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死性外耳道炎

壞死性外耳道炎

壞死性外耳道炎是一種伴有侵襲性骨質破壞的進行性、危險性外耳道炎。多見於老年糖尿病患者或有免疫缺陷的病人。本病炎性骨質破壞可呈進行發展,常累及腮腺頜後窩、顱底、腦神經和腦組織,最終因出血、腦膜炎、腦膿腫等危及病人生命。致病菌常為綠膿桿菌。臨床表現為耳痛而且對鎮痛藥有抵抗作用。有漿液、膿性耳漏,也可伴有出血,有臭味,聽力下降,下頜關節運動障礙,全身情況隨病情加重而變壞;外耳道底壁可見肉芽,可並發腮腺炎,頜後窩感染,內耳感染,Ⅴ、Ⅵ、Ⅸ、Ⅹ、Ⅺ、Ⅻ等腦神經麻痹和腦膜炎、腦膿腫,CT顯示骨質破壞。

(圖)壞死性外耳道炎壞死性外耳道炎
壞死性外耳道炎是一種伴有侵襲性骨質破壞的進行性、危險性外耳道炎。多見於老年糖尿病患者或有免疫缺陷的病人。本病炎性骨質破壞可呈進行發展,常累及腮腺頜後窩、顱底、腦神經和腦組織,最終因出血、腦膜炎、腦膿腫等危及病人生命。致病菌常為綠膿桿菌。臨床表現為耳痛而且對鎮痛藥有抵抗作用。有漿液、膿性耳漏,也可伴有出血,有臭味,聽力下降,下頜關節運動障礙,全身情況隨病情加重而變壞;外耳道底壁可見肉芽,可並發腮腺炎,頜後窩感染,內耳感染,Ⅴ、Ⅵ、Ⅸ、Ⅹ、Ⅺ、Ⅻ等腦神經麻痹和腦膜炎、腦膿腫,CT顯示骨質破壞。

基本信息

(圖)症狀症狀

疾病名稱
壞死性外耳道炎

疾病分類
耳鼻喉科

疾病描述

壞死性外耳道炎多發生於老年糖尿病患者,系Meltzer和Klemen(1959)首次描述,因常引起外耳道骨髓炎和廣泛的進行性壞死,故有惡性外耳道炎之稱,但並非惡性腫瘤,患者除93%為糖尿病人,91%年齡在35歲以上者外,還偶見於患有營養不良症與貧血的兒童。年齡有小達5個月者,男女發病率相近,大多為單側。

疾病病因:

壞死性外耳道炎,正病因尚未確定,初步認為系免疫介導性疾病這也可以解釋糖尿病患者發病率高的原因。因為糖尿病人白細胞移行功能不良,吞噬作用延遲或有缺陷,淋巴細胞反應性降低以及調理抗體受損。所有這些因素均易使糖尿病患者感染本病,營養不良及貧血等為誘發因素致病菌為綠膿桿菌。

不良後果

(圖)表現表現

對進行性發展的外耳道炎,尤其是老年患者或經積極炕炎治療無效者,應提高警惕,詳詢病史,送膿液培養,作學血糖,糖尿糖及有關血象和營養狀況等方面的檢查,外耳道峽部底壁出現肉芽組織有助於診斷,血沉增快亦可作無診斷參考,顳骨X線斷層拍片或CT掃描可估計病變範圍或有無死骨形成。應與惡性腫瘤鑑別。

