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機場

丹東機場

丹東浪頭國際機場(英語:Dandong Langtou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代碼:DDG,ICAO代碼:ZYDD)位於丹東市西南郊浪頭鎮,為4E級機場。始建於1985年,隸屬於遼寧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管理。可起降波音737、波音757、波音767、麥道90、空客A320、TU154等大中型客機。丹東機場是一座同時可以起降國內、國際航班的國門口岸機場,在國內同類支線機場中規模、設施均位居前列。機場設計年旅客吞吐量200萬人次,貨郵吞吐能力2.3萬噸,設有一個國際候機廳、兩個國內候機廳、三個貴賓候機室。擁有2.6萬平方米停機坪及服務車道,停車場1.1萬平方米。2014年4月17日,丹東機場新建航站樓正式投入使用,機場計畫新開多條國內航線外。

機場簡介

丹東浪頭國際機場(英文全稱:Dandong Langtou International Airport;三字代碼(IATA):DDG;四字代碼(ICAO):ZYDD)前身為中國民航丹東站,位於丹東市西南郊浪頭鎮附近,距市中心13.7公里,為軍民合用機場,省直屬企業,隸屬於遼寧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始建於1985年。1985年4月正式成立並通航,1993年被改擴建成4C級機場,1994年成為4E級機場並於2008年再次改建。

機場歷史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浪頭機場只是一個小型軍用機場,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港。抗美援朝爆發後,由於戰爭需要,中國空軍以這裡為主要的飛機樞紐,開始了戰鬥。每天,多架飛機在此起飛、降落。而後,由於丹東逐漸發展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型邊境城市,所以,浪頭機場於1985年進行了大規模興建、改造。(詳見上) 以下是關於浪頭機場的志願軍真實事例: 志願軍空軍第4師抗美援朝作戰 1950年12月21日~1953年7月27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第4師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空中作戰行動。1950年12月21日,師長方子翼、政治委員李世安率第10團28大隊進駐遼東浪頭機場,進行實戰鍛鍊。1951年1月21日,28大隊大隊長李漢率隊與美國空軍作戰,擊傷美機1架,這是志願軍空軍首次空戰。29日,李漢再次率隊與美機空戰,擊落、擊傷美機各1架,創造志願軍空軍首次擊落美機的記錄。隨後,第10團29、30大隊和第12團先後參加實戰鍛鍊。至3月2日,全師先後調後方休整。7月5日,第12團進駐浪頭機場參戰,8月4日調回後方休整。9月12日~10月19日,全師參戰,在38天的作戰中,出動飛機29批508架次,參加敵我雙方200多架飛機的機群空戰7次,擊落美機20架、擊傷10架。10月20日,全師調後方休整。 1952年1月16日~5月30日,該師再次參戰。2月10日,第12團掩護第10團出擊,第12團3大隊大隊長張積慧在僚機單志玉配合下,擊落美機2架,擊落美國“空中英雄”G.A.戴維斯。這次輪戰,擊落美機17架、擊傷9架,完成了帶領新部隊作戰的任務。1953年3月31日,該師改裝米格-15比斯型飛機後又一次開赴一線參戰。5月30日凌晨,第10團副團長侯書軍擊落美F-94型飛機1架,這是志願軍空軍第一次在夜間擊落敵機。 該師5次輪戰共戰鬥出動384次,起飛4 122架次,空戰69次,擊落敵機64架、擊傷24架。己方被擊落飛機55架、擊傷24架,犧牲飛行員25名。第10團3大隊榮立集體一等功。湧現出“一級戰鬥英雄”、特等功臣張積慧,“二級戰鬥英雄”、一等功臣李漢、鄒炎,“二級模範”、一等功臣耀先等英模人物。毛澤東批示“空四師奮勇作戰,甚好甚慰。”

機場航線

丹東浪頭國際機場先後開通了丹東至北京、瀋陽、廣州、大連、哈爾濱、上海、長春、延吉、成都、深圳、三亞、秦皇島、青島等大中城市的空中航線。丹東——韓國首爾國際航線自2007年5月29日正式通航。

2008年3月30日起,丹東-上海-深圳-三亞航班班期由原來冬春航季的每周一二四六調整為夏秋航季的每周一三五日。航班時刻不變,即仍為16時自丹東起飛,17時55分抵達上海,21時抵達深圳,23時20分至三亞。

