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萬鈞系統

鄭萬鈞系統,系我國著名植物學家鄭萬鈞教授於1978年發表的裸子植物分類系統。該係為我國學者所廣泛採用,在國際上也有較大影響。 鄭萬鈞,著名林學家、樹木分類學家、林業教育學家,中國近代林業開拓者之一。在樹木學方面有極深造詣,發表樹木新屬4個,新種100多個,其中不少是中國特有的珍稀樹種。40年代中期,他和胡先驌定名的水杉新種,被認為是世界植物學界重大發現之一。他一生著作甚豐,晚年主編的《中國主要樹種造林技術》 、 《中國植物志》第七卷和《中國樹木志》第一、二卷出版後,受到國內外林學界的讚譽。

概述

鄭萬鈞系統,系我國著名植物學家鄭萬鈞教授於1978年發表的裸子植物分類系統。該係為我國學者所廣泛採用,在國際上也有較大影響。 鄭萬鈞,著名林學家、樹木分類學家、林業教育學家,中國近代林業開拓者之一。在樹木學方面有極深造詣,發表樹木新屬4個,新種100多個,其中不少是中國特有的珍稀樹種。40年代中期,他和胡先驌定名的水杉新種,被認為是世界植物學界重大發現之一。他一生著作甚豐,晚年主編的《中國主要樹種造林技術》 、 《中國植物志》第七卷和《中國樹木志》第一、二卷出版後,受到國內外林學界的讚譽。

鄭萬鈞系統分科圖解

裸子植物門 Gymnospermae

一、 蘇鐵綱 Cycadopsida

1.蘇鐵目 Cycadales
①蘇鐵科 Cycadaceae

二、銀杏綱 Ginkgopsida

1. 銀杏目 Ginkgoales
②銀杏科 Ginkgoaceae

三、松杉綱(球果綱) Coniferopsida

1. 松杉目 Pinales
③南洋杉科 Araucariaceae
④松科 Pinaceae
⑤杉科 Taxodiaceae
⑥柏科 Cupressaceae
2.羅漢松目 Podocarpales
⑦羅漢松科 Podocarpaceae
3.三尖杉目 Cephalotaxales
⑧三尖杉科(粗榧科) Cephalotaxaceae
4. 紅豆杉目 Taxales
⑨紅豆杉科(紫杉科) Taxaceae

四、買麻藤綱(蓋子植物綱) Gnetopsida

1.麻黃目 Ephedrales
⑩麻黃科 Ephedraceae
2.買麻藤目 Gnetales
⑪買麻藤科(倪藤科) Gnetaceae
3.千歲蘭目
⑫千歲蘭科

分綱各論

一、蘇鐵綱 Cycadopsida

綱特徵: 常綠木本植物,莖幹粗壯,常不分枝。葉螺鏇狀排列,有鱗葉及營養葉,二者相互成環著生;鱗葉小,密被褐色氈毛;營養葉大,羽狀深裂,集生於樹幹頂部。孢子葉球亦生於莖頂,雌雄異株。遊動精子有多數纖毛。染色體:X=8、9、11、13。
1. 蘇鐵目 Cycadales 現存的僅有1科,共9屬,約110種,分布於南、北半球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其中4屬產美洲、2屬產非洲、2屬產大洋洲、1屬產東亞。我國僅有鐵樹屬(Cycas),8種。
01. 蘇鐵科 Cycadaceae 科特徵:常綠喬木,樹皮有粘液道,葉通常為一回羽狀複葉,螺鏇狀排列,呈“棕櫚狀”雌雄異株,球花單生樹幹頂部。種子核果狀,外種皮肉質,中種皮木質,內種皮膜質,子葉2,常在頂端聯合,有9屬約110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有1屬8種。代表植物:鐵樹 Cycas revoluta Thunb

二、銀杏綱 Ginkgopsida

現代殘留的僅銀杏(Ginkgo biloba)一種。葉有發達的二叉分枝葉脈,葉上著生種子或雄蕊的花葯,類似蕨類葉的形態,可見有鞭毛的精子等顯著的古老性狀。以其乾直枝短,曾被認為和松柏類針葉樹類(Coniferopsidn)近緣,但是近年來認為它和蘇鐵近緣(Cycas)的見解占有力地位。
1. 銀杏目 Ginkgoales
目特徵:胚珠完全裸露, 受精後在裸露中發育成種子(無保護)。精細胞具纖毛, 能夠借水而遊動(低等植物生殖多離不開水)。葉脈為二叉狀葉脈(類似蕨類、苔蘚植物的脈)。
02. 銀杏科 Ginkgoaceae
特徵同目特徵
代表植物:銀杏Ginkgo biloba Linn.04. 松科 Pinaceae

