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節竹

大節竹

大節竹,別名苦竹,稈高5m,徑4cm,無毛,微被白粉,節下較多,稈壁厚,近實心,竹稈硬實,常作棚架建築材料。分布於廣西東興,多見於低海拔較空曠的低山丘陵地。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IcrassifloraMcClure
【別名】:苦竹
【命名來源】:[LingnanUniv.Sci.Bull.No. 9: 29. 1940]
【中國植物志】:9(1):206
【亞族中文名】:剛竹亞族
【亞族拉丁名】:PHYLLOSTACHYDINAE
【族中文名】:倭竹族
【族拉丁名】:SHIBATAEEAE
【超族中文名】: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BAMBUSATAE
【亞科中文名】:竹亞科
【亞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稈高5m,徑4cm,無毛,微被白粉,節下較多,中部節間長40~65cm,稈壁厚,近實心,稈髓笛膜狀;稈環甚隆起,曲膝狀。稈籜褐色刺毛,基部尤密,無緣毛,籜頂端常拱起;無籜耳,鞘口遂毛少數,彎曲,易落;籜舌截平,高約2~3mm,背面密生細毛,邊緣常有缺齒;籜葉小窄三角狀披針形,皺褶外翻,兩面被短硬毛粗糙。竹稈硬實,常作棚架建築材料。

分布

廣西東興,多見於低海拔較空曠的低山丘陵地。

藥用

【藥 名】:大節竹
【來 源】:為禾本科植物大節竹的桿內傷流液乾燥後的塊狀物。
【功 效】:清熱豁喉 定驚安神。
【主 治】:用治高熱、中風痰熱壅盛,神昏譫語、小兒驚風抽搐。
【性味歸經】:辛,涼。肝、心、肺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2克。
【動植物資源分布】:產於廣西地區。
【拉丁名】:大節竹 Indosasa crassiflora Mc Olure
【考 證】:始載於《嶺南大學科學叢刊9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