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檑山

 大檑山南近南麂島,兩島相距僅2公里海道。面積0.37km2,最高點海拔83.8米,島呈西北至東南走向,狀如一張大檑網撒開之狀,故名。

基本信息

當旅客在船上遠遠望見南麂時,大檑山亦同時映入眼帘。島上以野生水仙花和地鱉蟲為名產。冬春間,遍地水仙花競相開放,尤以東南岙口花開最盛,遊人登島,可不時聞到陣陣淡雅的花香。地鱉蟲亦很特別,它的甲殼邊緣帶有一圈金色邊暈,為他處所罕見。與大檑山東南若相連的兩座小島稱小檑山和筆架山,岩礁帶貝藻類繁生,又為海洋生物考察旅遊的好課堂。
在南鹿島北面,由西北向西南走向。如大檑網開張之狀,故名。這個島嶼不大,動植物眾多,尤其是水仙花與地鱉蟲尤具特色。水仙花遍地皆是,冬春之間,含苞開放,以朝東南那個香口裡開得最盛。這裡的地鱉蟲是金邊的,為別處所無。
筆架山在大檑山與小檑山之間。站在國姓澳頂望去,像陳列在書案上的青田石刻筆架。這座筆架山,高度只有26米,海岸線長300米,岩壁上野生貝藻很多。現島上無人居住。
竹嶼
在南麂島東部,是南麂列島的第二大島。海岸線長4.45公里,制高點海拔108米。島形像披著袈裟默坐參樣的老僧。島南山坳里從前竹林成蔭,風景很佳。近海,還有形似鸕鶿的鸕鶿礁,形如巨人的立人礁。立人礁在竹嶼南面50米的海中,系乾出礁,一個危險圈裡二個礁,像兩個魔鬼分列左右。海濤襲來捲起沖天巨浪,驚心動魄。山只有50米,西距竹嶼1000米。島長400米,寬100米,像一條可以挑稻串擔,俗名串擔山,又名稻挑山。島嶼上沒有一株樹,也沒有一叢草,光禿禿的,因此又叫無毛山。島南180米處有無毛南礁。該島為我國臨海線基點之一,平陽縣人民政府於1985年10月在此立碑為志。
空心嶼
位於南南麂島西部,東距本島785公里。嶼呈半月形,海岸線長600米,四周多怪石。島上有天然溶洞,彎彎曲曲兩邊通透,空心嶼之名由此而來。島上尚無人居住。
尖嶼蛇島
在南麂列島南部,長800米,最寬處300米,最狹處100米,最高處631米,頂尖,故名。四周有四個礁,鳥瞰整個島形,如一隻下鑽水底的鶩。這個島嶼有許多各種各樣的蛇,可以稱為蛇島。
柴嶼
在南麂列島南部,西北有門嶼,西南有平嶼,周圍有4個礁,如一隻大墨魚在海上浮游。柴嶼長有松樹、楓樹等喬木,還有許多灌木、雜草可當柴燒,所以有柴嶼之稱。嶼上有較多的自然隱蔽岩洞,其中有個岩洞,生長著大量的藥用石斛
海鷗棲息地
南麂列島中有鷺鷹嶼、下馬鞍、上馬鞍、破嶼、小破嶼、小柴嶼、小檑山等等尚未開發的島嶼,都有可取的景觀。今尚無居民,成群結隊的海鷗愛在這裡棲息、下蛋、繁育子孫。
羊島(後麂島)
南麂列島東部,有一隻大水牛橫臥在海面上,這就最後麂島。島上雜本野草叢生,還有一些山洞,過去有人在這裡養過羊,辦過羊場。以後停辦,剩下少數的家羊變成野羊,奔跑比小鹿還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