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應派

大應派是佛教名詞的一種,是日本禪宗二十四流之一,是現代日本臨濟宗諸派法系的源流。

解釋

佛教專有名詞

注釋

日本禪宗二十四之一。派祖為筑前(福岡縣)橫岳山開山祖南浦紹明。又稱橫岳門徒。‘大應’是紹明的諡號。紹明入宋傳臨濟宗楊岐派虛堂智愚的心印而歸國,歷住史京都萬壽寺、嘉元寺,後遭睿山徒眾的反對而下鎌倉,得北條貞時的護持而入建長寺。其法嗣有宗峰妙超(大燈國師)、通翁鏡圓、絕崖宗卓、月堂宗規、滅宗宗興、物外可什、可翁宗然、秀涯宗胤、即庵宗心、峰翁祖一等人。此中,宗峰妙超門人有關山慧玄等人。大應、大燈、關山三代,世稱應燈關,是現代日本臨濟宗諸派法系的源流。
宗峰得赤松則村、花園上皇的外護,於紫野開創大德寺,後來,此寺位列五山之一。宗峰的法嗣除關山之外,並有徹翁義亨,徹翁門下有言外宗忠、華叟宗曇、養叟宗頤、一休宗純、實傳宗真、古岳宗■、大林宗套春屋宗園、一凍紹滴、古溪宗陳等人,均以大德寺為中心而向外發展。又得商人、諸侯的護持,勢力擴及和泉、攝津、相模、筑前等地。宗峰禪風乃承繼南浦所傳宋代禪宗的氣魄,與夢窗下五山派禪風不容,法孫等受此宗風影響,大德寺遂脫離五山。又,關山慧玄接受花園上皇所捐獻的離宮,開創正法山妙心寺。大德寺、妙心寺的風格迥異於南禪寺、天龍寺、東福寺等五山派禪林,時人稱之為林下。其後,妙心寺一時中絕,明江宗睿、日峰宗舜等復興之,後來又得細川氏、美濃齊藤氏、織田信長等諸侯及商人、醫生等各階層人士的支持,勢力範圍擴達畿內、東海地方、伊勢、大和、豐後等地,主要著重於地方性發展,並徹底實施妙心寺四庵輪住制度,遂凌駕大德寺系而形成大門派。
其後,日峰宗舜門下義天玄詔的法嗣□□雪江宗深,有景川宗隆、悟溪宗頓、特芳禪傑、東陽英朝四徒,分別創建龍泉庵、東海庵、靈雲庵、聖澤庵四庵,此即妙心寺四派。四派互動晉住妙心寺,且以妙心寺為據點向外發展,確立輪住體制。其中,景川宗隆門派(龍泉派)有春江紹蓓、柏庭宗松、景堂玄訥、叔慶俊、希庵玄密等人。悟溪宗頓門派(東海派)有天縱宗受、玉浦宗■、獨秀幹才、興宗宗松、仁岫宗壽、快川紹喜、南化玄興、虎哉宗乙等人。特峰禪傑門下(靈雲派)有大休宗休、鄧林宗棟等人,又大休法孫有太原崇孚、鐵山宗鈍等人。東陽英朝門下(聖澤派)有愚堂東寔、至道無難、一絲文守、道鏡慧端等禪僧,此中,道鏡門下又出白隱慧鶴,中興臨濟宗。其後,不論在禪風上或法繫上,白隱派下(鵠林派)皆占主流,現今臨濟宗諸派實質上皆屬此白隱系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