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應對就業

大學生應對就業

大學生應對就業是一種社會現象。

為拿“口譯證”過年不回家

今年寒假,仍有部分外地大學生決定留校過春節,武漢工業學院大三學生吳媛便是其中之一。她的留校理由很明確:為了考取“口譯證”,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就業競爭。

吳媛平時在校成績優秀,寒假前她便已在一家著名英語培訓機構報名參加了口譯班訓練。而為了這次寒假培訓,她從上學期暑假便開始做準備,通過兼職小學生家教、商場促銷員攢夠了自己的培訓費。

雖然家住孝感,但吳媛的寒假卻實在抽不出時間回家和父母團聚。她告訴記者,她參加的培訓班學習時間共20天,加上提前備課、住宿等問題,整個寒假只剩下不足5天的“空當”,為避免往返麻煩,她索性和家人約好,這個春節不回家。“去年爆發的經濟危機使我所學專業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考"口譯證"就是為了增強自己的競爭優勢。”吳媛說,去年師兄、師姐們激烈的就業競爭令她感到“驚心動魄”,使她意識到只有發揮自己的英語優勢,拿到更高水平的職業資格證,才能獲得比別人更多的就業機會。

據了解,口譯證書培訓近年來頗受在校大學生和青年白領青睞,被譽為職場中的“黃金證書”,但考試難度比大學英語六級更高,要求考生同時具備聽、說、讀、譯等四個方面的語言運用能力,並通過筆試和口譯兩個環節,進行選拔。以中級口譯為例,每題30到40個單詞,錄音放完3秒鐘內就要開口翻譯,聽和譯的總時間僅3分鐘。“的確挺難的,但我會盡全力,即使失敗了也不會抱怨。”已報考了上海市外語口譯崗位中級資格證書的吳媛自信地笑著說,“我大二就通過了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我相信自己的能力。”

三大學生午餐倒剩飯 被知名外企辭退

當前的經濟狀況下,能夠在大公司裡面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應該是很幸運的,可就有這么三名大學生被一家知名外資企業錄用,卻因為吃午餐的時候倒了一兩剩飯又被公司辭退了。

程輝是南京市一所高校的大學生,今年10月份和其他兩名同學參加招聘會時應聘了江寧開發區的一家知名外資企業,經過層層筆試面試後,三人都順利過關拿到了錄用通知書。公司根據他們的學歷給他們定的薪水是,基本工資1800元,加各項補貼,月收入在2500元左右,這對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還是不錯的待遇。三人也比較滿意,隨後便進入公司工作。上周,三人在單位食堂吃飯,因為當天的菜不合口味,三人吃了幾口就不想吃了,商量好到單位外面的小飯店去吃麵條。當他們端著盤子準備把飯菜倒掉時,被一位40多歲的中年男子攔住,責問他們為什麼不把飯吃完、為什麼要浪費糧食,程輝見對方不分青紅皂白地說他們便來氣了,“我花錢買的飯菜,愛吃不吃,你管得著嗎?”說完便把飯菜倒進了垃圾桶。

當天下午,程輝三人便接到人事部通知,讓他們到宿舍整理自己的行李,到財務部結算這幾天的工資離開單位。他們這才知道事情鬧大了,後來有同事告訴他們,在食堂說他們的那個人正是公司的總經理。三人跑到人事部去求情,可於事無補。程輝等人拿了100多元的工資後,便到勞動部門維權,要求單位撤銷解除勞動關係的決定。可用人單位的態度很明確,該公司《員工守則》的第一條,就是“禁止一切的浪費行為”,三人不僅浪費糧食,而且還不服從管理,無論如何是不能繼續錄用了。另外,程輝等人還處在試用期,用人單位通過對員工的考察,是可以解除雙方之間的勞動關係的。

