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峽谷鎮

大峽谷鎮

大峽谷鎮地處杭州臨安市的西北端,與安徽省交界,因境內有國家4A級景區——浙西大峽谷而得名。全鎮地域面積162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總人口11402人。山林面積184034畝,森林覆蓋率81.2%,擁有“全國環境優美鄉鎮”、“中國雞血石之鄉”、“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等諸多美譽。國寶雞血石名聞遐邇。大峽谷鎮玉岩山是國寶雞血石的唯一產地,玉石雕刻行業迅猛發展,形成了一支頗具規模的玉雕隊伍,建成了雞血石特色街。

基本信息

鄉鎮介紹

大峽谷鎮景橋山莊
大峽谷鎮位於臨安市西北部,北與安徽省的寧國市接壤,南鄰龍崗、馬嘯,東接昌化、西連島石,鎮域面積 173.4平方公里,大峽谷鎮成立於2001年,由原龍井橋鄉、上溪鄉、魚跳鄉三鄉合併而成,下轄40個行政村,119個村民小組。全鎮總戶數3754戶,總人口11780人,其中農業人口11520人,占97.7%,非農業人口260人,占2.3%,實有勞動力7573人,其中第一產業6058人,第二產業1037人,第三產業513人。大峽谷鎮林業用地面積為197560畝,占土地總面積的85%;森林覆蓋率81.2%。其中用材林11785畝,占林業用地的56.3%,竹林13150畝,占林業用地的6.7%,經濟林28198畝,占林業用地的14.2%。全鎮共有毛竹林28500畝,占全鎮林業用地的14.4%。

鎮黨委、政府以建設現代化的生態經濟特色山鎮為目標,搶抓發展機遇,做好特色產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經濟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綠色農產品種類繁多。該鎮是臨安三寶——山核桃、筍乾、茶葉的主要產地。全鎮種植山核桃31020畝、毛竹8700畝、高山蔬菜5080畝、茶葉2832畝、高山花卉230畝。

休閒度假產業蓬勃發展。浙西大峽谷境內群峰競秀、飛瀑流泉,集雄、奇、幽、秀、險於一身,無處不景,無處不美。隨著省級重點工程華光潭水庫的建成,大峽谷呈現高峽出平湖,一橋飛架南北的獨特風光,新一輪旅遊開發正在實施中,峽谷旅遊由單純的生態觀光游向休閒度假游、自駕游、高山戶外體驗游、探寶游、民俗游等立體旅遊方向發展。

農家樂”經營異軍突起。依託峽谷旅遊開發和生態海拔優勢,峽谷百姓做起山水文章,以真山、真水、農味、農情為特色,積極打造“白雲人家”、“高山漁村”等“農家樂”品牌,其中上坪村九園村被評為杭州市“農家樂休閒旅遊特色村”,全鎮現共有農家樂100餘戶,接待床位1200餘張。國寶雞血石名聞遐邇。大峽谷鎮玉岩山是國寶雞血石的唯一產地,玉石雕刻行業迅猛發展,形成了一支頗具規模的玉雕隊伍,建成了雞血石特色街。

經濟發展

大峽谷鎮大峽谷鎮

大峽谷鎮以建設示範基地為重點,培育生態農業示範帶。全面建成塢口、獅溪、西坑等6個市級基地和17個鎮級農業項目,加強對基地的技術指導和科學管理。鞏固高山蔬菜種植面積5080畝,落實山核桃生態化經營面積800畝、毛竹低改1500畝,撫育茶園800畝。重視良種推廣,發展夏秋筍用竹100畝、“百利”番茄30畝,吊瓜等中藥材50畝。開展高山蔬菜安全檢測,發放100戶產地標誌卡,規範、發展蔬菜返銷合作社,有效打響大峽谷品牌。加強對新型農機具使用、維修的指導,提高農業生產率。繼續做好農村動物防疫、防汛防旱、森林防火等工作。

以繁榮鄉村旅遊為重點,壯大農家休閒度假產業帶。加強規劃引導,編制大峽谷鎮鄉村旅遊發展規劃,構成景點、農家樂、旅遊村落相結合的規劃體系,全力提升浙西大峽谷旅遊檔次和文化品位。著力培育以白雲人家、高山漁村為代表的休閒旅遊特色村,“農家樂”發展達到100家,評出星級“農家樂”10戶,發揮典型示範作用,促進“農家樂”經營正規化、管理規範化、發展長期化。充分發揮浙西大峽谷和國寶雞血石這兩張金名片效應,加大旅遊宣傳促銷,全年共接待遊客35萬多人次,實現門票收入1200多萬元。整合建立大峽谷政府網和大峽谷“農家樂”網,現已有30%的“農家樂”統一納入這一平台進行綜合管理。

