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歧蘇鐵

多歧蘇鐵

多歧蘇鐵,分布在雲南省紅河以北箇舊、蒙自、屏邊、河口等縣(市)交界處的一塊狹很小地域,是世界上罕見的古老珍稀植物,它大約出現在2.8億年前的古生代, 至1.8億年前中生代侏羅紀進入繁盛時期。到新生代,蘇鐵植物同動物界中的恐龍一樣走向沒落,經第四紀冰川時期,大多數蘇鐵已滅絕,僅有少數類群殘留至今,1975年,曾被世界植物研究機構宣布在地球上已經絕跡的多歧蘇鐵,20年之後又奇蹟般地重現在雲南省紅河州的熱帶雨林中發現,因此被喻為植物界的“大熊貓”,恐龍時代的“活化石”。

基本信息

概述

多歧蘇鐵

科中文名 蘇鐵科 Cycadaceae

科拉丁名 Cycadaceae

屬中文名 蘇鐵屬 Cycas spp

種中文名 多歧蘇鐵 Cycas multipinnata

種拉丁名 Cycas mulitipinnata C.J.Chen et S.Y.Yang

保護級別 國家一級

標準出處《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1996年)

形態特徵

樹幹高20-40厘米,直徑10-20厘米,褐灰色,葉痕宿存,無莖頂絨毛。鱗葉長8~10cm,寬2.5~3.5cm,羽葉1片,稀3片,長達(1.95)3~4.85m,寬70~150cm,三回羽狀深裂,一回羽片6~11對,近對生,披針形,下部一對最長,長85~105cm,寬40~60cm,向上逐漸變短;二回羽片6~11枚,5~7枚二叉分歧互生,倒卵形至橢圓形,長20~35cm,寬10~18cm,間距6~20cm,具1~2.5cm的小葉柄;三回羽片(2)3~5次二叉分歧;下側具2~3片,每片具1~2枚小葉,頂羽片2~3次二叉分歧;小羽片薄革質至革質,倒卵狀矩形至矩圓狀條形,長7~22cm,寬1~2.4cm,先端漸尖至尾狀漸尖,尾部長約2cm,上面具光澤,深綠色,下面淡綠色,中脈兩面稍隆起,下面後期無毛,邊緣平或微波狀,基部漸狹,下側明顯下延;葉柄長0.9~2.7m,中部直徑2~3cm,基部直徑3~4.5cm,刺31~76對,圓錐狀,微扁,長0.3~0.5cm,刺間距1.5~5cm。小孢子葉球圓柱形,先端圓截形,黃色,長35cm,直徑8cm,基部柄長3.5cm,直徑2.5cm,小孢子葉倒卵形,頂部不育部分腹面半圓形,長2.5cm,具2~6枚小裂齒,近中部粗大,向兩側漸小,具黃褐色短柔毛,後漸脫落。大孢子葉頂片卵形,邊緣篦齒狀分裂,兩側約具15對鑽形裂片,裂片長2~3.5cm,胚珠6~8枚,種子近球形,徑約3cm。 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海拔下限150,海拔上限1000。生長在中低山石灰岩山地雨林下。

地理分布

分布分布在雲南省紅河以北箇舊、蒙自、屏邊、河口等縣(市)交界處的一塊狹很小地域。

歷史記載

多歧蘇鐵,是世界上罕見的古老珍稀植物,它大約出現在2.8億年前的古生代, 至1.8億年前中生代侏羅紀進入繁盛時期。到新生代,蘇鐵植物同動物界中的恐龍一樣走向沒落,經第四紀冰川時期,大多數蘇鐵已滅絕,僅有少數類群殘留至今,1975年,曾被世界植物研究機構宣布在地球上已經絕跡的多歧蘇鐵,20年之後又奇蹟般地重現在雲南省紅河州的熱帶雨林中發現,因此被喻為植物界的“大熊貓”,恐龍時代的“活化石”。

簡介

多歧蘇鐵多歧蘇鐵

多歧蘇鐵,是世界上罕見的古老珍稀植物,它大約出現在2.8億年前的古生代, 至1.8億年前中生代侏羅紀進入繁盛時期。

概況

到新生代,蘇鐵植物同動物界中的恐龍一樣走向沒落,經第四紀冰川時期,大多數蘇鐵已滅絕,僅有少數類群殘留至今,1975年,曾被世界植物研究機構宣布在地球上已經絕跡的多歧蘇鐵,20年之後又奇蹟般地重現在雲南省紅河州的熱帶雨林中發現,因此被喻為植物界的“大熊貓”,恐龍時代的“活化石”。

多歧蘇鐵多歧蘇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