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溫動物

外溫動物,又叫冷血動物,變溫動物。是指體溫隨著外界溫度改變而改變的動物。

基本信息

又叫冷血動物,變溫動物。體溫隨著外界溫度改變而改變的動物,叫做外溫動物。如魚、蛙、蛇等。外溫動物又稱冷血動物,地球上的動物大部分都是 冷血動物.冷血動物並不是需要寒冷,而是其體溫與其所生活的環境類似,例如蚯蚓的體溫等於所住的土壤 的溫度;魚的體溫等於其四周的水溫.這一類動物的體 溫是隨著環境溫度的改變而改變,所以,以外溫動物的專有名詞來形容其可變的體溫,最能敘述其真義.
所有的動物,除了鳥類和哺乳類外,都是外溫動物,它們的體溫是隨著環境而改變.此意並非說它們絕不能控制它們的體溫,它們能藉由尋找涼爽或溫暖的環境來改變自己的體溫,而不能直接的控制自己的體溫,即 它們缺乏維持一定體溫的生理機能.
魚類,兩生類及爬蟲類等,因未具體溫調節機制,故體溫不易保持一定而會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稱為外溫動物(Poikilothermic animal),也稱「外溫動物」 (ectotherms),其意為體溫來自外界之意。這類動物不僅代謝率較低,其身體之隔熱效果亦差。故其體溫的維持並不是靠著代謝所獲取之能量。
外溫動物通常在外界溫度的改變時,常靠調整自己的行為來適應環境,而不會任憑環境擺布。這種行為方式稱為行為體溫調節(behavioral temperature regulation)。例如蜥蜴到處移動尋找溫暖地方棲身;必要時,以最大體表面積暴露於太陽下,以吸收紅外線的熱量;或靠著已烤熱的岩石,藉傳導獲得熱量。
蚊子為冷血動物,因此它的新陳代謝過程、生活史、壽命以及生殖營養周期,均受制於環境的溫度。它們無法控制自身的溫度,但在低溫之下,卻可減緩其代謝過程而生存。大多數蚊種其發育之平均最適溫,約在25~27度。在10度之低溫或超過40度之高溫,其發育完全停止,且死亡率甚高。蚊子的呼吸器官為氣管系統。因此,一般對乾燥特別敏感,所以室內的蚊子常集中於有足夠濕氣的地方,而外棲性之蚊子,多停留於近地面的植物上。因此,適當的雨量及日照將加速外棲性蚊子的大量孳生。由此可知,蚊子的生長環境、溫度、雨量均是影響蚊子生存的主要因素。登革熱必須靠病媒蚊才能將病毒傳播出去,而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是台灣地區傳播登革熱病毒的主要禍首。換句話說,只要有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的地方,我們就將深受登革熱的威脅,因此,要消除登革熱就必須先了解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的型態特徵、生態事項與孳生環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