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級世界

世界多極化作為一種歷史趨勢,大體上是在20世紀90年代才出現的。

世界多極化作為一種歷史趨勢,大體上是在20世紀90年代才出現的。眾所周知,二戰結束後,以雅爾達體系為標誌形成兩極格局:一邊是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另一邊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陣營。兩大陣營之間的矛盾和鬥爭,成為世界的主要矛盾。從60年代起,世界範圍的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湧,一系列亞非國家紛紛獨立,兩大陣營內部一些國家不滿於超級大國的控制,表現出強烈的獨立自主傾向,陣營內部出現裂痕乃至公開的衝突。此刻,已催生了世界多極化的萌芽。
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兩極格局正式宣告結束,世界多極化趨勢躍然而出。1997年4月,中俄兩國首腦發表聯合聲明,明確提出世界多極化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歐洲和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也都主張獨立自主地發展本國經濟和加強區域合作,反對任何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世界多極化遂成為一種歷史趨勢。
冷戰結束以後,美國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這種形勢,一方面使得美國政府主宰世界的欲望更加膨脹,於是加緊推行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的對外政策;另一方面,舊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一時難以建立起來,兩極格局解體留下的空間,客觀上有利於多極化趨勢的發展。大國之間,包括冷戰期間敵對國之間的相互關係發生重大的變化,眾多國家包括美國的盟國都要求美國與其相互尊重、平等互利,通過對話和合作,促進共同的發展和繁榮,這使美國推行單邊擴張政策越來越困難了。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國力急劇衰落,但經過一番周折之後,最終保持了獨立自主前提下的東西方平衡外交。加上它廣袤的國土、豐富的資源以及蘇聯時期留下的雄厚的軍事工業和國防實力,使它在政治和軍事方面仍保持著大國地位。
冷戰結束以來,歐洲統一和自主、自強的速度和規模令人關注。歐盟實施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擴充和完善共同市場,發行歐元,建立貨幣聯盟,進而推行共同外交政策和防禦計畫,推行統一的憲制改革,以及歐盟和北約的擴大,使歐洲不事聲張地切實地成為多元世界裡的重要成員。它們發出自己的聲音,提出自己的主張,樹立起了一個力量整體的形象。
中國自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遵循鄧小平開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經濟成長迅速,建設成就舉世矚目,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政治和社會保持長期穩定,使中國的國際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儘管中國的國力比起西方已開發國家仍有相當大的差距,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開發中國家,中國的崛起,以及它在國際社會中表現出來的堅守原則,不結盟,不當頭,不怕壓,不信邪的嚴正態度,不能不對世界格局產生重大的影響。
種種事實表明,世界多極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就世界範圍而言,多極化意味著存在多個“力量中心”(或稱“力量支點”),它們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競爭,相互制約,相互影響。這種趨勢一般被概括為“一超多強”。
但是,當今世界的力量布局是很不平衡的。美國憑藉其經濟、軍事實力,它的超強地位沒有動搖,但它推行的單邊主義政策也很難行得通。首先,多極化趨勢的發展,使美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比重逐漸下降。戰後初期,美國的GDP占世界GDP的50%左右,到20世紀末只占世界GDP的30%上下。美國經濟實力的相對下降,使它對世界的總體控制力和影響力減弱。與此同時,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崛起,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強勁發展,以及中國等第三世界國家經濟的發展,大大削減了美國對外部世界的控制力;經濟全球化使各國間的經濟利益相互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利於世界和平和多極化的發展。其次,美國國內確有一部分人頑固堅持“冷戰思維”,對世界局勢的新變化視而不見,迷信美國在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絕對優勢”,企圖建立一個以美國為首的單極世界。但是,冷戰後,各國的自主性普遍加強,文化多元化趨勢日益明顯,原先被兩極矛盾掩蓋著的地區衝突、宗教紛爭、民族矛盾驟然凸現出來,如波赫戰爭、以巴衝突等等,美國窮於應付,顯得力不從心。從國際安全的角度看,要解決地區性的或國與國之間的爭端,也不再是美國一家說了算,它必須藉助其他國家尤其是大國的參與和協助,因而開發中國家也有了更多的參與權和發言權。伊拉克戰爭中的外交鬥爭就是明證。所有這一切都說明,儘管當今世界離形成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還有很長的距離,但世界多極化的趨勢畢竟為各國的和平與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世界多極化發展道路是曲折的
進入新世紀,國際局勢呈現複雜多變的情況。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向前發展,世界的力量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發生新的深刻變化。但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沒有根本改變,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在增長,天下仍很不太平。特別是2001年發生“9·11”事件後,世界上的不安定因素驟然增加,國際局勢呈現一系列新的特點。