大峽谷鎮以發展生態工業為重點,做強水電石雕行業。2007年實現工業銷售產值2.3億元,同比增長10%。完成工業性投入320萬元。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工業之路,加大技術改造,促進小水電行業擴量提質,全鎮電站上網電量3000萬度。高度重視礦山綜合整治,加大安全隱患排查,規範爆炸物品管理,強化安全全員培訓,增加安全設施投入,堅決關停、取締不合格礦洞。礦山基本趨於平穩、有序開採。雞血石加工、銷售日益繁榮,開採與雕刻業年產值近2000萬元。

農村建設

大峽谷鎮山核桃
大峽谷鎮把發展綠色農業、開發綠色農產品作為農民增收重要項目來抓,積極鼓勵農戶按當地條件和氣候優勢,大力種植山核林、高山蔬菜、名茶、花卉、竹筍、香榧和藥材。為了提高種植效應和科學管理水平,達到無公害標準,鎮黨委和政府下大決心,組織力量,密切配合市農業局、林業局科技人員下鄉傳授技術,廣泛開展“綠色科技服務”活動。該鎮還按農戶種植需要實行單項技術培訓。如山核林、蔬菜、竹筍、花卉、名茶、藥材等按不同品種、不同季節採取專項上課,讓農戶聽得懂、記得牢、會操作,使科技落到實處。綠色農業的發展為旅遊開展增添新景觀,為農民增收廣開財源。

鞏固省級生態鎮成果,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已經通過初步驗收,垃圾填埋場、污水處理等設施相繼投入使用,基本完成塢口、魚跳、兔川3個村排污納管集中生化處理。加大環保知識宣傳,引導農民樹立生態意識和良好的衛生習慣。探索整片推進衛生村創建工作,減少和控制農村面源污染。建設生態公益林,加強林政管理,堅決打擊亂砍濫伐現象,有效治理水土流失。

鞏固教育強鎮創建成果,大峽谷鎮投資300多萬元完成上溪學校食宿改造工程,投資80餘萬元,全面完成學前教育標準化改造工程。加大科普投入,紮實開展高山蔬菜、名優茶採制等技術培訓30期,參加人數481人,完成紅卡培訓34人,富餘勞動力轉移232人。農民合作醫療參加率95%以上,健康體檢建檔100%。新增健身點3個。著力發展石雕等特色文化,積極創建省級文化示範村。

資源優勢

大峽谷鎮浙西大峽谷 旅遊經濟
大峽谷鎮黨委和政府在新農村建設中,以浙西大峽谷景區為依託,立足峽谷“四溪”資源優勢,從一塊塊,一點點做起,逐步形成為峽谷生態經濟,為農民增收開拓富路。

浙西大峽谷景區沿溪兩側森林和水利資源豐富,有利於發展綠色生態經濟,鎮政府作出全面規劃,分期分批組織實施,為農民增收開拓財源。柘林村坐落在兩山夾一隴的柘林溪畔,溪長22華里,沿溪森林茂密風景秀麗,浙西大峽谷旅遊公司在這條溪口開設“柘林瀑布”景點,引來大批遊客。村兩委會幹部積極支持農戶在景區開設攤販做買賣,全村98戶人家有半數農戶做起經商行業,每戶經商收入3萬多元,最多超過5萬多元。又鼓勵全村農戶開發旅遊綠色農產品,先後建立筍乾竹園、毛竹園、瓜果園等3500多畝,大量高山農產品在景點銷售,形成一個大產業,產品增多,收入增加。上坪村地處大源橫渡溪的源頭,浙西大峽谷景區在這裡設“白馬崖”景點,遊客紛至沓來,村幹部組織農戶在景區設點經營,全村60戶人家有14戶辦農家樂,30戶設攤販銷農副產品。

這個鎮“四溪”資源優勢是從“五高”農業基礎上發展起來,逐步形成旅遊產品基地。諸如上溪的花卉業從幾十畝發展到300多畝,產值上百萬元,筍乾從桃花溪三個村幾百畝發展到2500多畝,產值達150多萬元,茶葉從一家一戶技術培訓,提高質量,名優產量產值逐年增加,名茶基地4000多畝,產量120多噸,產值700多萬元,“農家樂”從“白雲人家”六七戶人家抓起,發展到110戶,床位1000餘張。

大峽谷“四溪”不僅有大量綠色森林資源,而且水資源極為豐富。早在九十年代就在“四溪”建立16座小水電站,裝機9400多千瓦。隨著旅遊業興起,資源保護更好,綠樹成蔭,蓄水含養量增多,為水力發電創造了極好條件,年發電量達2800萬度,產值達1500多萬元,真是“綠色換來財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