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音節漢字

shū [tú [shū


介紹

“多音節字”不是“多音字”,多音節漢字大多都是十九世紀初翻譯的外來度量衡單位而創的計量用漢字,通常有兩個字組合成。特別之處就是單一個漢字卻要念兩個音(通俗點講就是:寫只寫一個字,可讀卻要讀成兩個字)打破了漢字一字一音的慣例。
瓩 [qiān wǎ]
兛 [qiān kè]

Big5碼符號區中有九個計量用字(讀音和意思均在括弧中):
[兙](十克)、[兛](千克)、[兞](毫克)、[兝](分克)、[兡](百克)、[兣](厘克)、[嗧](加侖)、[瓩](千瓦)、[糎](厘米)[粁](千米);Unicode視為普通漢字,收入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正字區中。

《關於部份計量單位名稱統一用字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77年頒布《關於部份計量單位名稱統一用字的通知》規定,淘汰的單位用字主要有(打不出的字均用拆分):
長度單位:
[粍](毫米)、[糎、浬](海里)、[哩](英里)、[噚、潯、口尋](英尋)、[呎](英尺)、[吋](英寸)。
面積單位:
[口畝](英畝)
容積單位:
[竔、竏](公升)、[嘝](蒲式耳)、[呏、嗧](加侖)。
重量單位:
[口扌旦](英擔)、[口石](英石)、[啢](盎司、英兩)、[喱](格令、英喱)。
功率單位:
[瓩](千瓦)。
如今,在第五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還能查到許多雙音節字,而被刪除的哩、浬、呎、吋、瓩等字又開始流行。

其他

還有一些其他的多音節字,如1924年,杜定友創“”字代替筆畫繁多書寫不便之“圖書館”三字,今讀作tuǎn(“圖書館”三字的合音),曾經為多音節字讀音為“túshūguǎn”,也就是“圖書館”。這個漢字的意思也正是圖書館。《漢語大字典》未收錄該字。《現代漢語詞典》將它看成俗字:圕túshūɡuǎn‘圖書館’俗作圕。
《漢語大詞典》將它處理成多音字:“圕1[túㄊㄨˊ]“圖書館”三字的合併寫法。圕2[shūㄕㄨ]義未詳。圕3[ɡuǎnㄍㄨㄢˇ]義未詳”。網路工具書《漢典》將“圕”解釋為:圕tuānㄊㄨㄢˉ“圖書館”三字的縮寫。有人曾見過更簡的寫法:將“囗”中的“書”寫成簡體的“書”。
文革時期,有個特殊的字,左邊是礻,右邊是這些筆畫的疊加:廠白比及
礻=被
廠=壓(壓)
白=迫
比=階(階)
及=級(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