壞死性外耳道炎因常引起外耳道骨髓炎和廣泛的進行性壞死,故又稱惡性外耳道炎,但並非惡性腫瘤。

壞死性外耳道炎起病較急,耳痛與耳流膿為主要症狀。耳痛呈持續性,逐漸加劇,常放射到同側顳部。外耳道底壁骨與軟骨部交界處皮膚開始有糜爛,繼而肉芽增生;外耳道、耳廓、耳屏均可腫脹,有明顯觸痛及耳廓牽引痛。乳突部亦有腫脹與壓痛;鼓膜穿孔或壞死;但病輕者亦可不累及鼓膜與內耳。經一般抗炎治療,常無明顯療效。病情可繼續發展,向下侵犯顱底,或通過外耳道軟骨裂隙及軟骨骨組織、腮腺及鄰近的血管與神經,導致顳骨或顱底骨髓炎、多發性神經癱瘓,其中面神經受累最多見。病變波及頸靜脈孔者,則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及副神經受損。感染向前擴展可侵及顳下窩,終因引起大出血、腦膜炎、腦膿腫、腦軟化而死亡。

常見症狀

(圖)治療保護治療保護

1.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灼熱、疼痛、耳聞感,重者伴全身發熱、不適感,耳周淋巴結腫大。檢查可見外耳道瀰漫性充血、腫脹,重者外耳道狹窄,皮膚潰爛。

2.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不適和癢感,並有少量分泌物。病程長者可因外耳道皮膚增厚而聽力減退。某些慢性外耳道炎伴有奇癢的應注意與黴菌性外耳道炎相區別。

疾病危害

壞死性外耳道炎的危害又在哪些方面呢?可能比較令人震驚的就是壞死性外耳道炎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對腦部的損傷,因此及時的治療就顯得比較重要。經一般抗炎治療,常無明顯療效。病情可繼續發展,向下侵犯顱底,或通過外耳道軟骨裂隙及軟骨、骨組織、腮腺及鄰近的血管與神經,導致顳骨或顱底骨髓炎、多發性神經癱瘓,其中面神經受累最多見。病變波及頸靜脈孔者,則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及副神經受損。感染向前擴展可侵及顳下窩,終因引起大出血、腦膜炎、腦膿腫、腦軟化而死亡。

診斷治療

(圖)漿液性軟骨膜炎 漿液性軟骨膜炎

壞死性外耳道炎因常引起外耳道骨髓炎和廣泛的進行性壞死,但並非惡性腫瘤。本病多發生於老年糖尿病患者,還偶見於患有營養不良症與貧血的兒童。本病多發於一側。其致病菌常為綠膿桿菌。 本病起病較急,耳痛與耳流膿為主要症狀。耳痛呈持續性,逐漸加劇,常放射到同側顳部。外耳道底壁骨與軟骨部交界處皮膚開始有糜爛,繼而肉芽增生;外耳道、耳廓、耳屏均可腫脹,有明顯觸痛及耳廓牽引痛。乳突部亦有腫脹與壓痛;鼓膜穿孔或壞死;但病輕者亦可不累及鼓膜與內耳。經一般抗炎治療,常無明顯療效。病情可繼續發展,向下侵犯顱底,或通過外耳道軟骨裂隙及軟骨、骨組織、腮腺及鄰近的血管與神經,導致顳骨或顱底骨髓炎、多發性神經癱瘓,其中面神經受累最多見。病變波及頸靜脈孔者,則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及副神經受損。感染向前擴展可侵及顳下窩,終因引起大出血、腦膜炎、腦膿腫、腦軟化而死亡。治療惡性外耳道炎應從三方面入手:

(1)控制糖尿病;

(2)手術清創;

(3)套用抗生素

手術清創時應力求除盡所有的壞死組織,必要時可以切除耳廓及大部分顧骨。長期套用抗生素,如慶大黴素、妥布黴素、按隆吩青黴素、苯咪哇青黴素、隆甲按行頭抱菌素 等,防止假單胞菌性骨髓炎復發。高壓氧治療可以提高組織氧水平,有利於多形核白細胞 更好地發揮功能,可以作為輔助療法。儘管如此,惡性外耳道炎預後不佳,死亡率在23~67%左右。