3. 松杉綱(球果綱) Coniferopsida

特徵:
木本,莖多分枝,常有長短枝之分,具樹脂道。葉單生或成束,針形、鱗形、鑽形、條形或刺形,螺鏇狀著生 或互動對生或輪生 。
孢子葉球常排列成球果狀,單性,同株或異株。精子無鞭毛。
松杉綱為現存裸子植物中種類最多、經濟價值最大、分類最廣的1個類群,有4科44屬約400 餘種,我國有3科,23屬,約150種。
1. 松杉目 Pinales
目特徵:
雌球花由多牧珠鱗組成。
雌球花發育成球果,珠鱗—種鱗。胚珠受精後,珠鱗緊閉,藉以保護胚珠發育成種子,種子成熟後種鱗張開,種子脫落和散布。
精細胞無鞭毛,可藉助水受精。
03. 南洋杉科 Araucariaceae
科特徵:
葉錐形、鱗形、寬卵形或披針形,葉與種鱗螺鏇狀排列或交叉對生,種鱗與苞鱗合生。球花雌雄異株,稀同株;雄球花圓柱形,有雄蕊多數,每雄蕊有4-20個懸垂的花葯,排成內外兩列,花粉無氣囊;雌球花橢圓形或近球形,由多數螺鏇狀排列的苞鱗組成,苞鱗上面有一與其合生的珠鱗(大孢子葉);胚珠與珠鱗合生或珠鱗不發育,胚珠離生;球果熟時苞鱗木質或革質;種子扁平無翅或兩側有翅或頂端具翅,子葉2,稀4枚 。
代表植物:
南洋杉屬 Araucaria Juss
南洋杉 Araucaria cunnunghamia Sweet
種特徵:
又名異葉南洋杉。為常綠喬木。樹高可達60米,一般為20-30米,樹冠塔形,枝條輪生,小枝柔韌,水平伸展或稍下垂。葉錐狀稍彎,螺鏇覆瓦狀排列,小枝及葉片可維持5年以上不脫落。
南洋杉原產於大洋洲的諾福克島及澳大利亞東北部諸島,我國有引種栽培。由於其幼年植株端莊秀麗,枝條層次規則,葉片嫩綠柔和,給人以整齊高雅、輕柔生、舒適之感。 常用於盆栽,置門前兩側、主度台行列布景或美化展廳、會議室等處。大樹如塔,雄偉壯麗,適宜於花壇中心、庭院、公園、水濱及建築物前等處。行植呀孤植均宜,為展示熱帶風光的優美樹種,風行於世界各地。同屬約18種,我國引入栽培的月大葉南洋杉、肯氏南洋杉等約6種,均為常綠喬木,樹形塔狀供觀賞 。
松科
特徵:葉針形或條形,葉與種鱗螺鏇狀著生,種鱗與苞鱗離生,種鱗內種子數2。裸子植物門種類最多的1科,約占全部裸子植物的1/3。常綠或落葉(金錢松與落葉松)喬木,樹幹端直,枝不規則互生或輪生;小枝互生或對生(稀輪生),或兼有生長緩慢的距狀短枝(金錢松、落葉松、雪松),或有極度退化而不明顯的短枝(松樹)。葉、芽鱗、雄蕊、苞鱗、珠鱗和種鱗均螺鏇狀排列。葉線形或針形;線形葉扁平,稀四棱形,在長枝上散生,在短枝上呈簇生狀;針形葉2~5針成一束,著生於退化的短枝頂端,基部包有膜質葉鞘。花單性,雌雄同株,雄球花單生葉腋(稀苞腋)或枝頂,稀簇生(金錢松、油杉),具多數雄蕊,每雄蕊具2花葯,藥室縱裂、橫裂或斜裂,花粉的兩側有顯著的氣囊或無氣囊(落葉松、黃杉),或具退化氣囊(鐵杉組);雌球花由多數苞鱗和珠鱗組成,每珠鱗的腹(上)面基部著生兩枚倒生胚珠,受精後珠鱗迅速增大發育成種鱗。球果直立或下垂,當年成熟或翌年(稀第三年)成熟;種鱗扁平,木質,稀近革質,宿存或熟後脫落(冷杉、雪松、金錢松);苞鱗生於種鱗的背面,彼此離生,僅基部合生,較長而外露或不露出,或短小而位於種鱗基部;種子具膜質長翅,稀無翅或近無翅(個別松樹),下面有樹脂囊或無;胚具2~16枚子葉,發芽時出土,稀不出土(油杉)。松科植物染色體少,基數基本一致,x=12,稀為13。
杉科 Taxodiaceae
科特徵:
葉披針形、鑽形、條形或鱗形;葉與種鱗螺鏇狀著生(除水杉),種鱗與苞鱗半合生,種鱗內種子數2-9。
· 常綠或落葉喬木;葉針狀、鱗片狀或線形,螺鏇排列或互動對生(水杉屬);
· 球花單性同株,雄球花頂生或腋生,有時排成疏散的圓錐花序狀,由多數的螺鏇排列或互動對生的雄蕊組成,每1雄蕊有花葯(2-)3-4(-9)個,花粉無氣囊;雌球花頂生,有多數的螺鏇狀排列或互動對生的珠鱗(大孢子葉)與苞鱗組成,二者半合生或合生,或苞鱗退化,每一珠鱗內有胚珠2-9顆;
· 球果木質或革質,珠鱗發育為種鱗,頂部增厚;種子小,常有翅;子葉2-9枚。
柏科 Cupressaceae
科特徵:
葉鱗形或刺形,葉與種鱗互動對生或輪生,種鱗與苞鱗合生種鱗內種子1-多數。
· 常綠喬木或灌木。葉交叉對生或3~4片輪生,形小,鱗形緊覆小枝之上,或刺形多少開展,基部下延或有關節,或同一樹上兼有兩型葉。鱗葉枝扁平、圓或四棱形。
· 球花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單生枝頂或葉腋;
· 雄球花由交叉對生或輪生的雄蕊組成,雄蕊具細短的花絲及寬而盾狀的藥隔,有3~6花葯,花粉球形,無氣囊,內壁厚,外壁薄或厚(Libocedrus),表面具有不均勻散布的顆粒,除圓柏屬具一不明顯的小圓孔外,其他各屬均無萌發孔;
· 雌球花有3~16枚交叉對生或輪生(每輪3~4枚)的種鱗,全部或部分珠鱗的腹面基部有1至多數直立,稀胚珠生於珠鱗之間(刺柏屬),珠鱗全部或部分發育成種鱗;苞鱗與珠鱗完全合生,僅頂端多少分離。
· 球果圓球形,卵圓形或圓柱形,當年或翌年成熟;種鱗扁平或盾形,彼此覆瓦狀倚狀或鑷合狀靠合,木質或近革質,熟時彼此離開或展開,或肉質、熟時彼此不離開或僅頂端微離開,發育種鱗有1至多粒種子;
· 種子具2或 3窄翅或無翅,或上端有一長一短的膜質翅;胚具2枚(稀5~6枚)子葉。染色體基數x=11,稀12。
2. 羅漢松目 Podocarpales
目特徵:
僅羅漢松科一科。
07. 羅漢松科 Podocarpaceae
科特徵:
分布於東亞和南半球的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我國有13種,產長江以南各省區,種子含油,供制肥皂用或經處理後供食用。常綠喬木或灌木;葉線形至長橢圓形,全緣,稀為鱗片狀,螺鏇排列或互動對生或近對生;球花雌雄異株,腋生,單生或成束生於小枝之頂;雌球花有多數雄蕊,螺鏇排列,花葯2室,花粉有氣囊;雌球花單生葉腋或枝頂,基部數枚苞片的腋內無胚珠,頂端1枚苞片發育成囊狀的珠套,內有1枚胚球,花後珠套增厚成肉質的假種皮;苞片發育成肉質的種托或不;種子當年成熟;核果狀,全為肉質假種皮所包,生於肉質或非肉質的種托上。
3. 三尖杉目 Cephalotaxales
目特徵:
僅三尖杉科一科。
08. 三尖杉科(粗榧科) Cephalotaxaceae
科特徵:
常綠喬木或灌木;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互動對生或近對生,在側枝上基部扭轉而排成2列,背面有白粉帶2條,中脈上面凸起;球花單性異株或同株;雄球花6-11聚成頭狀,腋生,有多數螺鏇狀排列的苞片,每一花生於一膜質的苞腋內,有雄蕊4-16,每一雄蕊有2-4(多為3)花葯,藥隔三角形,花粉無氣囊;雌球花有多對互動對生的苞片(大孢子葉)組成,頂端數對苞片腋內有2枚胚珠,基部苞片成珠托,花後胚珠1枚發育成種子,珠托發育成肉質假種皮,包圍種子;種子核果狀,圓球形或長圓球形;子葉2枚。
代表植物:
粗榧 Cephalotaxus sinesis Li.
4. 紅豆杉目 Taxales
目特徵:
僅紅豆杉科一科。
09. 紅豆杉科(紫杉科) Taxaceae
科特徵:
常綠灌木或喬木;樹皮紅褐色,有樹脂管;葉互生,稀互動對生,常2列,針形、線形或鱗片狀;球花單性異株,很少同株;雄球花單生葉腋或為小的穗狀花序或頭狀花序集生枝頂;雄蕊多數,有3-9個花葯,輻射狀或偏向一側,花粉無氣囊;雌球花腋生,單生或成對著生,具多數覆瓦狀排列或互動對生的苞片(大孢子葉),基部苞片退化,腋內無胚珠,頂部苞片發育為杯狀、盤狀或囊狀的珠托,內有胚珠1枚,花後珠托發育成假種皮,全包或半包著種子;種子核果狀或堅果狀;子葉2枚。
代表植物:
紅豆杉Taxus chinensis (Pilg.) Rehd 4.
紅豆杉科 (Taxaceae),裸子植物門的1科,又名紫杉科。常綠喬木或灌木,葉線形或披針形,直或微彎,螺鏇狀排列或互動對生,葉柄常扭轉,多少排成二列,上面中脈明顯或不明顯,下面沿中脈兩側各有1條氣孔帶,葉內有樹脂道或無。本科植物生長緩慢,材質堅實,硬度大,韌性強,結構細緻,紋理均勻,耐腐性強,為制高級家具、細木工、雕刻及文化體育用具等優質良材。