對此,南京市勞動仲裁人士指出,浪費糧食肯定是不對的,該公司還有這樣的規章制度,三位大學生肯定存在違紀行為,受到單位的處罰也是理所當然的,而且雙方還處於試用階段,單位以此提出解除勞動關係,並不存在有過錯的地方,三人的要求也就得不到支持。看來,這三人真是虧大了,以後找工作要好好吸取教訓了,特別是到外資企業工作,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

迅騰國際提醒大學生應對就業難要練好"內功"

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不容樂觀。如何理性應對就業難成了關注焦點。

大學生應對就業練內功

總結就業難主要的原因有五個:首先是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大量海外人員回流,從而使高端競爭出現重心下移,這一情況無疑為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帶來新挑戰。

其次,金融危機進一步影響,將在今年下半年甚至明年才會浮現,這樣一來,沿海地區的經濟形勢將出現多種不可預見的變化,從而大幅度地減少勞動者的就業空間。

第三,國內中小企業同樣也面臨縮減規模甚至倒閉的威脅,就業崗位大量流失,用工需求急劇下降,並且這種不利影響正逐步擴大。

第四,明年新增勞動力和畢業生數字上升與總體就業崗位減少的矛盾加劇。

而今年開始執行的公務員行政機關機構改革和事業單位即將啟動的改革,則將會使以財政為依託的職位增加幅度放緩,這可以說是第五個原因。

用人單位招聘意願明顯下降,使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更加尖銳,直接影響就業局勢的穩定。同時,由於企業裁減人員的現象還在蔓延,就業轉失業人員和零就業家庭將進一步增加,長期失業者、各類困難人員和殘疾人就業將更加困難。

而且金融危機還在擴散蔓延甚至還在加劇,對實體經濟影響究竟有多大,還未見底。大學生就業也將迎來非常的冬天,迅騰國際的職業規劃師,告訴我們,大學生要練好"內功",以備在找工作之時不因為自身原因在找工作時碰釘子。參加培訓不失為一個提高自身"內功"的方法。

很多報導稱,大學畢業或者在校學生包括在職白領去參加技能培訓,特別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雖說我國的軟體人才還是有很大的缺口,但也多多少少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得用人單位的條件更加苛刻,不少企業也紛紛裁員,參加培訓目是在金融危機中給自己的就業增加砝碼,同時也提高自己,從培訓中學到經驗,學到技術,達到企業的要求。

繼續讀研還是出來工作?從事技術工作還是搞科研開發?

2003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大戰昨天打響,與以往顯著不同的是,科學的“職業測評”今年昂首進入大學校園,成為學生和高校應對就業大潮的“新式武器”。

潛能測評為大學生指路

廣州大學數學系的大四學生小嚴同幾位同學一起來到人才市場,他們是學校今年組織前來參加職業潛能測評的第一批學生。

小嚴說,從上個月結束專業實習,她就一直非常迷惘,不知是應該繼續攻讀研究生還是出來工作,考研能不能考上?上班又該做什麼?時間緊迫,她決定來測評一下。百來道題目做完,測評結果也出來了——“勤奮、擅長思考、聰慧性指數高,做事細心,注意力持久,但性格過於內向,不善於與人打交道……”小嚴告訴記者,現在她已經心裡有了底,讀研是最適合走的路,可以說這次測評堅定了她考研的信心。

廣東工業大學機電學院的阿誠得到的則是另一番啟示。學工科的他面臨的選擇是:去企業從事具體技術工作,還是去科研單位搞科技開發?做完“職業傾向測試”的題後,他發現自己比較勝任工廠企業的具體工作。有了這樣的參考,阿誠對自己的估價更為明晰:應該先從基層做起。

先做職業測評再去應聘

據南方人才市場職業測評部負責人介紹,以往參加類似測評的以“上班族”居多,但今年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畢業生的測評也逐漸“熱”起來。特別是9月份以來,每個月來做測評的高校畢業生都有百餘人,占總業務量的三分之一。

設在賽馬場招聘會現場的職業測評點也很“火”,許多心存焦慮的畢業生往往做完測評,拿到結果,再找招聘單位投簡歷,很有章法。學生們比較青睞的職業測評多集中“應屆畢業生上崗前測評”、“職業生涯設計測評”、“人才綜合素質測評”等種類。

