養物品等。雙人靈龕採用雙人同穴,恩愛夫妻百年之後仍可以相伴相守。塑有仕女兩名,日夜守護侍奉。安息於此之人可享帝王之洪福。地宮還開闢了家族祠堂。祠堂採用徽派建築風格,配以造型精緻的浮雕,古樸大氣,精緻典雅,內部空間充裕,以便於名門望族集中供奉列祖列宗。充分顯示出亡者的地位之顯赫,氏族之興旺。宮內安裝的中央空調及通風設備可以使極樂宮內四季溫度恆定、濕度適宜。宮內靜謚素雅,在此安息的亡靈能夠感受晨鐘暮鼓、清淨梵音,早脫苦海,登歸蓮邦。極樂宮內有專人看護、管理,每逢初一、十四、十五、三十,寺中法師都會為其誦經回向,每逢清明、冬至,寺中法師都會集體為其誦經超渡。在為逝者提供了良好環境的同時,也為前來祭祀的人們找開了方便之門。莊嚴寺,以此贈送功德,回向十方法界,回報社會,回報施主,大願發力,感應遞交。
在政府的關懷和廣大佛教居士的鼎立支持下,當家住持心明法師本著振興道場為己任,以滿足信眾精神需求為根本的理念,帶領全院佛子參與寺廟建設。
2007年天王殿如願落成,心明法師率眾僧前往九華山還願。一路徒步而行,歷盡艱辛,不辭勞苦,全程17天之久,終至山顛。誠心佛可見,恆心天知曉。
2008年觀音殿竣工。2009年西廂房基建已經動工。在莊嚴寺總體寺院建設規劃中,16畝的寺院面積將陸續完善建成。藏經樓、鐘鼓樓、山門、放生池、法物流通處、接引西方三聖殿、宏法利生的竹林講堂等。歷時,莊嚴寺晨鐘暮鼓,佛子禪淨雙修,念佛誦經,雖難比祗園國土,亦似佛國淨土。莊嚴寺對外開放以來,僧眾學佛參學,外塑形象,內練素質,威儀莊嚴,修持良好,口碑在四眾中深得讚譽。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廟不在大,有道則興!
現如今莊嚴寺恢復和建設雖有諸多成效,但仍是一所建設中的寺院,很多工程還需要八方信眾的支持才能夠完善。寺廟全年舉辦華嚴法會、水陸法會、地藏法會、盂蘭盆會,皆如法如理。常年承辦各種佛事經懺,精益求精,規範到位。一方面滿足信徒的要求,為健在者增福延壽,盡其孝心。為逝者超渡,使其免受地獄之苦,往生極樂。另一方面也以便加速寺院建設。
莊嚴寺在建設成為社會滿意,信眾滿意的宗教活動場所的道路上繼續前行,提倡人間佛教思想,淨化人心,奉獻大眾,為社會和諧,佛法興盛,莊嚴國土,利樂有情作出更大的功德。相信不久的將來莊嚴寺定會成為一所全國文明的寺廟,在弘揚佛法方面打開一扇自己的特色之門。

歷時幾年,耗資多少
占地總面積約多少平方米,主體建築群總面積多少平方米
全寺殿堂飛檐斗拱,以重檐歇山頂、一斗三升居多。青磚灰沙砌牆,琉璃碧瓦為面,灰脊、琉璃珠脊剎、蔓草式脊吻。重要殿堂脊吻與脊剎間置琉璃鰲魚,正脊兩端飾夔龍脊頭。多用木圓柱為支柱並將殿堂分為多間,石柱礎多覆盆式。門窗則多花格門、格子窗欞。主要殿堂和鐘鼓樓的大木樑都是用巨大鐵力木(坤甸木)架成(為清初平南王尚可喜重修南華寺時所用之木)。
仰仗三寶慈光,諸佛菩薩加被,隨著大雄寶殿開工建設,眾多護法居士虔誠護持,發心布施,聚沙成塔,共襄盛舉,大雄寶殿及殿內諸佛菩薩聖像次第完工。在寺院修建過程中,得到諸山大德、四眾教友鼎力支持,寺管會的諸位仝人同心同德,盡職盡責。
某日,莊嚴寺隆重舉行了大雄寶殿落成暨佛像開光慶典法會。****等領導蒞臨法會,佛教協會***蒞會指導,*****寺院的大德高僧主持法會。瑞相顯現,祥光普照。數萬名信眾和來賓參加此慶典活動,某某名人專程前來隨喜,場面莊嚴隆重,極一時之盛。
2002年10月,莊嚴寺舉行了大雄寶殿開光和首場水陸道場法會,邀請了上海玉佛寺、靜安寺、真如寺等各大寺廟諸山長老、大德高僧前來主法。同時,青浦區副區長陸金光、統戰部部長宋秀英等各級黨政領導也前來觀禮。香客居士五千餘人,以及誦經法師八十餘人同沾法喜、共沐佛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