據2008年4月8日《丹東之窗》資訊:丹東至北京往返航班4月1日正式恢復,其中轉聯程業務尤為受關注。丹東浪頭國際機場總經理楊華勇:“實現丹東跨越式發展,作為丹東的交通運輸企業更是責無旁貸。”楊華勇開門見山,如果把丹東至北京航線僅僅作為一個通航點,則無法充分發揮此航線的潛在作用。因為通過丹東至北京航線,可以在北京首都機場聯程至40多個國內城市,近20多個國外城市。例如,通過丹東至北京航班聯程至廣州、重慶、長沙、成都、海口、福州、合肥、南昌、寧波、武漢、廈門、西安、溫州等城市,且在北京中轉贈送國航賓館(三星級)一晚住宿和免費早餐,免費接送。所以,看是架起一條線,實質聯程多條線,頭一天從丹東出發,次日中午就能到達這些南方重要城市。

2008年6月1日起,丹東至北京的航班由每周三班增至每天一班,起降時間也調整。丹東至北京的航班採用飛行性能穩定波音737客機。其中,丹東至北京航班號為CA1632,北京至丹東航班號為CA1631,航班可銷售座位124個。除增加航班外,起降時間也進行了調整,丹東至北京起飛時間為上午10點05分,到達北京的時間為11點45分;北京至丹東航班起飛時間為早上7點50分,9點20分到達丹東。

丹東至北京航班的恢復,使丹東陸、海、空立體式交通格局更加明顯。

2013年3月24日起,丹東機場的航班如下:

(1)CA1631 北京首都——丹東 14:40 16:15 738 每日

(2)CA1632 丹東——北京首都 17:15 19:05 738 每日

(3)CZ6755 深圳——上海浦東——丹東 09:50 12:10 13:10 15:25 320 ①、②、④、⑥

(4)CZ6756 丹東——上海浦東——深圳 16:10 18:05 19:15 21:35 320 ①、②、④、⑥

(5)FM9231 上海虹橋——青島——丹東 07:20 09:00 09:45 11:20 73G ①、③、⑤、⑦

(6)FM9232 丹東——青島——上海虹橋 12:30 14:00 15:35 16:55 73G ①、③、⑤、⑦

2014年內有望首先開通丹東至首爾、丹東至平壤的國際線路,日後逐步擴大到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等地。

機場規模

自1985年4月29日首航以來,機場規模不斷擴大,經過三次改擴建以後,可起降波音737、波音757、波音767、麥道90、空客A320、TU154等大中型客機起降。

機場擁有旅客停車場,總面積1.1萬平方米,設有300餘個停車位、2.6萬平方米停機坪和服務車道,兩條60多米長的登機廊橋自航站樓登機口延伸至停機坪,近機位登機的旅客可以通過登機廊橋由候機廳直接登機。停機坪可以同時停靠6架波音737-200、波音737-800、空客A320-200等中型客機。航站樓2萬平方米,一樓旅客迎送大廳達3000平方米,二樓為國際旅客聯檢通道和國際及國內近機位旅客候機廳,設有一個國際候機廳、兩個國內候機廳、三個貴賓候機室。機場還設有國際知名品牌商品銷售區、丹東地方產品和旅遊紀念品展銷區、貴賓候機室、旅客餐飲服務區,各種商業金融服務設施齊。

機場設計年旅客吞吐量200萬人次,貨郵吞吐能力2.3萬噸,是一座同時可以起降國內、國際航班的國門口岸機場,在國內同類支線機場中規模、設施均位居前列。

管理公司

遼寧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於2003年12月30日成立。集團公司現轄瀋陽桃仙國際機場、丹東浪頭國際機場、朝陽機場、錦州小嶺子機場和鞍山(騰鰲)機場。集團公司成立以來,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大環境下,安全形勢平穩,運輸增長迅速,服務質量提高,改革穩步推進,效益逐年提高。2012年完成運輸起降1548架次,旅客吞吐量179780人次,貨郵吞吐量1404噸。