參加測評的大學生告訴記者,雖然讀了十幾年書,但真正了解自己職業潛能、傾向的人還是少數。明年擴招後的畢業生明顯增多,明確地給自己定位能夠提高效率,測評結果也可以給合適的用人單位增加信心。

職業測評進入高校課堂

眼下,越來越多的高校把職業測評作為就業指導的新內容。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大學、白雲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都已與人才中介機構合作,在校內安裝測評軟體,每個星期定時開放,集體為學生提供服務。中介機構可以分析列印測評結果,讓學生對個人興趣、個性等和未來發展的傾向瞭然於胸。

華南農業大學抓得更早。學生一入校,就能從心理輔導課堂學到“職業生涯設計”的觀念,儘早對自身前途進行規劃。到了三年級,學校就鼓勵學生開始做科學的“職業能力傾向測試”,不要到臨畢業再來抱佛腳。負責這項工作的植老師告訴記者,不少畢業生非常欠缺職業規劃,面臨抉擇表現得很迷惘,如果能科學地評估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對找到理想職業會很有參考價值。

廣州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張人傑認為,國外一些已開發國家從國小就會組織學生開展初步的“職業教育”,到了中學則有兩次大型的職業傾向選擇(相當於在中國的初二、高二階段),幫助學生認識工作、熱愛工作,及早進行職業規劃。但在國內這項工作基本為空白,職業測評進高校的“新潮”值得肯定。

大學生應對就業的嚴峻形勢

學校還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引入課堂,使學生從入校之日起就開始接受全程化、系統化、科學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並針對學生的專業和性格特點,開展多層次、多樣化的職業培訓。

大學生應對就業大學生就業招聘直通車開進校園
經濟危機對我國經濟和就業的影響日益明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對全國84個城市勞動力市場職業供求信息調查顯示,當前我國巨觀就業形勢趨緊。教育部從有關省市和高校初步了解到的畢業生需求情況看,當前經濟形勢變化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已經產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而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壓力繼續增加,2009年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到611萬人,比2008年增加52萬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大學生如何順利地找到自己的工作崗位?而教育部門和高校又該如何幫助大學生們成功就業?

樹立正確理念:先就業後擇業再立業

由於全球的金融危機影響,給我國的就業形勢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而資料顯示,2009年我省的高校畢業生有36.8萬人,比2008年增加了4萬多人。再加上往年未就業的畢業生,高校畢業生總人數將超過40萬人,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那么,大學生應該有怎樣的心理準備和就業理念呢?

張光明:我認為,挑戰和機遇是並存的。大家在看到困難的同時,也要看到,當前有利於畢業生就業的因素也在增多。比如,前不久,國家部署了當前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成長的十項措施。同時,我省未來一年多的總投資也將達到1.2萬億元。加之我省《關於推動全民創業的意見》出台,“以創業帶動就業”行動計畫的深入實施,包括高校畢業生在內的廣大創業者以自身創業帶來就業的倍增效應,吸納更多勞動者。這些都將有效地拉動經濟發展,必將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吸引更多畢業生就業。

所以,我覺得大學生們面對新的就業形勢,應該主動地轉變就業觀念。高等教育已經由原來的精英教育轉變成大眾化教育,畢業生就業形勢也必將是大眾化就業。大學生們應該把就業期望值降低,在就業與擇業的認識上,也應該改變“一步到位、終生不變”的觀念。認清形勢,樹立“先就業後擇業再立業,先謀業後創業再事業”的就業理念,能夠到基層單位、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

是的,就業觀念的轉變很重要。兩年前,我大學畢業的時候,也面臨著“找工作難、自己創業更難”的局面。但經過慎重選擇,我決定先放棄自己所學的法律專業,走自己創業的路,籌集資金,開辦了自己的飲料公司。經過兩年的磨鍊,我的公司由小變大,漸漸走上了正軌。而這時的我重新拾起自己的法律專業,去讀法律研究生。