4.買麻藤綱(蓋子植物綱) Gnetopsida

綱特徵:
本綱為灌木、藤木,稀為喬木,主要特點是:次生木質部具有導管;花有類似花被的構造,故有人稱為蓋子植物綱(Chlamydospermae);本綱是裸子植物中最進化的類型,它最接近於被子植物。但尚無子房,所以還不是真正的被子植物。也不是被子植物的祖先,它在木質部、花、胚珠和繁殖器官等方面與被子植物的雙子葉植物並行演化,並達到了高度發展。
本綱主要有三個現生屬,即Ephedra L.(麻黃)、Gnetum L.(買麻藤)和Welwitschhia Hook(百歲蘭)。麻黃是典型的旱生植物。其劃分在第三紀地層中已有發現。
1. 麻黃目 Ephedrales
目特徵:
本目只有一科麻黃科。
10. 麻黃科 Ephedraceae
科特徵:
該科植物為多分枝的灌木、亞灌木或呈草本狀,植株通常矮小,高5~100(~200)厘米,稀高達5~8米;或為纏繞灌木,莖直立或匍匐,次生木質部中有導管;小枝對生或輪生,綠色,具節,節間有多條細縱槽紋。
葉退化成膜質,2~3片在節上對生或輪生,約1/2或2/3合生成鞘,上部呈三角狀裂齒,稀成絲狀而長達1厘米。雌雄異株,稀同株,球花卵圓形或橢圓形,生枝頂或葉腋,具2~8對互動對生或輪生(每輪3枚)膜質苞片;雄球花單生或數個叢生,或3~5個組成複穗花序,每苞腋生1雄花,雄花具膜質、僅頂端分離的假花被,雄蕊2~8,花絲連合成1~2束,花葯1~3室,花粉橢圓形,具不同數目的縱肋和凹谷,縱肋逐漸向兩端匯合,但不連線,無萌發孔;雌球花僅頂端1~3枚苞片,腋部生有雌花,雌花具革質、囊狀假花被,胚珠上部有膜質花被延長的珠被管,從假花被管伸出。雌球花發育後苞片增厚成肉質、紅色或橘紅色,稀為膜質,假花被發育成革質假種皮;種子具肉質或粉質胚乳。麻黃屬植物的染色體基數=7,14,18。
2. 買麻藤目 Gnetales
目特徵:
常綠木質大藤本,稀為直立灌木或喬木,莖節由上下兩部接合而成,呈膨大關節狀,下部頂端具有宿存環狀總苞片,在幼枝上明顯,在老枝則僅有痕跡。單葉對生,有葉柄,無托葉;葉片革質或半革質,平展具羽狀葉脈,小脈極細密呈纖維狀,極似雙子葉植物。花單性,雌雄異株,稀同株;球花伸長成細長穗狀,具多輪合生環狀總苞(由多數輪生苞片癒合而成,;雄球花穗單生或數穗組成頂生及腋生聚傘花序,著生在小枝上,各輪總苞緊密排列不露花穗軸或少為疏離而露出增長的花穗軸,每輪總苞有雄花20—80,緊密排列成2—4輪,花穗上端常有一輪不育雌花,雄花具杯狀肉質假花被,假花被基部漸細,上部漸寬平,雄蕊通常2,稀l,伸出假花被之外,花絲合生,上端有時稍分離,花葯1室,花粉圓,具細微棘突;雌球花穗單生或數穗組成聚傘圓錐花序,通常側生於老枝上,每輪總苞有雌花4一12,雌花的假花被囊狀,緊包於胚珠之外,胚珠具兩層珠被,內珠被的頂端延長成珠被管,自假花被頂端開口伸出,外珠被分化為肉質外層與骨質內層,肉質外層與假花被合生並發育成假種皮。種子核果狀,包於紅色或桔紅色肉質假種皮中,胚乳豐富,肉質;子葉2枚,發芽時出土。
