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杜鵑[鳥綱動物]

大杜鵑[鳥綱動物]
大杜鵑[鳥綱動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杜鵑(學名:Cuculus canorus bakeri):是普通杜鵑的中國亞種。體長約320毫米,翅長約210毫米。雄鳥上體純暗灰色;兩翅暗褐,翅緣白而雜以褐斑;尾黑,先端綴白;中央尾羽沿著羽乾的兩側有白色細點;頦、喉、上胸及頭和頸等的兩側均淺灰色,下體餘部白色,雜以黑褐色橫斑。雌雄外形相似,但雌鳥上體灰色沾褐,胸呈棕色。又名喀咕、布穀、子規、杜宇、郭公、獲谷等。

棲息於開闊林地,特別在近水的地方。常晨間鳴叫,每分鐘24-26次,連續鳴叫半小時方稍停息。性懦怯,常隱伏在樹葉間。平時僅聽到鳴聲,很少見到。飛行急速,循直線前進,在停落前,常滑翔一段距離。取食鱗翅目幼蟲、甲蟲、蜘蛛、螺類等。食量大,對消除害蟲起相當作用。

分布於中國西部和南部、印度、尼泊爾、緬甸、泰國。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大杜鵑 大杜鵑

大杜鵑額淺灰褐色,頭頂、枕至後頸暗銀灰色,背暗灰色,腰及尾上覆羽藍灰色,中央尾羽黑褐色,羽軸紋褐色,沿羽軸兩側綴白色細斑點,且多成對分布,末端具白色先端,兩側尾羽淺黑褐色,羽乾兩側也具白色斑點,且白斑較大,內側邊緣也具一系列白斑和白色端斑。兩翅內側覆羽暗灰色,外側覆羽和飛羽暗褐色。飛羽羽乾黑褐色,初級飛羽內側近羽緣處具白色橫斑;翅緣白色,具暗褐色細斑紋。下體頦、喉、前頸、上胸,以及頭側和頸側淡灰色,其餘下體白色,並雜以黑褐色細窄橫斑,寬度僅1-2毫米,橫斑相距4-5毫米;胸及兩脅橫斑較寬,向腹和尾下覆羽漸細而疏。

幼鳥頭頂、後頸、背及翅黑褐色,各羽均具白色端緣,形成鱗狀斑,以頭、頸、上背為細密,下背和兩翅較疏闊。飛羽內側具白色橫斑;腰及尾上覆羽暗灰褐色,具白色端緣;尾羽黑色而具白色端斑,羽軸及兩側具白色斑塊,外側尾羽白色塊斑較大。頦、喉、頭側及上胸黑褐色,雜以白色塊斑和橫斑,其餘下體白色,雜以黑褐色橫斑。

虹膜黃色,嘴黑褐色,下嘴基部近黃色。腳棕黃色。

大小量度為:體重雄性100-153克,雌性91-135克;體長雄性302-345毫米,雌性260-334毫米;嘴峰雄性18-23毫米,雌性19-23毫米,翅雄性203-240毫米,雌性187-223毫米;尾雄性150-190毫米,雌性147-189毫米,跗跖雄性20-24毫米,雌性19-26毫米。

棲身環境

大杜鵑棲息于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帶的森林中,有時也出現於農田和居民點附近高的喬木樹上。

生活習性

主要為夏候鳥,部分旅鳥。春季於4-5月份遷來,9-10月份遷走。

性孤獨,常單獨活動。飛行快速而有力,常循直線前進。飛行時兩翅震動幅度較大,但無聲響。繁殖期間喜歡鳴叫,常站在喬木頂枝上鳴叫不息。有時晚上也鳴叫或邊飛邊鳴叫,叫聲悽厲宏亮,很遠便能聽到它“布穀-布穀”的粗獷而單調的聲音,每分鐘可反覆叫20次。鳴聲響亮,二聲一度,像“KUK-KU”。

主要以松毛蟲、五毒蛾 、松針枯葉蛾,以及其它鱗翅目幼蟲為食。也吃蝗蟲、步行甲、叩頭蟲、蜂等其它昆蟲。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西部到印度、尼泊爾、緬甸、泰國和中國南部。