我想說的是,大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不一定非要堅持本專業所學。最重要的是認清當時你所處的形勢,根據自己的能力,先找到一個能夠讓自己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工作,然後通過這個平台去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增加自己應對社會的能力。等羽翼豐滿後,你才可以有機會更加自由地翱翔。先扎紮實實地把眼光放低些,對求職的大學生是有好處的。

開拓就業辦法:高校主動“行銷學生

政府要求高校把學生就業當成頭等大事來抓,教育部也要求“要不惜‘動員千軍萬馬,走遍千山萬水,道盡千言萬語,用盡千方百計’”。那么,我們的學校又是怎樣想辦法來幫助學生找工作的呢?我們把學生的就業當成了非常時期的非常責任,是必須努力完成的非常任務。打個形象的比喻,在現在的社會和經濟環境下,高校像是個“特殊加工廠”,是個特殊人才的加工廠。所以,我們也要責無旁貸地對我們的“產品”進行行銷,就是要把我們的學生推銷出去。

今年的就業形勢更嚴峻,我們學校現在正在做的工作就是將所有2009年畢業生的信息資料統一收集整理,刻製成數據資料。然後我們學校領導和管就業的老師拎著手提電腦,帶著這些資料,替學生到各地的招聘會、企業、用人單位去集體推銷。這樣做,一方面是節省學生的時間,擴大學生的就業面;另一方面,由學校出面推薦學生,增加了可信度和成功率。 同時,我們將中原工學院簡介及2009年畢業生專業和人數一覽表等,通過網路向企業投遞。然後,加強與專業就業網站合作。目前我校已與天基人才網、服裝人才網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係。讓畢業生可從自己的專業入手,在網上點擊後就顯示出適合自己工作的行業,進而出現該行業的企業;企業介紹完畢後,出現該企業的用人信息,學生通過E-mail向單位直接投遞簡歷即可。另外,為畢業生開通的“校信通”服務,通過收集更多的畢業生手機聯繫方式,輸入資料庫,我們把就業信息和指導信息,在第一時間傳達到畢業生手中,以增加就業信息的利用率和成功率。我校為畢業生開通的“校信通”服務,在河南省屬於首家,所發揮的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還有,加強與校友的合作,利用校友資源,開拓就業渠道。從前年開始,我們逐步深化與校友的溝通和交流,學校領導親自參加校友活動,取得初步成效。一是校友對在校生的指導作用,二是校友企業直接吸納畢業生。

總之,學校是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想方設法幫助學生就業吧。

我們河南城建學院是一所以工科為主、以城建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本科高校。多年來,我們按照“招生、培養、就業三位一體統籌規劃,學校、中心、系部齊抓共管服務就業”的工作思路,堅持以市場需要為導向,不斷調整最佳化招生、培養兩大環節,在人才培養特色上做文章,逐步建立了招生、培養、就業互為影響的聯動機制。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們堅持面向建設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特殊需求,圍繞“建設城建特色大學,培養綜合創新人才”的辦學思路,制定了培養具有專業知識、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高級套用型人才的目標,最佳化本科專業設定,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和就業競爭力。與此同時,學校還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引入課堂,使學生從入校之日起就開始接受全程化、系統化、科學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並針對學生的專業和性格特點,開展多層次、多樣化的職業培訓。另外,經過省教育廳批准,還在我院建立了河南省高校城建類畢業生就業市場,為省內外用人單位和全省大學畢業生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就業平台。

擁有良好心態:積極、自信,不拋棄、不放棄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壓力,大學生自己是怎樣看待的呢?從你們求職應聘的過程中,認為什麼是最重要的?從中你們又得到了怎樣的經驗呢? 從我自己的經歷來看,並沒有覺得面臨的就業壓力有那么可怕。並不是因為我現在已經簽了比較滿意的工作單位才這么說。其實,從剛走入大學校門起,我們就已經知道自己要面臨著比較激烈的社會競爭局面。老師也一直給我們進行就業指導教育,從心態到能力的培養。所以,我想說的是,相信自己、放鬆心態,積極投入到應聘和求職的過程中去,把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盡力展現出來,大家應該都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關鍵是自己要擁有一個積極、自信的心態,這最重要。

