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歸

夜歸

這首七言絕句詩描寫深夜歸家的情景。 本詩用“夜歸”統攝全篇。既然已“夜深”了,還要歸家,那么思家懷鄉之切自不必說;“竹窗斜漏補衣燈”,這是遊子(夜行人)快至家門時所見,夜已深了,家裡還亮著“補衣燈”,家中親人對遊子的關切和思念之情,撲面而來。這首詩除了第一句點題並交代主人公外,後三句移步換形,寫主人公越走離家越近,環境景物不斷變化,人物心情也不斷變化發展,通過具有典型特徵的形象描繪:倚筇的歸客、淒冷的磷螢、昏月下的村店、竹窗斜漏的燈光,寫景句句叩住“夜”字,寫情句句不離“歸”字,從而景真情切地寫出了遠出的歸客在深夜趕路和即將回到溫暖的家的感受,讀來親切動人。

《夜歸》-鍾惺(明)

詩文

落月下山徑,草堂人未歸。

砌蟲泣涼露,籬犬吠殘暉。

霜靜月逾皎,煙生墟更微。

入秋知幾日,鄰杵數聲稀。

解析

秋夜山村特有的景色,與身處其間的詩人主體形象融合無間,頗具田園風味,體現出詩人閒散沖淡的情懷。蟲嗚、犬吠與涼露、殘暉,從聽覺、視覺和體驗等角度,渲染秋夜的氛圍。加之皎月、繁霜與墟煙,使本已淒迷的境界,更多了幾分朦朧之美。而結尾二句的秋夜杵聲,讓這幅秋夜圖景中,深透著生活的氣息。全詩景情兼勝,引人遐思。

作者簡介

鍾惺(1574年~1624年) 明代文學家。字伯敬,一作景伯,號退谷、止公居士,湖廣 竟陵(今 湖北天門市)人。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親鍾一貫任武進(今屬江蘇)學訓。萬曆三十八年中(1610年)進士,授行人,掌管詩詣及冊封事宜。次年,他以奉節使臣出使成都;後又出使山東。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再赴貴州,主持鄉試。後遷工部主事,又由北京調往江南,任南京禮部祭祠司主事,遷南京禮部儀制司郎中。在南京時, 鍾惺簡淡自持,於秦淮河畔租一樓屋,伏案讀史至深夜,每有所得輒記之,撰成《史懷》一書,評論古史,“多所發明,有古賢所不逮者”。其為人嚴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謝人事,研讀史書。喜游名山大川,曾與 林古度同登 泰山。天啟初年, 鍾惺升任福建提學僉事,他在閩中仍倡幽峭詩風,並且參以禪旨,令人莫測高深,有“詩妖”之名。江南張澤、華淑,閩人蔡復一等,傾心附和,把 鍾惺奉為“深幽孤峭之宗”。不久, 鍾惺因喪父,回家守制,竟於天啟五年(1625年)病逝於家,享年五十二歲。卒葬天門縣城南魯家畈(今天門縣李場公社)。至今墓碑尚存。明清時,縣內立有“ 鍾譚合祠”,坊題“天下文章”四字。遺址在今天門縣人民政府所在地之東。 後人將他的詩文輯為《隱秀軒集》。

他與同里 譚元春評選唐人詩,作《唐詩歸》;又評選隋以前的詩,作《古詩歸》,名揚一時,形成“ 竟陵派”,世稱“ 鍾譚”。

文學成就

鍾惺著作有《隱秀軒集》,其中詩10集,16卷;文23集,35卷。詩按四至七言及古、近體排列,文以賦、序、記、傳、論、疏、題跋、贊等分集編排。其他著作有《如面潭》18卷,《詩經圖史合考》20卷,《毛詩解》(無卷數),《鍾評左傳》30卷,五經纂注》5卷,史懷》17卷。 鍾惺與 譚元春合編《詩歸》51卷,其中古詩15卷,詩36卷。又有《合刻五家言》(無卷數),《 名媛詩歸》36卷,周文歸》20卷,宋文歸》20卷等。又與 譚元春合編《明詩歸》10卷,遺1卷;合評《詩刪》10卷。此外尚有署名 鍾惺評點、批註演義小說,一般認為多系別人偽托。 吳景旭《 歷代詩話》卷七十九說:“伯敬詩清迥自異,全用歐九飛蓋橋玩月筆法,與譚友夏選《古唐詩歸》,一時翕然稱之。”

