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國布燮高觀音石碑

大理國布燮高觀音石碑

“大理國布燮高觀音”石碑一塊發現於中國雲南大理洱源地區的國碑。碑刻年款為“盛德五年”(公曆1180年)的“大理國布燮高觀音”石碑以佛教題材為主,刻有佛祖和侍從菩薩,線條自然流暢。專家指出:“大理國布燮高觀音”石碑疑為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中的“南帝”段智興遺物。

發現

大理國布燮高觀音石碑大理國布燮高觀音石碑

2010年6月,雲南省民族民間文化遺產保護協會通報一項重要發現。

該協會在大理洱源地區進行民間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時,在大理當地會員楊汝華的支持和幫助下,於洱源地區尋找並搶救到兩塊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大理國碑。其中就包括一塊“大理國布燮高觀音”石碑

特徵

“大理國布燮高觀音”石碑以高浮雕硃砂彩繪而成,由於長年累月的自然侵蝕,現在石碑表面的色彩已大部脫落。

從內容上看,石碑以佛教文化為題材,主體部分刻有佛祖和侍從菩薩,上方刻有飛天,左右兩側分別加飾祥雲圖案。

從藝術風格看,石碑刻畫線條自然流暢,人物造型優美端莊,有唐宋遺風。

研究

“大理國布燮高觀音”石碑的研究已有初步進展,它所記載的“盛德五年”,換算成公曆是1180年;而碑文顯示為“南帝段智興時大理國權臣“高觀音”刻物。

有趣的是,石碑所刻“盛德五年”正是大理國一位最富傳奇色彩的帝王年號。他就是史稱“大理功極帝”的段智興,其在位29年篤信佛教少理國事,致使大理國內高氏混戰傳說紛繁。而野史和小說中,段智興更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 “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的“南帝”、“一燈大師”,也是《天龍八部》段譽的皇孫子。

研究人員仍在對這塊石碑做進一步研究。

保護文物

“大理國布燮高觀音”石碑與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張勝溫畫卷》同為“盛德五年”,而《張勝溫畫卷》與《清明上河圖》並稱“南北雙嬌”,是中國古代美術史的國寶文物;在人物內容上,“大理國布燮高觀音”石碑與昆明地藏寺經幢“大理國布燮袁豆光為超度鄯闡侯高觀音之子高明生所造”相應證,而後者已經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