我同意他的觀點。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有簽到滿意的工作單位。但像他說的那種自信,我想我是有的。每一次應聘失敗回來的路上,我都會一遍遍跟自己說,這都是我該積累的經驗,雖然沒有成功,但至少又有了一次寶貴的經歷。不拋棄、不放棄,現在的就業局面和形勢,給予我們的挑戰,也讓我們懂得了自己不得不擁有努力向前、再向前的勇氣和意志。應該都是寶貴的經驗吧,我相信堅持下去,我也一定會成功的。的確,自信、積極的心態,對於面對挑戰的大學畢業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面對困難學生們樂觀、積極的心態,是讓我們老師也為之欣喜和欣慰的事情。不能小看了現在的學生。面對苦難,適者生存,現在的大學生們早早地就懂得了這個道理,他們也早早地開始鍛鍊自己的能力,開始積極應對了。

掌握紮實能力:具備真本事,就能找到好工作

那么大家覺得,現在求職找工作,用人單位也好、招聘方也好,會喜歡什麼樣的人才呢?什麼才是求職中最重要的能力呢?我覺得是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走過那么多場招聘會,應聘了那么多家單位,我都抱著鍛鍊自己的應試能力和打探情況的心態去參加。然後,我發現,大多數單位都很看重學生的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我拿出自己的實習成果和畢業設計作品給他們看,很多單位當場就同意留下我。這就是最好的證明。我馬上要去北京的一家公司,去那裡邊實習邊把我的畢業設計做完。完成之後效果好的話,我就有希望留在那家公司。所以呢,我覺得,還是應該讓自己掌握一些真本事吧,尤其是針對自己的專業學科動手能力的增強,對個人的將來發展很重要。

我是打算考研的,但我還是去參加了一家大公司的應聘。我就是想看看,他們會不會真的把學科尖子當成“只會讀書不會動手、沒有實踐經驗”的人來拒之門外。可喜的是,他們認可了我的優異成績,這就更增強了我繼續深造的決心。因為我覺得現在的就業市場是“缺人才、不缺人”。就我的專業學科而言,練就了過硬的專業本領,就不愁找不到一份好工作。無論你選擇走怎樣的路子,練就自身的真本領,掌握全面的就業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才是關鍵。

現在學生們也都很注重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大家也都意識到這在找工作和今後的工作、人生中都很重要。所以,現在從學校到我們電子信息學院都非常重視給學生們搭建這個鍛鍊動手能力的平台,像經常舉辦一些競賽啊,鼓勵學生參加創新杯之類的活動啊等等。學院也跟企業聯合,給學生提供實踐和設計機會。學生們也越來越重視這樣的活動,一般都會有三分之二的學生報名參加。有的學生甚至更加看重跟企業聯合搞的畢業設計,就像剛才那位同學說的那樣,結合企業進行的畢業設計,如果成功的話,那么學生就會直接留在企業工作了。這也是畢業生們找工作的途徑之一吧,而且學生和企業雙方的滿意度還都很高。

大學生就業取消落戶限制 直轄市按有關規定執行

今天上午,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知,要求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招收非本地戶籍的普通高校專科以上畢業生,各地城市應取消落戶限制

大學生應對就業國務院通知:大學生就業取消落戶
通知指出,對具有基層工作經歷的高校畢業生,在研究生招錄和事業單位選聘時實行優先。鼓勵高校畢業生在項目結束後留在當地就業,今後相對應的自然減員空崗全部聘用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

此外,鼓勵高校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對企業招用非本地戶籍的普通高校專科以上畢業生,各地城市應取消落戶限制(直轄市按有關規定執行)。勞動密集型小企業招用登記失業高校畢業生等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達到規定比例的,可按規定享受最高為20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扶持。

