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封東嶽天齊仁聖帝碑

翰林學士、中散大夫、守尚書工部侍郎、知制誥、同修國史、判昭文館事、護軍、南安郡開國侯、食邑一千五百戶、食實封二百戶、賜紫金魚袋臣晁迥奉敕撰,翰林待詔、朝散大夫、守司農少卿、同正上騎都尉、賜紫金魚袋臣尹熙古奉敕書並篆額。臣聞結粹為山,麗無疆之厚載;升名曰岳,表奠服之崇丘。至若根一氣以混成,媲四時而首出,作鎮東夏,實惟岱宗。辨乎五方,設位冠配天之大;畫為八卦,建標當出震之區。邃深連空洞之宮,翕習號神靈之府。

簡介

《大宋封東嶽天齊仁聖帝碑》是宋真宗於祥符六年即公元1013年所立,俗稱《祥符碑》。

介紹

碑高8.2米,寬2.3米,由翰林學士晁迥撰文,翰林待詔、朝散大夫尹熙古篆書碑額並書寫碑文。

碑文

碑文首先藉助泰山的神威,對北宋王朝極盡歌頌之能事,敘述了宋真宗於大中祥符元年和四年不斷晉封泰山神的經過,鼓吹趙恆封泰山謝 “天書”後的重大變化。他們把打了勝仗還賠款的“澶淵之盟”後出現的暫時穩定附會為封禪之功。碑陰有明代萬曆二十四年即公元1596年巡撫張允濟和巡按王立賢題書的“五嶽獨宗”四個大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