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丹東

大丹東

大丹東,經濟規劃名,是丹東東港同城連線帶總體發展規劃,空間格局以構建一帶(沿江景觀帶)、一軸(黃海大道)、兩廊(沿石佛河、柳林河兩岸生態廊道)、三區(丹東新城區、臨港產業東區、創新產業區)、多點(丹東東港連線帶內布局的各產業園)為重點,最終達到丹東東港經濟社會全面融合構想。

“大丹東”總體規劃“出爐”
本報訊 記者從昨日召開的同城化工作啟動會上獲悉,丹東東港同城連線帶總體發展概念規劃已經“出爐”。 空間格局以構建一帶(沿江景觀帶)、一軸(黃海大道)、兩廊(沿石佛河、柳林河兩岸生態廊道)、三區(丹東新城區、臨港產業東區、創新產業區)、多點(丹東東港連線帶內布局的各產業園)為重點,最終達到丹東東港經濟社會全面融合,實現“大丹東”的構想。
丹東東港同城化工作從即日起至2010年6月,分3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到4月底,為規劃編制和啟動階段。第二階段從今年5月到12月,主要推動兩市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產業發展、社會事業、社會服務和社會管理等各領域的相互融合。黃海大道改造擴建工程、亮化工程和201國道亮化工程將全線竣工;黃海大道、鴨綠江大道兩條城際公交“巴士”線路開通,實現“的士”同城化運營;同城化供水工程啟動,新城區燃氣氣源和輸氣工程全面啟動,新城區園林綠化和生態景觀建設項目初具形象;丹東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建設工程完工,東港和前陽的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等工程全面開工建設;職工養老、醫療、失業3項社會保險實現兩市統籌,醫保卡兩市通用;政策法規實現整合,基本確立同城化政策措施體系,在經濟管理領域統一土地、財政、招商引資等各項政策,在社會管理領域統一人口管理和戶籍政策。第三階段到明年6月份,主要任務是總結經驗、完善制度、鞏固成果、深化融合。
會議要求,要統一和提高對同城化工作的認識,解放思想、克服本位主義的狹隘思想,增強推進同城化工作的執行力。要樹立大局意識、相互協作,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加強工作管理和宣傳引導。當前著重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任務:對已初步形成的規劃方案進行完善;丹東到東港城市間輕軌的規劃要儘快做好;儘快確定水源建設的規劃方案,今年必須作為同城化先導基礎設施項目開工;加快浪東線建設進度;要做好3個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計畫,今年年底前必須竣工;煤氣未來規劃和今年下鋪管線的方案及供電、勞動、衛生等方面的規劃要儘快做出。在研究資源整合統籌工作中,要站在為未來發展、讓老百姓得實惠的角度,拿出可操作性的辦法,統籌解決推進同城化工作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
城市是承載經濟發展的大舞台,丹東要走出江城的“邊角”,回歸港城的廣闊天空,借 “五點一線”建設的東風,實施跨越式的發展戰略,首先應該確立大丹東概念,打造好大城市舞台。這是丹東大發展的入口和金質招牌。
現代經濟,品牌已經成為投資少獲利大的財富,城市品牌則是彰顯商品品牌之上品。聚精會神打造好城市品牌,就等於創造了丹東的系列產品。
火車站,是迎接各地賓客的第一道視窗。錦江山與鴨綠江近在咫尺,美麗的江與山,就像城市伸出的迎賓手,也是丹東呈現給初到者的第一看點。為了讓火車站能給人亮麗的形象,我們對丹東站進行了多次改造。然而,當一個陌生的眼光審視丹東時,他未必會發現江與山的美,卻因為許多大機關,大社團,大企業都堵在火車站門前,感到丹東的城市很小。儘管政府幾次擴建車站廣場。但是,火車站的概念仍然只有幾百米的距離。雖然許多建築物已經堆積在火車站附近,可是,在丹東人的眼裡居然不屬於火車站範圍。
