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寶鄉

多寶鄉

多寶鄉是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下轄的一個鄉。位於都昌縣西北部,南、西、北三面瀕鄱陽湖,與廬山遙遙相對,與星子縣城隔湖相望。開都昌之門戶,扼蠡水之咽喉。境內有蔣公嶺、老爺廟等名勝古蹟。距縣城19公里,面積69平方公里,人口1.73萬,均為漢族江右民系。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因多寶寺得名。境內原有一寺,建於明初,現位於寺前村,因冀神賜寶,取名“多寶”。建國前夕屬環山區左蠡鄉。建國初屬第二區左里、多寶、長平、楓樹等鄉。1958年屬左里公社。1962年從左里公社分出設多寶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116平方千米,人口1.7萬,均為漢族江右民系

地理位置

多寶鄉總面積116平方公里,現有人口1.7萬,耕地面積1.8萬餘畝,轄11個村委會,102個自然村。其中3個自然村的村民屬於少數民族中的回族。該鄉交通十分便利,水路可通南昌、鄱陽湖各縣及長江流域各大中城市;陸路可達九景高速、昌九高速公路、京九鐵路等。

行政區劃

轄寶橋村、洛陽村、羅壠村、多寶村、寺前村、昭興村、仁義村、長平村、金沙村、楓樹村、周倉村11個村委會和水產場、農場。境內定江王廟與廬山隔水相望,威名遠揚。

經濟概況

農業以種植水稻、棉花、油菜、小麥、芝麻為主,漁業為輔。多寶的蔓荊子,藥典上稱作“都荊子”,具有散風、清熱、止痛的功能,是驅頭風、止頭痛、治風濕痹痛的名貴藥材。著名醫學家李時珍曾遊歷多寶西山,在《本草綱目》中說蔓荊子為上品,味苦、微寒、無毒,主治筋骨寒熱,溫痹拘攣,明目堅齒,利九竊、去百蟲,久服輕身耐老。蔓荊子適宜生長在沙山上。多寶鄉政府將沙山分到各村委開發管理,鼓勵他們在管理好野生蔓荊子的同時,大力發展扦插,種植蔓荊子。
全鄉調整農業結構,又開闢了新的藥材基地,種植了丹參、玄胡、白朮、車前子、玄參等藥材,還和江西中醫學院合作開發出“蔓荊子”保健藥枕,並通過省級鑑定,投放市場,效果頗佳。藥材生產已成為該鄉支柱產業。種植面積近年可發展到20000多畝。鄉政府已規劃建“藥材一條街”。
多寶鄉山水秀麗、風物宜人。威名遠揚的定江王廟與避暑勝地廬山隔水相望。廟內有定江王塑像,廟傍有朱元璋的“點將台”、“插劍池”和親筆題寫的“水面天心”等古蹟。鄉政府從多寶的實際出發,構想在西山湖邊引資興建湖濱浴場,開闢一個旅遊避暑勝地。多寶鄉扼蠡水之咽喉,是江西的水上關津要塞,攬湖山之勝景,是著名的旅遊觀光勝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