求職調查:金融風暴難擋大學生投身金融界熱情

2008年突然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使正在求職的大學生們壓力倍增。應屆生求職網最新發布的《中國大學生求職狀況調查》顯示,金融危機成為今年大學生求職的主要壓力,有兩成大學生認為在求職過程中感到的主要壓力是“經濟危機,企業縮減招聘規模”。

大學生應對就業金融危機:大學生就業當如何應對?
耳聞部分知名公司大面積裁員,目睹大小企業相繼破產,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所感到的壓力遠大於去年。加上求職競爭激烈、學校聲譽問題、專業不對口、就業範圍窄等因素,擺在求職大軍面前的層層障礙,似乎更加難以跨越。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也正是由於諸多壓力,大學生“缺乏工作和實踐經驗、缺乏求職技巧、對自我認識不清楚以及缺少清晰的職業定位”等缺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彌補。 參與該調查的研究人員表示,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大學生對求職更加重視,對自我的認識和將來的定位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場金融危機反而激勵了大學生更積極地準備就業,更努力地汲取各方經驗來彌補自身的不足。”據介紹,本次調查採用網上線上調查的形式,調查對象包括從大一到研三,乃至博士生及尚未找到工作的“大五”和“研四”的學生,學歷層次覆蓋專科、本科、碩士、MBA和博士,最終回收有效問卷13305份。

逾一成學生投出百份簡歷 近八成學生尚無offer

調查顯示,和上一年同期相比,今年求職的大學生投的簡歷更多,但參加的面試次數卻在減少。在參與調查的大學生中,到目前為止投過1~20份簡歷的比例比去年同期下降,但投過20份以上簡歷的比例卻在上升。比據統計,投了31~50份的占22.7%,比去年高出1.3個百分點;投了51~80份的占16.7%,比去年高出 4.3個百分點;投了81~100份的占6.6%,比去年高出1.1個百分點;投了100份以上的竟然高達10.8%,比去年高出1.8個百分點。但多投簡歷並不意味著一定有更多的面試機會。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到目前為止還沒參加過面試的有17.3%,比去年高出2.3個百分點。而已經拿到offer的則更是少數。調查顯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拿到offer的人高達78.8%,比去年上升了14.8個百分點;拿到1個的占14.1%,比去年下降了5.2個百分點;拿到2~5個的占6.8%,比去年下降了8.5 個百分點;拿到5個以上的僅有0.3%,比去年下降了1.1個百分點。

金融行業求職意向逆勢上升

金融風暴席捲華爾街,“雷曼兄弟”破產,傳揚多年的金融界神話似乎在一夜間坍塌。但這似乎並沒有阻擋大學生投身金融行業的熱情。調查顯示,優先考慮投身金融行業的大學生比去年有小幅增長,想加入金融、投資、保險行業的有23.3%,比去年上升了1.9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快速消費品行業的求職溫度在不斷上升。研究人員認為,這與該行業相對於其他行業受到金融危機的衝擊較小,人才需求量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有關。前兩年熱門的計算機行業,今年的求職熱潮進一步減退,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3個百分點,分析人員認為,計算機行業的人才逐步趨於飽和,是導致今年求職者數量有所下降的原因之一。

外企仍是就業首選 國企緊隨其後

儘管在金融危機下,不少外企的業務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似乎這並沒有妨礙外企成為大學生找工作的首選。調查顯示,有36.8%的大學生想去外商獨資企業或外企辦事處工作,再加上有13.4%的大學生想去中外合營(合資、合作)企業,實際上青睞外資企業的學生人數已經過半。與此同時,想進國有企業的大學生比例較去年同期增長了7.4個百分點,為31.5%,這反映了金融危機下大學生的擇業態度趨於穩重。