布局規劃

2006年為積極推進丹東市與杭州市及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經貿合作,吸引各類生產要素參與丹東老工業基地振興進程,加快丹東市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共推介9個重點招商項目。這9個項目總投資103.5億元,主要涉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電力建設和旅遊資源開發等。丹東浪頭國際機場改造工程項目:2006年以前丹東浪頭國際機場開通了丹東-上海-深圳-三亞和丹東-北京航線。 2007年丹東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8月10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披露了丹東推出《中朝鴨綠江公路大橋等對朝路港區一體化項目》這一信息:“與港相關的項目有:擴建大東港,規劃改造浪頭港、大台子港、文安港和安康港等沿江港口,擴建改造丹東機場候機樓,爭取早日開通丹東至平壤、首爾、東京、伊爾庫茨克等空中國際航線或包機,提高大東港口岸通關水平,改造鐵路丹東站口岸,設立國際列車停靠線路和查驗專用通道,爭取開設丹東機場口岸,重新選址建設太平灣口岸客運碼頭,恢復中朝雙方水運通道,規劃建設中朝鴨綠江大橋口岸區。” 2008年9月24日航油配送工作正式啟動;9月20日,大連分公司二車隊3台航煤車輛正式啟動前往丹東機場配送航油任務。凌晨5時,大連分公司副經理陳尚坤來到二車隊,為執行配送任務駕駛員進行“安全三交待”,提醒做好車輛安全檢查,指導安排車輛臨行前的準備工作,保證行車安全。並與二車隊長一起押車前往丹東。至9月24日下午6時,順利完成第一趟配送任務返回大連。

發展宗旨

丹東浪頭國際機場通航改善了遼寧省地方的交通結構。1985年至2005年,丹東浪頭國際機場連續實現了20個安全年,共安全運送旅客54.2萬人次,貨郵1.02萬噸。 2005年丹東浪頭國際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3.8萬人次。韓國、日本客商投資增多,由於丹東浪頭國際機場不是口岸機場,無法開通國際航線。但2006年機場按口岸機場標準改擴建可行性報告已經完成。並得到瀋陽軍區和遼寧省邊防總隊全力支持,為開通丹東市口岸機場創造了有利條件。丹東市重點招商項目介紹總投資3億元。按口岸機場標準需新建2.5萬平方米候機樓及口岸聯檢設施、擴建1.6萬平方米停機坪、擴建5000平方米停車場、新建5000噸油庫,更新安全設施和設備,完善基礎設施及裝備條件,爭取開通丹東-平壤、首爾、日本的國際包機航線。

修造改建

第一次改建

丹東浪頭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於1993年6月18日開工,投資額6652萬元,延長跑道3500米,新建滑行道2,600米,擴建停機坪1.56萬平方米,新建聯絡道300米,並安裝先進的儀表著陸系統,1994年3月17日,交會使用,機場可全天候開放,接待大型客機起降,從而具備開通國際航班的條件。改擴建後的丹東浪頭國際機場,安裝了盲降設備,達到國際4E級標準。

隨著丹東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加快,對民航的需求凸顯,但丹東機場候機樓狹小,聯檢設施簡陋,已經嚴重影響丹東機場國內外航班規範、正常運行,制約了丹東機場國內外航線、航班的發展,影響丹東邊境城市形象。因此,新建丹東機場候機樓及配套設施已迫在眉睫。

第二次改建

丹東市發改委在2008年2月19日接到通知後,僅用3天時間就完成了丹東浪頭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指揮部的籌建並開展工作。經多次協調,丹東浪頭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已取得民航和部隊的支持。3月31日,指揮部委託民航機場建設集團公司東北分公司設計所進行項目建議書的編制。6月6日項目建議書初稿完成。6月11日由王力威副市長主持召開了項目協調會,徵求有關部門意見。6月17日意見反饋至設計單位,6月底前形成定稿。丹東浪頭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總投資估算1.99億元,新建航站樓11721平方米,擴建停機坪6360平方米,擴建停車場12607平方米。為縮短項目建設周期,項目建議書編制完成後,由民航集團公司報遼寧省發改委,由省發改委轉報國家。項目建議書上報後,指揮部立即著手進行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工作。

第三次改建

丹東是全國最大的邊境城市,作為遼寧省擴大內需加快交通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丹東浪頭國際機場2009年再次進行改擴建工程。工程的所有設計工作在2009年5月底前完成,工程在2009年6月前開工建設,2010年上半年一期工程完工。一期工程主要是新建候機樓1.2萬平方米,擴建停機坪1.272萬平方米,擴建停車場1.1萬平方米,同時相應改造其他附屬配套設施。遼寧省政府2009年重點抓好落實丹東浪頭國際機場2萬平方米航站樓改擴建程。

未來規劃

2007年丹東浪頭國際機場包機航班已經開航,丹東正全力爭取得到國家對丹東浪頭國際機場永久空港口岸的批准。丹東市決定對丹東浪頭國際機場實施改擴建,興建新候機樓,並確定丹東市發改委為丹東浪頭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的責任單位。丹東浪頭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指揮部已經成立並開始工作,機場改擴建項目的資金申請函已上報至遼寧省政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