文學主張

反對擬古文風:他對明中葉以後盛行文壇的擬古主張加以批駁,指出“作詩者之意興,慮無不代求其高。高者,取異於途徑耳。夫途徑者,不能不異者也”( 鍾惺《詩歸序》)。他認為“七子”模擬古人詞句,只不過是“取古人之極膚、極狹、極熟便於口手者,以為古人在是”(同前)。因而力求改變這種文風,提出“勢有窮而必變”的變革主張(《問山亭詩序》)。

主張詩人應抒寫性靈:這種“性靈”或“靈心”是“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後人之心目,使其心目有所止焉”,是“求古人真詩所在。真詩者,精神所為也”(《詩歸序》)。即要在古人詩詞的精神中去尋求性靈。但是,他認為這種古人的真詩精神是“察其幽情單緒,孤行靜寄於喧雜之中”,於是他自己的作品極力追求孤僻情懷“別趣理奇”即所謂孤懷、孤詣,且誇耀說:“我輩文字到極無煙火處。”(《答同年尹孔昭書》)

倡導幽深孤峭的風格:《明史·文苑傳》載:“自宏道矯王、李詩之弊,倡以清真,惺復矯其弊,變而為幽深孤峭。” 鍾惺認為 公安派末端文風俚俗、淺率,企圖以幽深孤峭的風格加以匡救。但他卻走入了另一形式主義極端,往往只顧及字句,忘卻篇章,追求奇字險韻,造成一種艱澀隱晦的風格,以致有些詩句語意不暢,令人費解,如“樹無黃一葉,雲有白孤村”(《晝泊》)等。鍾、譚以這種主張為標準評選《詩歸》。他們所選唐詩,專取清瘦淡遠一格,眾所推重的 李白《古風》、 杜甫《秋興》等名篇都不選入,試圖以幽冷來洗“七子”的絢爛,足可見其主張的長、短,利、弊。 鍾惺的詩,由於追求幽情孤行,所以大多情思狹窄,題材侷促,缺乏深厚廣闊的社會內容。不過他苦心吟事,雕字酌句,不遺餘力,有些五古遊覽詩作寫得還相當好。如《經觀音岩》、《舟晚》等,雖有雕鏤之嫌,然寄情繪景,時有名理。其《上巳雨中登雨花台》、《巴東道中示弟栓》,手眼別出,可見清思。另外,有些詩作對社會現實也有所反映,如《江行俳體》12首,寫及了“官錢曾未漏漁蠻”的賦稅嚴重情況。

鍾惺記敘、議論、散文亦有一些新奇雋永之作。寫景寄情小品《 浣花溪記》,以生動細膩筆觸描繪了唐代大詩人 杜甫成都寓地浣花溪一帶逶迤、清幽的景色,抒寫對杜甫的敬仰之情,並寄寓自己的情懷。清溪碧潭,移步換景,體現了 竟陵派“孤行靜寄”的情懷和個性,以及求新求奇的幽深孤峭的風格。此外《游五夷山記》也是此類作品。他的敘議小品《 夏梅說》,巧妙地從時令變化,引出賞梅、詠梅人的冷熱,進而揭示人情世態的寒暖;對“趨梅於冬春冰雪者”的趨炎附勢風氣給予嘲諷和批判,構思立意較為新奇。文藝短論《題魯文恪詩選後》(之二)主張詩文創作宜少而精,提出“不能盡善,而止存一篇數篇、一句數句之長,此外皆能勿作”,反對“多多益善”粗製濫造。並將文章分為三等:“選而作者,上也;作而自選者,次也;作而待人選者,又次也。”

總之, 鍾惺詩文主張反擬古,主性靈,有積極一面,他的求新求奇文風,對傳統散文有所突破,與 公安派一樣,對晚明小品文的大量產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其狹窄的題材及情懷,艱澀幽冷的語言及文風,無疑也束縛了他在創作上取得更大的成就。清代曾將“公安”、“ 竟陵”之作列為禁書,詆毀排擊甚烈。