在工作地點的選擇上,上海和北京這兩大城市仍舊是大學生們的就業地點首選,33.0%的大學生選擇了上海,25.7%的大學生選擇了北京。其後依次是廣州、深圳、南京、杭州、成都、天津、武漢、蘇州等。研究人員分析認為,這一結果和人們的預想完全符合,畢竟,“在國際化的大都市,機會多多,發展前景看好。”

薪資標準有所下降 職業發展方向更明確

調查顯示,32.2%的大學生期望的月薪為4000~6000元;月薪期望值為 2000~4000元的人數比例比去年上升了7.4個百分點。而月薪期望值為6000~8000元的人數比例比去年下降了2.1個百分點。不過,大學生對職業發展的方向更加明確。調查顯示,有48.5%的大學生未來5年的職業發展規劃是“成為主管或經理”;緊隨其後的是“成為某行業某領域的專家”,這個選項占了37.4%,只有2.6%的人不清楚自己將來的定位。當問到“這家企業為什麼吸引您”時,有13.2%的大學生首選職業發展前景,薪資已不再是主導大學生求職的最主要因素,只有10.8%的大學生選擇了這一項。

總數將超過5萬 海南畢業生找工作須放下身段

大學生應對就業大學生應對就業

畢業生找工作須放下“身段”

今年我省大中專畢業生總數將超過5萬人;

專家:適當降低求職層次及薪酬預期

核心提示

牛年新春,大學生畢業高峰又將來臨。昨日,海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09屆畢業生小林從網上了解了春節後的招聘會信息,打算趕個早場,盼著能在這場就業“寒流”中找到一份相對適合自己的工作。記者從省就業部門了解到,今年我省大中專畢業生總數將超過5萬人,畢業生就業競爭將十分激烈,省人力資源開發局就業指導處有關負責人建議畢業生適當降低求職層次及薪酬預期,並利用優惠政策選擇自主創業

現狀用工需求減少畢業生增加

海師學生小林告訴記者,她與同學都十分清楚金融危機對就業的影響,但此前還心存僥倖,認為海南影響不大。因此不少打算畢業後前往廣州等地找工作的同學,現在大多選留在海南。“可幾場招聘會下來之後,才發現工作真的不好找。”小林苦笑道。

小林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受全球性金融危機影響,國內一些行業受到衝擊,我省外貿出口型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受影響也較大,一些企業停產、半停產或業務萎縮,用工需求減少,導致提供的就業崗位相應減少。而讓小林等應屆畢業感覺工作不好找的原因不僅僅是崗位減少,畢業生人數成倍增加也是一個主要原因。2001年我國大學畢業生才115萬人,2009年則將超過600萬人。我省共有16所高校,2008年高校大學畢業生共有22948名,比2007年的19270名增加了19%。今年,我省高校畢業生仍保持大幅增長的趨勢,將有33000多名應屆高校畢業生,比2008年增長27%,加上中專技校畢業生,今年將有超過5萬名學生畢業。據統計,這是我省歷年來最多的一屆畢業生。

“用工需求減少,就業人數卻急劇增加,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十分嚴峻的形勢。”省人力資源開發局人才管理服務處有關負責人表示,這種嚴重的就業供求矛盾,使大學生一畢業就失業的現象越來越多。

分析技工走俏專科生求職更易

“一方面要明確國際國內形勢對我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的不利影響,讓畢業生認識到形勢的嚴峻性,將求職準備做得充分些,同時也要看到有利條件,堅定求職的信心。”省人力資源開發局人才管理服務處負責人介紹,這幾年全國大學畢業生離校時的就業率為70%左右,但我省相對稍好些,2008年我省大學畢業生離校時總體就業率為80.8%。

據其分析,2008年我省本科生就業率與前一年基本持平,專科(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率略有提高,同比增加了3.4個百分點,較之前3年也有了小幅度提高。高職高專的就業率在近4年表現出穩中有升,總體就業率都稍高於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原因在於現在大部分高職院校普遍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社會需求為培養目標,培養出來的畢業生供不應求,我省有7所高職院校就業率超過了90%。