繁殖狀況

大杜鵑繁殖期5-7月。求偶是雌雄鳥在樹枝上跳來跳去,飛上飛下互相追逐,並發出“呼-呼-”的低叫聲。之後雌鳥站在樹枝上不動,兩翅半下垂,頭向前伸,雄鳥隨即飛到雌鳥背上、顫抖雙翅進行交尾,2-3分鐘後,雄鳥飛離雌鳥,停棲於30-40米外,稍停在飛到雌鳥身邊,也曾見到3隻大杜鵑在一起追逐爭偶現象。大杜鵑無固定配偶,也不自己營巢和孵卵,而是將卵產於大葦鶯、麻雀、灰喜鵲、伯勞、棕頭鴉雀、北紅尾鴝、棕扇尾鶯等各類雀形目鳥類巢中,由這些鳥替它帶孵帶育。

大杜鵑將卵產在寄主的巢內 大杜鵑將卵產在寄主的巢內
大葦鶯在餵養體形比自己還大的大杜鵑雛鳥 大葦鶯在餵養體形比自己還大的大杜鵑雛鳥

亞種分化

大杜鵑是普通杜鵑的中國亞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等級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杜鵑科的鳥類

杜鵑科,鳥綱、鵑形目的1科,分為6亞科:杜鵑亞科(Cuculinae)、地鵑亞科(Phaenicophaeinae)、鴉鵑亞科(Centropodinae)、美洲鵑亞科9Coccyzinae)、犀鵑亞科(Crotophaginae)、雞鵑亞科(Neomorphinae)。世界性分布。外形似鴿,但稍細長。嘴強,嘴峰稍向下曲。
大杜鵑
鴉鵑屬
噪鵑屬
中杜鵑
小杜鵑
八聲杜鵑
紫金鵑
噪鵑
綠嘴地鵑
小黑鴉鵑
褐翅鴉鵑
小鴉鵑
走鵑
烏鵑
紅翅鳳頭鵑
鷹鵑
鳳頭馬島鵑
藍馬島鵑
栗斑杜鵑
比島鴉鵑
四聲杜鵑
翠金鵑
斑翅鳳頭鵑
扇尾杜鵑
暗色長尾鵑
黑耳金鵑
霍氏金鵑
棕胸金鵑
紅喉金鵑
銅翅金鵑
菲律賓鷹鵑
黑杜鵑
黃喉金鵑
白腹金鵑
黃腹金鵑

白眉金鵑
小長嘴鵑
大斑鳳頭鵑
菲律賓烏鵑
白頂噪鵑
黑頂鵑
厚嘴杜鵑
長尾噪鵑
溝嘴鵑
非洲杜鵑
棕腹地鵑
短嘴地鵑
棕胸地鵑
紅嘴地鵑
栗胸地鵑
紅臉地鵑
蓬冠地鵑
鱗紋地鵑
大馬島鵑
紅胸馬島鵑
紅額馬島鵑
銹喉馬島鵑
紅頂馬島鵑
犀鵑屬
南亞鷹鵑
棕鴉鵑
黑臉鴉鵑
爪哇鴉鵑
黃頭鴉鵑
巨鴉鵑
紫鴉鵑
大鴉鵑
雜色鴉鵑
雉鴉鵑
摩鹿加鴉鵑
馬島杜鵑

淡色杜鵑
小鷹鵑
棕腹鷹鵑
栗胸鵑
灰腹棕鵑
大犀鵑
滑嘴犀鵑
溝嘴犀鵑
圭拉鵑
縱紋鵑
雉鵑
小雉鵑
小地鵑
栗胸杜鵑
斑雞鵑
棕翅雞鵑
紅嘴雞鵑
小走鵑
地鵑屬
火嘴地鵑
金鵑屬
橄欖長尾鵑
橫斑長尾鵑
烏鵑屬
蘇門地鵑
短趾鴉鵑
斯氏鴉鵑
婆羅洲地鵑
褐鴉鵑
摩鹿加杜鵑
萊氏鳳頭鵑
綠鴉鵑
馬島鴉鵑
黑胸鴉鵑
珊瑚地鵑
綠嘴鴉鵑

黑喉鴉鵑
加彭鴉鵑
藍頭鴉鵑
銅尾鴉鵑
塞內加爾鴉鵑
白眉鴉鵑
小美洲鵑
灰美洲鵑
黑嘴美洲鵑
黃嘴美洲鵑
珠胸美洲鵑
可島美洲鵑
暗嘴美洲鵑
灰頂美洲鵑
大蜥鵑
波多黎各蜥鵑
長嘴蜥鵑
牙買加蜥鵑
栗腹鵑
圭拉鵑屬
柯氏馬島鵑
黑腹棕鵑
小棕鵑
雉鵑屬
輝金鵑
走鵑屬
雞鵑屬
黃嘴鵑
南方馬島鵑
鳳頭鵑屬
蘇拉鴉鵑
赤胸杜鵑
大綠嘴地鵑
棕腹雞鵑
藍臉地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