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

大本,大學本科的簡稱。大部分人同時擁有本科畢業證書與學士學位證書。少數人因為不及格門數超過標準,而只有大學本科畢業證書,沒有獲得學士學位證書。區別於大學專科生、碩士生、博士生。

釋義

1、指進士科。《宋史·選舉志一》:“ 開寶三年(970年),詔禮部閱貢士及十五舉嘗終場者,得一百六人,賜本科出身。”
2、猶今科。 商衍鎏《清代科舉考試述錄》第三章第三節:“倘有因丁憂或別項事故,而不能於本科殿試者,可以聲明事由告假,謂之告殿,準其於下一二科補殿試。” 
3、高等學校中的正科。相對於預科而言。 巴金《滅亡》第六章:“ 李靜淑到上海的時候,她的哥哥已經是某大學本科二年級生了。她也考入這個大學的預科。”
4、1928年的《中華教育詞典》解釋說:“對預科而言。學校內學級編制,於預科之上,冠以本科,以便修畢預科學業者,進研專科學問,如師範本科,大學本科之類是。”現亦相對於高等學校的專科而言。如:你讀大學本科,還是專科? “本科”英文為“Undergraduate”,而該詞意為“還未拿到學士學位或類似學位的大學生”,所以《教育學名詞》把它譯為“大學本科生”。

學制

四年制(一般),五年制(醫學類)

錄取批次

根據高考入取批次的不同,本科也分為一本、二本、三本,但它們同屬於一個層次和等級(即本科教育層次)。同時本科又分為“重點本科高校”與“普通本科高校”。“重點本科高校”與“普通本科高校”只是側重不同,無本質差別,前者注重理論研究後者注重理論實踐套用。
本科辦學等級(部屬、省屬、市屬)的不同、本科辦學體制以及性質(公辦、民辦)的不同,由辦學體制決定的本科學費高低的不同,本科(一本、二本、三本)各大學畢業證書“本簿和顏色”的相同與不同等等與本科高校的層次和“學歷、文憑”水平的高低無關,所以一本、二本、三本高校是具有相同本科學歷和文憑的高校,只是側重不同,重點本科高校(985、211高校)重理論研究,普通本科高校(普通一本、二本、三本高校)重理論套用。即重點本科重研究,普通本科重套用。

學年設定

世界通行大學本科學制為四年,與美國總統任期一樣,這是有來歷的。中世紀大學本科教育就是四年,通常只學三門課:語法、修辭和邏輯學,當時主要是為了培養傳教布道的神職人員,所以全在語言方面。一年一門課就得三年,第四年進教堂實習。這個傳統顯然影響了美國總統任期的設定(即作為總統,第一年確定施政政策,第二年部署施政,第三年正式施政,第四年看施政效果。所以,在美國人看來,一位總統行不行四年就可以試出來了)。
現代大學與中世紀大學完全不同了,本科教育仍然是四年,這又是為什麼?一是因為一般的專業知識都分為三個層級: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一年一個層級,加上實習一年,正好是四年。醫學本科為五年是因在第四年加了“見習”這個環節,以示“人命關天”,第五年仍為實習。另一個原因就是一般人到了二十二歲時生理上才能完全發育成熟。有的同學可能覺得自己個頭低了一點,不要緊,在大學這四年不僅要長知識還要長個頭,大家還有四、五年的時間足夠長的。這樣看來,大學生從十八、九歲走進大學,到二十二、三歲畢業後身體也正好發育成熟了,這個時候去工作比較合適。
不過,香港的大學本科多是三年制,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那裡生活與成才的節奏要快一些。其他一些國家也有三年制本科,中國“文革”時期的大學本科就是三年制。

性質

正規性

123本高校都是國家教育部審批的高校。123本高校都是國家正規統招高校。123本高校學生的學籍都是電子註冊。123本高校都有固定的校舍和導師。123本高校都是全日制授課的高校。123本高校畢業生都持有三證:畢業證、學位證、報導證。123本高校畢業生的學歷和文憑都是國家承認的。

公益性

123本大學都是為大家的“公共利益”服務的,所以充分體現了123本大學具有公益性。

多元性

123本大學的辦學形式是多元化的,不但有公辦大學、民辦大學、獨立學院、還有中外合作辦學等多元的辦學形式,充分體現了123本大學的多元性。

變化性

123本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不是固定一成不變的,充分體現了123本大學之間的可變化性。

統招性

每年123本大學的招生都是按國家的招生計畫實行統考招生的,所以123本大學具有統招性。

全日制

123本大學的統招生實行全日制授課,所以123本大學統招生授課時間具有全日制性。

平等性

123本大學都是同一層次和等級的本科大學,只是側重不同,沒有高低之分,學歷和文憑也是如此,因此123本大學之間是具有平等性質的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