本目僅1科1屬,共30餘種,分布於亞洲、非洲及南美洲等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以亞洲大陸南部,經馬來群島至菲律賓群島為分布中心。我國有1科1屬7種。莖皮富含纖維,為織麻袋、漁網、纜索等原料。種子可炒食或榨油供食用或作機器潤滑油。
買麻藤科
科特徵:
常為常綠木質藤本,木質部有導管,節膨大。單葉對生,全緣,革質,具羽狀網脈。球花單性,雌雄異珠,稀同株,輪生於有節的花軸上,成穗狀花序,具多輪由多數苞片合生而成淺杯狀總苞;雄球花穗各輪總苞內有多數雄花,緊密排成2_4輪,上端常具l輪不育的雌花,雄花具杯狀假花被,雄蕊常2枚,花絲合生;雌球花穗各輪總苞內有4_12朵雌花,假花被囊狀,緊包於胚珠之外,胚珠具兩層珠被,內珠被頂端延長成珠被管,自假花被頂端開口處伸出,外珠被分化為肉質外層和骨質內層,假花被發育為假種皮。種子核果狀,包於紅色或桔紅色的假種皮中。胚乳豐富,子葉2枚。
僅有買麻藤屬(Gnetum)1屬,35種,分布於亞洲、非洲及南美洲等熱帶、亞熱帶地區。我國有10種,分布於華南等地區。已知藥用8種。
代表植物:
買麻藤(倪藤) Gnetum montanum Markgr.
木質大藤本,長達15米或更長,具膨大的節部。葉對生,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0~25厘米,寬4~11厘米,頂端漸尖或鈍而具小尖頭,基部圓或寬楔形,全緣;側脈羽狀,8~13對;葉柄長8~15毫米。花雌雄異株,稀同株;雄球花序具單歧或二歧分枝,每歧雄花穗長2~3厘米,具13~17輪環狀總苞,每輪總苞內有雄花25~45朵,排成2層;雄蕊2或1,基部為肥厚的假花被所承托,花葯1室,花絲合生;雌球花序著生在老枝上,單歧或多歧分枝,每穗長2~3厘米,每輪總苞內含雌花5~8朵;假花被囊狀,胚珠具2層珠被,內珠被上端延伸成珠被管伸出假花被外。成熟種子核果狀,長圓形或卵圓形;長1.5~2厘米,外被紅色假種皮;種柄長2~5毫米。
分布廣東、海南、廣西及雲南南部。亞洲東南部及南部也有。生於中、低海拔森林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