省人才勞動力市場的數據統計顯示,去年下半年,需求大於求職缺口最大的前10個職業中技術類人員占了很大比例,如汽車修理工、養殖技術人員等,此外中等職業教育教師、飯店旅遊娛樂服務員、推銷員等職位的需求量也明顯大於供給。用工需求人員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產業,其中以第三產業為主,勞動力需求最大的行業仍然集中在批發和零售業、製造業、住宿和餐飲業等行業上。因此,業內人士認為,在今年就業形勢較為嚴峻的情況下,專業技術類服務類的專科畢業生和職校生可能更容易找到工作

參考網站:http://www.sina.com.cn

瀋陽建首批67家“見習基地”

500個就業、見習崗位開始接受申請

大學生應對就業招聘會

“找工作難,想找個見習崗位更難!”這是如今很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嘴裡最常說的話。2月2日,記者從瀋陽團市委了解到,瀋陽有25家企業被列入了共青團中央首批“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全市另有42家汽車4S店也被命名為“瀋陽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

仨大學生“搶”一個見習崗位

寒假裡,大四即將畢業的王鵬來到團市委瀋陽市大學生服務中心,希望可以在假期里找到一個畢業前的實習單位,但卻並沒有找到適合他的崗位。團市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今,大學生服務中心經常會接待像小王這樣的大學生,他們都希望在步入社會前得到實習的機會,以便於今後找到合適的工作。

從歷次大學生服務中心舉辦的“大學生就業見習洽談會”以及中心大學生實習情況登記來看,一般一場洽談會可提供400到500個實習就業崗位,而需求的大學生卻在千人以上。也就相當於三個大學生在競爭一個實習崗位。實習難已成為如今困擾大學生的一個普遍問題。

瀋陽已建67個“見習基地”

如今,青年見習難的現狀將會得到改善。記者了解到,近日,共青團中央公布了首批1952個共青團“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瀋陽老邊食品有限公司、如一坊餐飲文化管理有限公司、瀋陽新東鑄造廠等25家企業名列其中。此外,包括瀋陽市內五區共42家汽車4S店均成為瀋陽青年的見習基地。

這些被命名的基地,今後每年至少將安排一期見習,每期一般為2至3個月,每期崗位數在10個以上。所提供的見習崗位的工作內容都將具備一定的技術技能含量,還將為每位見習青年提供每月相應的資金補貼及人身意外和醫療保險。見習期滿,根據雙方實際情況,企業可以留用,不留用的,將發給就業見習證明,幫助見習青年今後順利就業。

見習人員的招收方面,各級團委將根據崗位需求情況與相關企事業單位團委進行崗位對接。有見習意願的青年,可以根據見習崗位基本條件的要求與團市委聯繫。

幫助大學生就業“四步走”

據團市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提供見習崗位只是團市委助青年就業的第一步。今後還將通過社會招募更多層次和類別的就業見習基地,針對大學生、社會青年等不同群體,提供不同的見習崗位。第二步,將與各基地人力資源部門溝通,根據需要有針對性地對青年進行技能培訓,提供青年技能。第三步,在見習崗位的青年中開展技能大賽。通過大賽幫助青年掌握先進技術,了解行業動態,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最終,第四步擇優錄取,使青年達到就業的目的。

500個就業見習崗位接受申請

記者從瀋陽團市委了解到,為了應對當前金融危機造成的緊迫的就業形勢,給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近日,團市委啟動了“送崗位——暖春行動”,以瀋陽市冠亞外國語培訓學校為代表的企業,首批向全市青年學生提供500個就業崗位。接下來,團市委還將通過“校企聯動,工崗對接”等方式,不斷增加青年就業崗位的數量,擴大崗位範圍。通過開展崗位洽談、用工招聘等活動,推動青年學生與用人企業、用工崗位的有效對接,從而獲取更多的崗位信息和就業機會。

大學生就業開始流向小城鎮

大學生應對就業大學生就業開始流向小城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