城市建設的“近視眼”,進而形成整個城市建設的“過家家”。 一個擁擠在火車站跟前的小城,濃厚的小家子氣的建設理念,也直接影響到丹東人的居住理念,進而也迎合了開發商在舊城區內,大興拔棵“蘿蔔”栽棵“樹”的生意。於是,道路還是百年來的那條道,房子卻變成了高過原來幾十倍的樓。而城市的品味卻因此而降低。
由於地理環境的約束,丹東火車站附近,一條緯線路和十幾條經線路,大部分街道還是半個世紀前的寬度,人口與機動車輛的驟增,現有的道路狀況已經是不堪重負。人行道就是停車場,人車同行於機動車道。即使是丹東小發展,不出十年,交通阻塞也將是不爭的事實。由於我們仍然固守半個世紀前的空間概念,火車站空間概念太小,導致許多建築物擁擠於火車站跟前,諸如繼市委、市政府、丹東日報社、一百、華聯商廈之後,又有移動通信公司、萬隆體育場、雙星大廈、綠苑大廈等建築物,擠到火車站附近卻不以為然。而錦江山與鴨綠江這段擺在火車站口的丹東品牌上的“金項鍊”,卻很難找到一點靚色。
八十年代,丹東為了拓寬錦山大街,曾經扒掉了快要竣工的當時最高的7層樓,遭到許多人的質疑,現在回頭再看,得失只有公論。城市建設的超前意識、大概念,關係到城市的發展戰略和大方向。像我們天天在江邊看大海的潮起潮落,卻始終按“江城”的小概念規劃城市,沿著邊境小城的理念搞建設,結果是,高樓越建,城市越堵,距離建設大丹東的距離也越遠。
丹東的氣候優勢可與歐洲的海濱城市媲美。特別是夏天,是世界上少有的避暑勝地,是丹東最具魅力的名片;丹東的自然條件優越。有完全被植被覆蓋的高山、丘陵,有盛產貢米的稻田,有江、河、湖、海, 淡水和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特別是淡水資源,因為地處入海口,只要不污染是可以放開使用的;丹東具有食品多樣性的優勢,食物非常齊全,有可以開發的滿族和朝鮮族的特色食品,這裡有可爬的山,有可游的水,有值得追尋的歷史,有少數民族的人文風情;丹東與朝鮮比鄰,在這裡創業,就等於同時打開了兩個國家的經貿大門。可見,丹東擁有創造大品牌的條件,只是缺乏創造大品牌的大概念。城市建設布局,仍然沒有跳出幾十年前的老安東的格局。
大連城市的美,美在空間與建築的和諧,正是她的美,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精英乃至國外的企業到大連發展創業。我們丹東為什麼不學學大連人,以建設大丹東的理念,跳出老城區的束縛,扒出空間,少在城市狹窄的路邊磊“牆”,多為城市留出一點可以欣賞的風光。汲取三馬路等黃金地段貶值的教訓,調整城市建設思路,少建一棟樓,黃土也能變成金。多建一棟樓,黃金也能變黃土。在做“加法”的同時,適當的做好“減法”。城市建設品位提高后,建築物的含金量就會升值。反之,不留空間的建設理念,建設的速度越快、後患越大。
解決好城市交通工具逐日增多,道路日漸擁堵的問題。在距離火車站至少2-3千米(東西南北各留出一站距離)以內,停止一切賓館、酒店、機關學校、企業、住宅等再建工程。站在火車站就可以看見的路段,納入城市入口的重點規劃。火車站連線錦江山與鴨綠江的路段要加寬,道路兩側停止建設高大建築物,留出綠化帶,創造可以上鏡的風景樹與石頭文化長廊,以利於引導遊客連貫遊覽江、山風光。
新建樓房,必須留出一定比例的綠化和停車空間,新建商業用房,嚴禁在人行道和馬路上停放機動車,儘快解決馬路上人車並行的問題;給風景樹留出生長枝丫的空間。緊貼馬路建幾十層的高樓必須禁止,讓居民有安全感。
栽下梧桐樹,只有鳳凰來。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是要發揮丹東的自然環境優勢,精心打造人居佳地。打造城市品牌,眼光要放長一點,發展概念要大一點,用現代理念進行規劃,並以法律的形式維護城市規劃的權威。每一棟建築物必須與整個城市的和諧美相一致,切勿將城市變成一道道水泥和鋼筋磊成的“夾縫”。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有確立了大丹東的概念,才能打造出大城市發展的舞台。丹東的城市建設,是丹東發展份量最重的品牌,只要做好大丹東這個品牌,丹東就有了承載大發展的大舞台。丹東人無需被動的“請你到丹東來”,就會有更多的人主動地說“走,我們到丹東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