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皰性類天皰瘡

大皰性類天皰瘡

大皰性類天皰瘡是一個好發於老年人的大皰性皮膚病。臨床上以軀幹、四肢出現張力性大皰為特點。目前認為BP是一個自身免疫性疾病。

基本信息

簡介

大皰性類天皰瘡是一個好發於老年人的大皰性皮膚病。臨床上以軀幹、四肢出現張力性大皰為特點。常見於60歲以上老年人,女性略多於男性,目前認為BP是一個自身免疫性疾病,預後較好。

臨床表現

基本損害為張力性的厚壁大皰,在正常皮膚或紅斑基礎上發生,皰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大多在1公分左右,也可達數公分如鴿蛋般。皰壁較厚(圖1),不易破潰,擠壓水皰並不向周圍擴展(尼氏征陰性)。水皰內容物大多清亮,少數為血性,繼發感染則皰液呈膿性。水皰破潰後成為糜爛面,上附結痂,較易癒合。皮損好發於軀幹及四肢屈側,早期皮損可僅表現為浮腫性的紅斑(圖2)而沒有水皰,可誤診為多形紅斑或藥疹。約半數患者有口腔黏膜的損害,表現為口腔上顎黏膜,頰黏膜等的水皰或糜爛面。但較之天皰瘡的口腔損害要輕得多。患者自覺瘙癢, 全身健康狀況在疾病早期一般不受影響。

好發於老年人。病程慢性,預後較好。只要治療及時,用藥得當,是可以治癒的。

免疫學特點

取有活動性皮損患者的末梢血作間接免疫螢光檢查,則示血循環中有抗BPAG1或BPAG2的IgG抗體。間接免疫螢光試驗的底物以豚鼠或猴的食道為宜,也可以正常人的皮膚作底物。在大皰及大皰周圍皮膚的基底膜有IgG及C3的沉積, 取皮損作直接免疫螢光檢查示基底膜有帶狀螢光(圖3)。免疫電鏡顯示免疫球蛋白沉積在皮膚基底膜的透明板。與大皰發生的部位一致。

BP抗原由表皮基底細胞產生。BP抗原有二個,BPAG1是細胞內蛋白,是構成半橋粒的主要成份,分子量為230KD;BPAG2 是一個跨膜蛋白 ,分子量180KD,BPAG2跨越基底細胞漿膜,細胞外部分為膠原結構。BP抗原與血清抗體結合導致基底膜在透明板部位的分離,臨床上出現有表皮下皰。由於BPAG1位於細胞內,而BPAG2主要抗原決定蔟位於細胞外的膠原區段,因此BPAG2在發病中的作用較BPAG1更重要。

組織病理

取新出的水皰作組織病理檢查,示表皮下皰,在皰內及皰下方的真皮內有淋巴細胞及數量不等的嗜酸性細胞浸潤(圖4)。

診斷

診斷要點:皮膚損害以張力性水皰 與水皰不易破裂為特徵,口腔則較少受累,皮膚黏膜水皰尼氏征陰性。組織病理學檢查,可見上皮與結締組織之間有裂隙或水皰,多為上皮下皰,無棘層松解,結締組織有大量嗜酸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細胞浸潤。直接免疫螢光法檢查,可見基底膜區有一連續線狀的螢光帶,主要是IgG的沉積。間接免疫螢光法也可測出抗基底膜抗體,有70%-80%的患者血清中抗體效價高,對診斷有意義。

老年人皮膚上出現張力性的大皰;病理檢查示表皮下皰,並有嗜酸性細胞浸潤;直接免疫螢光檢查示基底膜帶有IgG和/或C3沉積所致的線狀螢光。

鑑別診斷

應與獲得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EBA)相鑑別。這兩個病的共同之處是老年發病;張力性大皰;病理上為表皮下皰;DIF為BMZ帶狀IgG和/或C3沉積所致螢光。

鑑別要點:

①BP好發於四肢屈側,而EBA好發於易受摩擦、外傷的肢端及肘、膝等關節伸側;

②BP的浸潤以嗜酸性粒細胞為主,而EBA以中性粒細胞為主;

③以“鹽裂皮膚”作DIF, BP螢光染色在鹽裂皮膚的表皮側,而EBA的螢光在鹽裂皮膚的真皮側。

④尋常性天皰瘡 ,棘層松解、上皮內皰、皰壁薄,尼氏征陽性。黏膜損害早於皮膚。檢查可見棘細胞間有IgG和補體的一些成分沉積。

⑤癱痕性類天皰瘡,剝脫性齦炎、眼結膜的損害,有癱痕形成。皮膚的大皰很少。

⑥大皰性表皮鬆解征,為表皮先天性缺陷,進食時軟齶易發生大皰,手、足、膝可因摩擦發生大皰。多有家族史,幼年即可發病。抗原結構與大皰性類天皰瘡不同。

治療

原則是早診斷,早治療。治療越及時,皮損控制越快,預後越好。

首選糖皮質激素,常採用強的松(Prednisone),用量視皮損範圍及病變嚴重程度而定. 對皮損面積占體表不到10%的輕症病例 , 初始劑量一般為30mg/天,對皮損占體表30%的中症病例,為40--50MG(mg/天),對皮損超過體表50%的重症病例, 則需60--80MG(mg/天),如果在3--5天內不能控制病情 , 仍不斷有新出疹,則應及時增加藥量。在控制了皮損並維持一至二周后逐漸減藥, 達到一個維持量。 減藥應積極又穩妥, 當減藥至15-20mg/日時 , 可漸改為隔日服藥。在減藥過程中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一旦有新出疹, 則應暫仃減藥。對重症患者當使用了大劑量皮質激素仍不能控制病情,可合併使用免疫抑制劑如氨甲蝶呤 ,環磷醯胺,環孢素,雷公滕多甙等,具體用法請參閱天皰瘡節。

大皰性類天皰患者大多年邁,常常伴發其他疾病,當患有糖尿病、結核等不能使用皮質激素時,可採用口服四環素500mg,每天4次或美滿黴素100mg,每天2次,及煙醯胺200mg,每天3次,對部分患者、尤其是輕症患者有效。

支持療治療是很重要的,由於患者大多年邁,應注意加強營養,保持水電介質平衡。在治療期間應注意皮質類固醇的副作用及所產生的合併症,具體請參閱天皰瘡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