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毛鬼魂翼龍

多毛鬼魂翼龍

出現在中生代侏羅紀晚侏羅世期,0.45米-0.6米寬,化石出現於哈薩克斯坦。

多毛鬼魂翼龍 物種代碼(ID) 27021
拉丁文學名【發音】(Name【Pronounced】) S.pilosus 【 SOR-deez 】
中文名(Chinese Name) 多毛鬼魂翼龍
英文名(English Name)
其它中文名(Other Name)
屬名含義(Genus Meaning)披著毛髮的魔鬼,邪惡的靈魂,幽靈
種名含義(Type Species Meaning)很多毛的
發現人(Discoverer)
命名人(First described)
沙羅夫博士(A.G.Sharov)
舊的歸屬種(Old Species)

分類(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生物 Biology
真核生物域 Eukarya Woese,1990
動物界 Fauna Linne,1735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四足超綱 Tetrapoda
爬行綱 Reptilia
雙孔亞綱 Diapsida
初龍型下綱 Archosauromorpha
初龍下綱 Archosauria
鳥頸總目 Ornithodira
翼龍目 Pterosauria sensu Sereno,1991
鬼魂翼龍屬 Sordes A.G.Sharov, 1971
多毛鬼魂翼龍 S.pilosus A.G.Sharov, 1971
時代(Period)中生代侏羅紀晚侏羅世Tithonian期
產地(Location)哈薩克斯坦
發現地層(Stratum)
營養方式(Alimentation mode)昆蟲
典型尺寸(Typical Length)
典型寬度:0.45米-0.6米
典型重量(Typical Mass)

簡介(Brief Introduction)

【A】鬼魂翼龍在哈薩克斯坦發現,並於1971年由蘇聯科學院古生物研究所的沙羅夫博士(A.G.Sharov)描述,其學名的拉丁文原意是“披著毛髮的魔鬼”。這塊化石相當完整而有濃密的毛叢痕跡,這個發現在當時引起轟動——人們總把它想像為一個全身長有粗毛的,會飛的小魔鬼。鬼魂翼龍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它非常的小,不比鴿子大多少。它的軀體上可能長著濃密的約6毫米長的毛來保持體溫,而尾巴和翅膀則沒有看出有長毛的痕跡。專家推測鬼魂翼龍以昆蟲為主食,以它良好的飛行能力,尖尖的喙部與滿口尖銳的細牙為證。
鬼魂翼龍的化石是翼龍長毛的最好的證據,現在人們已普遍接受了翼龍身上長毛的觀點。儘管學術界還存在一點爭議,有人認為細菌活動都有可能在化石上留下相同的痕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