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劉寨

1999年,夏劉寨村“兩委”和村民經過反覆醞釀,決定推行土地集約經營,發展規模高效農業,以星源農業科技開發公司為運作平台,通過“摁手印”、定“契約”方式,集中土地500畝,與農業科技部門合作發展良種繁育。 生產規模化:實現農業發展由主要依賴自然生產向發展設施農業轉變。 啟示三:生產規模化,是實現農業增收增效的重要前提。

夏劉寨模式

土地集約化:實現農業經營由分散式家庭承包經營向集約化適度規模經營轉變。1999年,夏劉寨村“兩委”和村民經過反覆醞釀,決定推行土地集約經營,發展規模高效農業,以星源農業科技開發公司為運作平台,通過“摁手印”、定“契約”方式,集中土地500畝,與農業科技部門合作發展良種繁育。2008年,第一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公司通過續簽承包契約,實現土地經營權流轉由500畝擴大到全村5000畝,發展高效規模農業,實現每畝增收近200元,徹底改變傳統農業“弱、小、散”現狀。2011年,實現村集體收入1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000餘元。
農業企業化:實現農業增效由主靠土地和勞動力要素投入向科技和資本投入轉變。實行“村企合一”運行模式,依託村農業科技開發公司,整合科技、人才、資本等要素優勢,形成生產、加工、流通相銜接的農業產業化鏈條,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夏劉寨村從1999年創辦星原農業科技開發公司開始,經過多年經營,已發展成為擁有資產1000多萬元的宿州市化東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下轄建築安裝、農業開發、食品加工、畜禽養殖、手套加工五個子公司。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的農民,既可以選擇自主創業,又可以選擇公司就業,有效化解農村“地該怎么種、錢從何處來、人往哪裡去”的難題。
生產規模化:實現農業發展由主要依賴自然生產向發展設施農業轉變。夏劉寨村堅持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開發和產業化經營,以農業科技化推動農業設施化,與安徽農業大學、中科院、省農科院、上海交大等7家科研院校建立合作關係,實行農業生產由專家指導,專家技術由農民實驗,先後實施了宿州市玉米良種實驗項目、安徽省小麥攻關重點項目以及香稻原種保護與開發重點項目,良繁品種“皖麥19”、“皖麥68”、“皖麥25”,成為皖北地區小麥重要種源。延長農業產業鏈,創立“化東牌”、“乾山牌”系列品牌,夾溝香稻米、鮮糯玉米等獲得農業部有機產品和綠色食品認證。
農民組織化: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由“鬆散、家庭、作坊”式向“企業+基地+協會+農戶”型轉變。劉寨村先後成立村農機合作社、蔬菜合作社、黃桃合作社等6個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良種、統一耕種、統一管理、統一收割、統一銷售,提升了農村生產關係和競爭力;建立乾山萬畝乾雜果、糯玉米試驗、小麥良繁、香稻生產、藍莓種植科技示範等5大基地,全面實施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三新工程”,形成以農業龍頭企業為牽引、以農村合作組織為紐帶,以農業科技部門為推手,連線基地、農戶與市場等多種功能俱全的農企研、產加銷一體化的生產經營連結。
農村城鎮化:實現農村村落布局由分散、無序向合理、有序的城鎮群體結構轉變。在全市率先制定《夏劉寨村農民新村建設規劃》,加大中心村建設力度,建成集商貿、居住為一體的1.8萬㎡的商貿街,500套聯體別墅正在建設中;堅持每年拿出100多萬元發展農村公益事業,成立了農民科技培訓中心、文化藝術中心、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室,新建了敬老院、展覽館、圖書館,組建了乾山書畫院、乾山藝術團,促進了農村社區發展;投資980萬元,開山劈路修建穿山公路,開通了直達城區的公交班車。目前,夏劉寨村已完成“三改”(改水、改廁、改居)、“三通”(通路、通電、通網)、“三有”(有教、有醫、有樂)、“三化”(綠化、美化、亮化),基本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目標。
從引領農村改革“第二次飛躍”到建設新型農村“夏劉寨模式”,夏劉寨村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新農村建設,敢於以改革精神破解農村發展難題,充分釋放了農民民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
啟示一:土地集約化,是推動農業改革發展的迫切要求。夏劉寨村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壯大集體經濟,引領了農業改革與發展“第二次飛躍”。從1999年流轉土地500畝種“試驗田”,到2008年第二輪土地承包集約全村5000畝,2011年承包土地擴大到8000畝,推行“公司+基地+協會+農戶”的“四位一體”經營模式,提升了農村土地集約和農業生產綜合效應。
啟示二:農業企業化,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政策選擇。夏劉寨村實行“村企合一”模式,堅持“農民自願、利益保護、效益兼顧、循序漸進、因地制宜”原則,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農業資源開發為基礎,把分散經營的農民組織起來,從而聚集力量,裝備和武裝農業,既調整增量,擴大新經濟成長點的生產規模;也調整存量,最佳化資源組合,提高了農業生產力和競爭力。
啟示三:生產規模化,是實現農業增收增效的重要前提。夏劉寨村土地流轉,全部用於發展高效、優質、有機、生態農業,著力打造乾雜果、糯玉米、小麥良繁、香稻生產、藍莓種植“五大基地”,生產規模化催生農業基地化,進而促進了農業機械化、專業化和產業化。
啟示四:農民組織化,是促進現代農民轉型的有效途徑。夏劉寨村堅持以“農民組織”推動農民組織化,以農民科技協會為平台,大力普及農業科技知識;以農機合作社為平台,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以養殖協會、蔬菜合作社、黃桃合作社等為平台,大力培養種植、養殖能手,培養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啟示五:農村城鎮化,是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舉措。夏劉寨村按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統籌推進土地整治和村莊規劃建設,採取統一規劃、集約用地、整村治理、集中安置的方式,將4個自然村整合為1箇中心村,建成高標準的農民新村,統籌發展教育、文化、衛生、公交、商業等公益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民過上市民生活創造了良好物質條件。

夏劉寨規劃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民居住條件。夏劉寨村兩委班子通過整合村里土地資源,
解決“空心村”問題,為發展新農村,從南京農業大學請來專家,對村發展進行規劃,
把村莊劃分為生活商業集中區、旅遊培訓休閒區、生態工業及養殖業區和農田區。
興建村民集中居住小區,已建設完成二百多套,預計年底完成500套,村民全部遷入新居。
我村下一步計畫建設農民培訓基地、五星級賓館、溫泉遊樂園,修建龍王廟,把已挖好的人工湖繼續擴大,把果園建成採摘園,大力發展集觀光、休閒、培訓於一體的生態旅遊業。統籌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著重發展二、三產業,把夏劉寨建設成為集生產 、旅遊、培訓、推廣四位一體的示範性新農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