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步式利潤

多步式利潤

多步式利潤表是通過對當期的收入、費用、支出項目按性質加以歸類,按利潤形成的主要環節列示一些中間性利潤指標,如主營業務利潤、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淨利潤,分步計算當期淨損益。

簡介

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的報表。例如,反映1月1日至12月31日經營成果的利潤表,由於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間的情況,所以,又稱為動態報表。有時,利潤表也稱為損益表、收益表。

利潤的計算,依次包括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淨利潤三個層次(指標)。

目錄

利潤表簡介 利潤表編制原理 利潤編制步驟。

套用介紹

新準則下的利潤表

利潤表主要提供有關企業經營成果方面的信息。通過利潤表,可以反映企業一定會計期間的收入實現情況,即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有多少、實現的其他業務收入有多少、實現的投資收益有多少、實現的營業外收入有多少等等;可以反映一定會計期間的費用耗費情況,即,耗費的主營業務成本有多少、主營業務稅金有多少、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各有多少、營業外支出有多少等等;可以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成果,即,淨利潤的實現情況,據以判斷資本保值、增值情況。將利潤表中的信息與資產負債表中的信息相結合,還可以提供進行財務分析的基本資料,如將賒銷收入淨額與應收賬款平均餘額進行比較,計算出應收賬款周轉率;將銷貨成本與存貨平均餘額進行比較,計算出存貨周轉率;將淨利潤與資產總額進行比較,計算出資產收益率等,可以表現企業資金周轉情況以及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水平,

便於會計報表使用者判斷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作出經濟決策。

利潤表分項列示了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對外投資等所取得的各種收入以及與各種收入相對應的費用、損失並將收入與費用、損失加以對比結出當期的淨利潤。這一將收入與相關的費用、損失進行對比,結出淨利潤的過程,會計上稱為配比。其目的是為了衡量企業在特定時期或特定業務中所取得的成果,以及為取得這些成果所付出的代價,為考核經營效益和效果提供數據。比如分別列示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並加以對比,得出主營業務利潤,從而掌握一個企業主營業務活動的成果。配比是一項重要的會計原則,在利潤表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通常,利潤表主要反映以下幾方面的內容:(1)構成主營業務利潤的各項要素。從主營業務收入出發,減去為取得主營業務收入而發生的相關費用、稅金後得出主營業務利潤。(2)構成營業利潤的各項要素。營業利潤在主營業務利潤的基礎上,加其他業務利潤,減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後得出。(3)構成利潤總額(或虧損總額)的各項要素。利潤總額(或虧損總額)在營業利潤的基礎上加(減)投資收益(損失)、補貼收入、營業外收支後得出。(4)構成淨利潤(或淨虧損)的各項要素。淨利潤(或淨虧損)在利潤總額(或虧損總額)的基礎上,減去本期計入損益的所得稅費用後得出。

在利潤表中,企業通常接各項收入、費用以及構成利潤的各個項目分類分項列示。也就是說收入按其重要性進行列示,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費用按其性質進行列示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其他業務支出營業外支出、所得稅等;利潤按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淨利潤等利潤的構成分類分項列示。

利潤表一般有表首、正表兩部分。其中表首說明報表名稱編制單位、編制日期、報表編號、貨幣名稱、計量單位等;正表是利潤表的主體,反映形成經營成果的各個項目和計算過程,所以,曾經將這張表稱為損益計算書。

利潤表正表的格式一份有兩種:單步式利潤表和多步式利潤表。單步式利潤表是將當期所有的收入列在一起然後將所有的費用列在一起兩者相減得出當期淨損益。多步式利潤表是通過對當期的收入、費用、支出項目按性質加以歸類,按利潤形成的主要環節列示一些中間性利潤指標,如主營業務利潤、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淨利潤,分步計算當期淨損益。

