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護安廟

大湖護安廟

大湖護安廟位於於 南湖村,清光緒叄年(1876)由士紳黃南球公所發起,選定南湖二冢,夫人黃林貴妹捐獻甲余土地,並蒙大湖莊下熱心人士集資,創建廟宇名為「護安祠」,奉請新竹枋寮褒忠義民亭義民爺分靈登座,並奉祀在開墾南湖地區時,與土人交戰犧牲之英靈。

大湖護安廟位於於南湖村,清光緒叄年(1876)由士紳黃南球公所發起,選定南湖二冢,夫人黃林貴妹捐獻甲余土地,並蒙大湖莊下熱心人士集資,創建廟宇名為「護安祠」,奉請新竹枋寮褒忠義民亭義民爺分靈登座,並奉祀在開墾南湖地區時,與土人交戰犧牲之英靈。光緒四年四月廟宇竣工,蒙黃南球每年捐出十石谷,作為維持該廟經費,地方士紳商定每年七月二十六日為中元普渡祭典日,由大湖莊南湖六保,保民輪值舉辦。至昭和十一年(1935)日本政府實施皇民化政策,拆除廟宇、廢止神明,幸得善心士紳賴玉階承購廟宇,改作軍用品工廠,義民爺則遷移到南昌宮奉祀。
大湖護安廟
民國叄十四年(1945)台灣光復,次年由賴玉階奉義民爺歸位,訂每年二月十八日為義民爺聖誕千秋紀念日。民國七十八年(1989)管理委員會決議將壹百十餘年之老廟改建,於民國八十二(1993)年竣工,同年十月舉行慶成集福大典。護安廟除供奉義民爺牌位之外,殿上也供奉觀音佛祖、城隍爺、文昌帝君,庇祐十方信士。
民政局指出,義民節的由來溯源於清康熙年間的朱一貴事件,新竹一帶的客家人與盜匪抗衡,死後被地方人士將其屍骨合葬,稱為義民冢。到了乾隆年間發生林爽文事件,新埔一帶的客家人再組義勇軍,捍衛鄉土,大亂平定後,屍骸遍地,捨生成仁者共200多人,為追念先烈義行,鄉民便到這些犧牲勇士合葬之地,建廟祭祀。
大湖護安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