《夜歸》-周密

詩文

夜深歸客倚筇行,冷磷依螢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徑滑,竹窗斜漏補衣燈。

解析

本詩用“ 夜歸”統攝全篇,應把握時令是“夜”和事件是“歸”,因此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歸”中意境。既然已“夜深”了,還要歸家,那么思家 懷鄉之切自不必說;“竹窗斜漏補衣燈”,這是遊子(夜行人)快至家門時所見,夜已深了,家裡還亮著“補衣燈”,家中親人對遊子的關切和思念之情,撲面而來。

這首七言絕句詩描寫深 夜歸家的情景。

一開篇“夜深歸客”四字,點明了詩題“ 夜歸”。為什麼要連夜趕回去呢?詩中沒有交代,但是聯繫以下幾句,讀者可以想像,大約是一位出門已久的遊子,思家心切,到了歸途的最後一段路程,便不願在投宿多耽擱一夜,而寧願日夜兼程,摸黑趕路,以致深夜到家。詩中擷取的正是將到未到的情景。“倚筇行”三字勾畫出歸客的形象。透過歸客倚杖蹣跚而行的身影,可以想見深夜行路的艱難,也可以推知遊子勞累的旅況和近鄉情切的心理。

第二句看來是寫走過村外野地的情景:田野里的土埂子上,影影綽綽的鬼火、星星點點的流螢。通過深夜荒徑冷氣森森、幽光閃爍的環境,烘托出歸客孤身夜行的淒涼,也反襯出歸客不顧一切、急切回家的心境。途中越是陰冷,就越是令人急於早點回到溫暖的家中。

第三句寫終於進村了,首先看到的村店。在昏暗的月色襯托下,村店顯得寂靜而冷漠,但在歸客的眼中,家鄉的村店卻給深夜的荒野帶來了生機,一種家在咫尺的親切感油然而生。轉過村店,不就快到家了?“泥徑滑”三字,正是寫歸客腳下加快步伐,因而更感覺到路滑難行。他就在這一步一滑中,匆匆轉過村店,越走越近盼望已久的家門。

隨著畫面的延伸,一幅充滿親情的圖景展現在歸客眼前——“竹窗斜漏補衣燈”。這是多么的出人意外!夜那么深了四周黑黝黝的,全村都人睡了,可是唯獨自家竹窗還透出燈火,隱約可見燈下補衣的身影。啊,那不是他所思念、溫暖的家嗎?此刻那熟悉的身影強烈叩擊著歸客的心扉。

全詩至此,戛然停筆,然而曲終情在,透過有盡的語言,詩人表現的是一種百感交集、難以訴諸言表的複雜感情:有經過長途奔勞終於順利抵家的興奮,有對辛勤操勞的妻子的愛憐,也隱含因自己久出以致家境清寒的歉疚……

這首詩除了第一句點題並交代主人公外,後三句移步換形,寫主人公越走離家越近,環境景物不斷變化,人物心情也不斷變化發展,通過具有典型特徵的形象描繪:倚筇的歸客、淒冷的磷螢、昏月下的村店、竹窗斜漏的燈光,寫景句句叩住“夜”字,寫情句句不離“歸”字,從而景真情切地寫出了遠出的歸客在深夜趕路和即將回到溫暖的家的感受,讀來親切動人。

《夜歸》顧城的詩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 夜歸

創作時間:1972年

作 者:顧城

作品體裁:詩歌

作品原文

大地黑暗又平靜

只剩下一串路燈

樹影親切又陰森

遮斷了街旁的小徑

我的心發熱又發冷

忍受著希望的楚痛

作者簡介

顧城, 朦朧詩主要代表人物,顧城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早期的詩歌有孩子般的純稚風格、夢幻情緒,用直覺和印象式的語句來詠唱童話般的少年生活。其《 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 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後期隱居 激流島,1993年10月8日在其紐西蘭寓所因婚變殺死妻子 謝燁後自殺。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等作品。作品譯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種文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