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色杜鵑(原變種)

多色杜鵑(原變種)

多色杜鵑(原變種),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杜鵑花目杜鵑花科杜鵑屬,拉丁學名:Rhododendron rupicola W. W. Smith,是生物學植物系統分類中雙子葉植物綱下一個的物種名稱。

基本信息

多色杜鵑(原變種)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rupicola W. W. Smith var. rupicola

海 拔:2800-4900
中國植物志:57(1):109
亞組中文名:高山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et.Lapponica(Balf.F.)Sleumer
組中文名: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Rhododendron
亞屬中文名: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Rhododendron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被鄰接或稍分開的 淡琥珀色鱗片,並常間有暗色鱗片,下面淡黃褐色,具二色、約等量的鱗片,暗褐色或 虢珀色同金黃色鱗片混生,相重疊或稍分開,中脈在上面下陷,在下面突起;葉柄長 1—3(--4.5)毫米,被暗褐色鱗片。花序頂生,傘形,有花2--6(--8)朵或更多, 花芽鱗宿存或脫落;花梗長2—4毫米,被鱗片,偶被毛;花萼發達,暗紅紫色,長 (2.4--)4—5(--6)毫米,裂片長圓形或寬卵形,被一寬的中央淡色鱗片帶,邊緣具睫 毛;花冠寬漏斗狀,長(8--)10—16(--18)毫米,深紫色,少有深紅色,偶為白色, 花管長3—6(--8)毫米,內面喉部被柔毛,偶在外面也有毛,裂片較花管稍長,長 (5--)7—8毫米,開展;雄蕊5—10,數日多變,有時在同——花序中數日也有變化,約 與花冠等長,常有不育雄蕊,花絲近基部有毛;子房長2—3毫米,被毛及淡色鱗片, 頂端偶有一簇毛,花柱較雄蕊長,長10—19毫米,多少被毛或光滑。蒴果寬卵圓形, 長4—6毫米,被毛及鱗片。 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產地分布:產四川西部和西南部、雲南中部、北部和西北部、西藏東南部。生於岩坡、冷杉林 邊、高山灌叢草地或杜鵑灌叢,常以優勢種出現,海拔2 800--4 900米。緬甸東北邢電 有分布。模式標本采於雲南麗江。
國外分布: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大吉嶺也有分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