首先,恐怖主義作為一種違反人類基本文明準則的行為,必須加以反對和打擊,這是毫無疑義的。然而,如同許多複雜的社會現象一樣,人們對恐怖主義的界定,以及產生恐怖主義的根源等等深層次問題,還很難作出完全正確的回答和形成廣泛的共識。
“9·11”事件後,美國利用打擊恐怖主義的機會,實行兩方面的對外戰略:一是擴大打擊恐怖主義的範圍,從打擊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擴大到打擊中東、非洲和東南亞的恐怖主義組織,從打擊恐怖主義組織和恐怖主義分子擴大到打擊所謂的“邪惡軸心”國家。同時,在軍事戰略上也作了重要調整,從被動防守到“先發制人”、“主動出擊”。美國政府在新保守主義理念的支持下大力推行單邊主義,強化全球戰略攻勢,藉機提升美國的世界主宰地位,這不能不對世界多極化帶來負面的影響。二是加強了與大國的協調和合作,由於在反恐問題上存在共同的利益,大國關係有了相當大的改善。由於有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東西護衛,美國歷來被認為是國土安全最有保障的國家,但如今美國本土安全卻出了問題:它在世界各地到處插手,樹敵太多,使自身的安全出現不小漏洞。這促使美國政府開始認識到,必須搞好與其他大國的關係,表示大國之間要加強協調,避免衝突,以共同對付國際恐怖主義。
以此為契機,兩年多來,大國關係也確有一系列的調整和改善。中國、俄國與美國的關係進入了相對穩定的新階段。中美兩國首腦連續進行了多次會晤,布希政府把對華關係定位為由競爭對手關係轉變為建設性合作夥伴關係,在台灣問題上明確重申“一個中國”的原則,兩國軍方恢復了接觸和交流,美國還第一次將“東突”定為恐怖組織。中美關係進入以接觸、對話、交流和合作為主的正常狀態。俄美首腦也有多次會晤,兩國間簽署了《關於削減進攻性戰略力量條約》和《美俄新戰略關係聯合宣言》,宣布兩國已成為“夥伴和朋友”以及全球反恐鬥爭中的“盟友”。中俄在2001年簽訂《中俄睦鄰友好合作關係條約》的基礎上,近年來兩國首腦多次互訪並達成多項協定,進一步提升了兩國戰略夥伴關係,雙方經貿關係也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此外,中歐、俄歐關係也都有了很大的進展。俄羅斯與北約的關係由19+1機制上升為20機制,這標誌著俄與西方大國關係有了歷史性的進展。中美、俄美關係的改善,既表明大國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具有利益的一致性,也有助於中、俄作為獨立的一極發揮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有助於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事實上,大國關係的良性發展是雙方互動的結果。各大國對國際恐怖主義行為普遍予以聲討,對美國在阿富汗的反恐戰爭明確給予支持。儘管美國借反恐之機大力推行單邊主義戰略,中俄兩國在不損害本國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本著靈活、務實的方針,採取避其鋒芒、尋求合作的態度,避免同美國直接對抗,從而為改善和發展與美國的關係創造了必要的條件。耐人尋味的是,法、德兩國對美國單邊主義以及“主動出擊”、“先發制人”的戰略手段,特別是對伊拉克的戰爭,表示強烈的不滿,採取不支持甚至反對的態度,致使歐美關係出現嚴重裂痕。美國只顧本國安全利益並乘機加速實現其獨霸全球的野心,同歐盟追求與美國的平等地位以及成為世界一極的目標相悖,這是引發歐美矛盾的根本原因。當然,歐美之間的矛盾和裂痕並不妨礙它們在西方聯盟內仍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但它至少表明,歐盟決不甘願充當美國小夥伴的消極角色,歐洲作為獨立的一極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多極化的趨勢,使大國關係出現明顯的改善和緩和,它們之間的分歧和矛盾通過協商和對話來解決的勢頭有所發展,各國都避免直接對抗,以免危及世界和平與穩定。大國之間也只有通過協調和合作,依靠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才能更好地解決國際爭端,對付國際恐怖主義這類危及人類社會共同安全的問題,而不應由某個大國拋開聯合國去為所欲為。然而,我們也看到,在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的同時,單邊主義的傾向也在增長。單邊與多邊、單極與多極、控制與反控制的鬥爭,仍將是長期的、反覆的,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將是未來很長一個歷史時期內世界發展的基本態勢。
努力促進世界多極化向前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社會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蘇東劇變,兩極格局結束,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使各國利益的交匯點和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這是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支撐,新的世界大戰在可預見的時期內打不起來。維護和平,促進發展,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有識之士認識到,順應歷史潮流,促進世界多極化趨勢向前發展,進而逐步形成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是國際社會的一項共同任務。
中國共產黨適應時代的發展,審時度勢,縝密估量當今世界的局勢和力量配置,考察當今世界的各種矛盾,提出了新世紀我國對外戰略的一系列新思路、新觀念。
