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局

外匯局

外匯局,即國家外匯管理局,為副部級國家局,內設綜合司、國際收支司、經常項目管理司、資本項目管理司、管理檢查司、儲備管理司、人事司(內審司)7個職能司和機關黨委。設定中央外匯業務中心、信息中心、機關服務中心、《中國外匯》雜誌社4個事業單位。2015年1-12月,我國國際收支口徑的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收入147996億元,支出124938億元,順差23058億元。按美元計價,2015年1-12月,我國國際收支口徑的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收入23743億美元,支出20048億美元,順差3695億美元。

基本信息

主要職責

外匯局

(一)研究提出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和防範國際收支風險、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政策建議;研究落實逐步推進人民幣

資本項目可兌換、培育和發展外匯市場的政策措施,向中國人民銀行提供制訂人民幣匯率政策的建議和依據。

(二)參與起草外匯管理有關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草案,發布與履行職責有關的規範性檔案。

(三)負責國際收支、對外債權債務的統計和監測,按規定發布相關信息,承擔跨境資金流動監測的有關工作。

(四)負責全國外匯市場的監督管理工作;承擔結售匯業務監督管理的責任;培育和發展外匯市場。

(五)負責依法監督檢查經常項目外匯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依法實施資本項目外匯管理,並根據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不斷完善管理工

作;規範境內外外匯賬戶管理。

(六)負責依法實施外匯監督檢查,對違反外匯管理的行為進行處罰。

(七)承擔國家外匯儲備、黃金儲備和其他外匯資產經營管理的責任。

(八)擬訂外匯管理信息化發展規劃和標準、規範並組織實施,依法與相關管理部門實施監管信息共享。

(九)參與有關國際金融活動。

(十)承辦國務院及中國人民銀行交辦的其他事宜。

改革核銷制度

為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支持涉外經濟穩步發展,進一步推進貿易便利化,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發布《關於實施進口付匯核銷制度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決定自2010年12月1日開始推廣實施進口付匯核銷制度改革。

進口付匯核銷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為:企業的正常業務無需再辦理現乘銷手續,貿易項下對外支付得到極大便利;取消銀行為企業辦理進口付匯業務的聯網核查手續,減輕銀行負擔,便利銀行日常業務操作等。

國家外匯管理局3日發布報告稱,今年我國國際收支仍有望保持基本平衡,但順差規模較上年可能有所增加,同時,多種因素將加劇我國跨境資本流動波動,甚至不排除引發階段性的資本集中流出。

《2012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稱,今年,國內外經濟和金融運行企穩,將有利於穩定我國外部需求,吸引長期資本流入;主要發達經濟體繼續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境內外正利差將刺激套利資本流入我國,重新激發境內“資產本幣化、負債外幣化”的財務運作。

報告說,今年世界經濟將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期,經濟持續低速增長、金融去槓桿化延續、貿易保護主義明顯抬頭等,將抑制我國擴大出口和吸引外資;同時,我國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著力擴大內需,穩步增強消費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進口增長有望加速。

報告提出,但今年國內外經濟復甦出現反覆、已開發國家巨觀經濟政策轉向、主權債務問題惡化或地緣政治衝突激化等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較多,將加劇我國跨境資本流動波動,甚至不排除引發階段性的資本集中流出。

根據報告,2012年,我國國際收支狀況繼續改善,初步形成“經常項目順差、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的國際收支平衡新格局。其中,經常項目順差1931億美元,與GDP之比為2.3%,仍保持在國際認可的合理範圍之內;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168億美元,為亞洲金融危機以來首次逆差,主要是非直接投資項目逆差較大,反映了境內主體境外資產運用的增加和對外負債的減少。跨境資本流向變化明顯,資本和金融項目在第一季度呈現順差,第二、三季度轉為逆差,第四季度又重現順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