在我國,利潤表採用多步式,每個項目通常又分為“本月數”和“本年累計數‘兩欄分別用列。”本月數’欄反映各項目的本月實際發生數;在編報中期財務會計報告時,填列上年同期累計實際發生數;在編報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時,填列上年全年累計實際發生數。如果上年度利潤表與本年度利潤表的項目名稱和內容不相一致,則按編報當年的口徑對上年度利潤表項目的名稱和數字進行調整,填入本表“上年數”欄。在編報中期和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時,將“本月數”欄改成“上年數”欄。本表“本年累計數”欄反映各項目自年初起至報告期末止的累計實際發生數。多步式利潤表主要分四步計算企業的利潤(或虧損)。第一步,以主營業務收入為基礎,減去主營業務成本和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計算主營業務利潤;第二步,以主營業務利潤為基礎,加上其他業務利潤,減去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計算出營業利潤;第三步,以營業利潤為基礎,加上投資淨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減去營業外支出,計算出利潤總額;第四步,以利潤總額為基礎,減去所得稅,計算淨利潤(或淨虧損)。

項 目

一、主營業務收入

減:主營業務成本

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二、主營業務利潤(虧損以“—”號填列)

加:其他業務利潤(虧損以“—”號填列)

減:營業費用

管理費用

財務費用

三、營業利潤(虧損以“—”號填列)

加: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損失以“—”號填列)

投資收益(損失以“—”號填列)

補貼收入

營業外收入

減:營業外支出

四、利潤總額(虧損以“—”號填列)

減:所得稅

五、淨利潤(虧損以“—”號填列)

補充資料:

非 常 項 目

1、出售、處置部門或被投資單位所得收益

2、自然災害發生的損失

3、會計政策變更增加(或減少)利潤總額

4、會計估計變更增加(或減少)利潤總額

5、債務重組損失

6、其他

編制利潤表的步驟

1、根據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總帳及明細賬,並進行賬賬核對、賬實核對及賬證核對。

2、保證所有會計業務均入賬的前提下,編制試算平衡表,檢察會計賬戶的正確性,為編制會計報表作準備。

3、依據試算平衡表損益類賬戶的發生額,結合有關明細賬戶的發生額,計算並填列利潤表的各項目。

4、檢驗利潤表的完整性及正確性,包括表頭部分的填制是否齊全、各項目的填列是否正確、各種利潤的計算是否正確。

5、有關人員簽字蓋章。

利潤表編制原理

利潤表編制的原理是"收入-費用=利潤"的 會計平衡公式和收入與費用的配比原則。

在生產經營中 企業不斷地發生各種費用支出,同時取得各種收入,收入減去費用,剩餘的部分就是企業的盈利。取得的收入和發生的相關費用的對比情況就是企業的經營成果。如果企業經營不當,發生的生產經營費用超過取得的收入,企業就發生了虧損;反之企業就能取得一定的利潤。會計部門應定期(一般按月份)核算企業的經營成果,並將核算結果編製成報表,這就形成了利潤表。

利潤編制步驟

計算利潤時,企業應以收入為起點,計算出當期的利潤總額和淨利潤額。其利潤總額和淨利潤額的形成的計算步驟為:

(1)以主營業務收入減去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計算主營業務利潤,目的是考核企業主營業務的獲利能力。

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淨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其中:

主營業務淨收入=主營業務收入-銷售退回-銷售折讓、折扣

上述公式的特點是: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與主營業務直接有關,先從主營業務淨收入中直接扣除,計算出主營業務利潤。

(2)從主營業務利潤和其他業務利潤中減去 管理費用、營業費用和 財務費用,計算出企業的營業利潤,目的是考核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獲利能力。

營業利潤=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管理費用-營業費用-財務費用

上述公式的特點是:主營業務利潤和其他業務利潤減去管理費用、營業費用和財務費用後,得出的營業利潤近似淨利的概念。公式中,將管理費用、營業費用和財務費用作為營業利潤的扣減 項目,意味著不僅主營業務應負擔管理費用、營業費用和財務費用,其他業務也應負擔管理費用、營業費用和財務費用。

(3)在營業利潤的基礎上,加上投資淨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支淨額,計算出當期利潤總額,目的是考核企業的綜合獲利能力。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淨收益+營業外收支淨額+補貼收入

其中,

投資淨收益=投資收益-投資損失

營業外收支淨額=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4)在利潤總額的基礎上,減去 所得稅,計算出當期淨利潤額,目的是考核企業最終獲利能力。

多步式利潤表的優點在於,便於對企業利潤形成的渠道進行分析,明了盈利的主要因素,或虧損的主要原因,使管理更具有針對性。同時也有利於不同企業之間進行比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