對進行性發展的外耳道炎,尤其是老年患者或經積極炕炎治療無效者,應提高警惕,詳詢病史,送膿液培養,作學血糖,唐尿糖及有關血象和營養狀況等方面的檢查,外耳道峽部底壁出現肉芽組織有助於診斷,血沉增快亦可作無診斷參考,顳骨X線斷層拍片或CT掃描可估計病變範圍或有無死骨形成。應與惡性腫瘤鑑別。

受應控制糖尿病,給予強力有效的抗生素治療。如妥布黴素和羧吩青黴素與慶大黴素聯合套用,有協同作用。可提高療效,還可套用多粘菌素B等對綠膿桿菌敏感的藥物,早期施行根治清創手術,除盡壞死組織,防止炎症擴展,可減少死亡率,還應注意治療貧血及營養不良等。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治療技術

CZT-8F聲頻共振消炎療法的特色。該療法摒棄中耳炎傳統手術治療創口大、損傷耳組織正常功能、恢復時間長等缺點,採用獲得2010年國際專利的CZT-8F聲頻共振系統,採用全電腦控制的超音波,及中低頻生物電磁波疊加作用於病灶,形成聲頻共振、理化疊加的立體效應,改善患處血液循環,加速耳部毒素排出,以達到消除炎症,改善聽力的治療目的。其慢性中耳炎的臨床治癒率大95.5%,有效率達98.6%。

常用中成藥

本病屬中醫的耳瘡範疇,多因風熱侵襲或熱毒望盛所致,治宜疏風清熱,解毒消腫。

1.內服藥 銀翹丸、牛黃解毒丸口服每次1九日2次。

2.外用藥

黃連膏、紫金錠外耳道塗敷。

②中藥菖蒲、附子等量共研末和香油滴耳。

③如伴有耳周圍腫脹。可以水調散外敷(即黃柏研末後加等量石膏和涼開水調成糊狀塗布耳周腫脹處或以濕熱毛巾敷局部)。

常用西藥

1.急性外耳道炎;紅黴素螺鏇黴素1日3次口服,宜適當服用止痛藥物如去痛片等。

2.外耳道局部可塗布醋酸去炎松霜、可的鬆軟膏等。

3.超短波、紅外線理療。

預防措施

(圖)壞死性外耳道炎壞死性外耳道炎

壞死性外耳道炎的預防:

首先應戒除挖耳的不良習慣。挖耳不但損傷皮膚引起感染,而且經常刺激皮膚還容易生長“外耳道乳頭狀瘤”,使耳道經常出血,甚至影響聽力。其次,要防止污水入耳。在洗頭、游泳之前可以用特製的橡皮塞或乾淨的棉球塗上油膏堵塞外耳道。 要及時清除外耳道耵聹或異物。最後,要注意保持耳部乾燥,避免損傷。

壞死性外耳道炎的防治:

外耳道炎的治療原則是:控制感染,清潔局部,去除痂皮,促使乾燥。急性期,全身可套用抗生素如甲烯土黴素0 5g,口服,每日3次,以控制感染。耳痛劇烈者可服用鎮痛劑如去痛片,每次1~2片。局部治療可用5%~8%醋酸鋁小紗條敷塞外耳道,並囑患者每隔3~4小時自行滴入上述藥液,每天更換紗條,有收斂消炎作用,可促使乾燥。或用2%~5%硝酸銀液塗布;或用四環素可的鬆軟膏、紅黴素軟膏、皮炎平軟膏塗敷局部。中藥可用耳炎靈(見外耳道癤腫)小紗條濕敷局部,促使癒合。慢性期,局部用皮炎平軟膏塗敷或中藥耳炎靈小紗條濕敷效果較好;若外耳道增厚、粗糙,可用中藥紫歸油(紫草、當歸各等份,麻油適量,藥入油中煎炸,待藥成黑黃色時,下火,候涼備用。功用活血潤肌,消腫止癢,適用於外耳道炎、外耳濕疹之局部皮膚粗糙、增厚者)塗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