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緊密相連,並行不悖。當今世界,一方面,世界多極化趨勢要求各國之間尤其是大國之間建立多邊協商合作機制,發揮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在解決國際爭端中的作用,使各方力量形成相對的均衡和制約,從而更有效地維護世界和平。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浩浩蕩蕩,資本、技術、信息的高速流動加深了各國之間的相互依存程度,許多涉及全球性的問題僅僅依靠一個國家或地區合作已難以解決,只有多國分工和協調合作,才可能實現共同發展。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給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有利條件。但是,由於西方已開發國家(尤其是美國)占據主導地位,使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充滿曲折,使經濟全球化中的利益分配嚴重不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民族、宗教矛盾和邊界、領土爭端導致的局部衝突時起時伏,南北差距進一步擴大,世界還很不安寧。儘管如此,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我們主張順應歷史潮流,願與國際社會共同努力,積極促進世界多極化,推動多種力量和諧並存,保持國際社會的穩定;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加強各國之間經濟技術的交流和合作,逐步改變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趨利避害,使經濟全球化朝著共同繁榮的方向發展,使各國特別是開發中國家都能從中受益,爭取達到共贏和共存的目的。
世界多極化是建立在承認和尊重世界多樣性基礎上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各國文明的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當今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由於歷史條件、自然條件等各方面的原因,各國的歷史文化背景、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政治制度和經濟發展模式,都有很大的差異。歷史上曾經有一些強國用軍事征服和經濟掠奪的手段,使亞非拉許多國家和民族淪為貧窮落後的殖民地,幾近滅頂之災,即便如此,也沒有改變世界多樣性的狀況。在今天,某個國家想要憑藉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將各國強行納入由其領導與安排的單極世界,強行推廣單一的社會制度和價值觀,是根本辦不到的。我們一貫主張,各國都應當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遵守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不論大國小國、強國弱國,都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各國的事情應由各國政府和人民自己決定,世界上的事情應由各國政府和人民平等協商,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各國之間要對話與合作,不要對抗與衝突,已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共識。我們主張維護世界多樣性,提倡國際關係民主化發展模式多樣化。世界上各種文明、不同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應彼此尊重,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成就舉世矚目,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黨的十六大莊嚴向全世界宣告:要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一個惠及十多億人口的小康社會。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中國的發展需要和平的、安定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
近年來,特別是“9·11”事件以來,反恐範圍和恐怖主義活動範圍同時擴大,給世界和平帶來新的挑戰。我們主張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但反恐應在聯合國的框架和原則內進行,中國願意與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與人民一起,樹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安全、協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努力營造長期穩定、安全可靠的國際和平環境,加強國際合作,標本兼治,防範和打擊恐怖活動,努力消除產生恐怖主義的根源。
中國作為社會主義的發展中大國,理應在促進世界多極化趨勢發展的進程中作出自己的貢獻。從維護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出發,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我們將繼續改善同美國及西方已開發國家的關係,擴大共同利益的匯合點,妥善解決分歧,提倡用對話和談判的方式解決爭議,避免衝突,爭取和平的外部環境。近年來,在我國和周邊國家的共同努力下,因邊界問題而引發衝突的因素已基本消除,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加強合作,實現共同發展。我們將繼續加強睦鄰友好,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加強區域合作,把同周邊國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在推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過程中,中國作為最大的開發中國家,我們當然要繼續增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和合作,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加強相互幫助和支持,拓寬合作領域,提高合作效果。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全中國人民的熱切願望。我們生活的時代,是一個既有嚴峻挑戰又有重大機遇的時代。只要我們居安思危,緊緊地抓住機遇,勇敢地迎接挑戰,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牢牢地掌握髮展的主動權,我們就一定能夠勝利實現十六大提出的新的奮鬥目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