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機技術要求

平面度:0.2 2.3.1 2.3.2溫度控制要求

壓力機技術要求 [Press specification]
1壓力機由四部分組成
(1) 上壓式四立柱油壓機
(2) 組合控制機櫃
(3) 電加熱系統和保溫裝置
(4) 模具輸送台架
上述組成採用一體化設計,使之造型大方、美觀,結構緊湊 操作簡單可靠,維護方便。
2 壓力機各部分要求如下
2.1上壓式四立柱油壓機
壓機應具有可靠的結構剛度抗變形能力,液壓站上位置,壓排設定模具吊裝連線裝置,液壓站和壓排有可拆裝的防塵機蓋。工件能出方向為長度(3000)方向。
技術參數:
公稱壓力:190T
有效工作檯面積:3000×750 mm2
壓排運動速度:75~100 mm/s
最大開合距離:550 mm(不含加熱板)
保壓時間:8h(工件130℃)
壓機底座高度:0.5~0.55m
壓排及底座的平面度:0.2 mm
表面粗糙度:
壓排底座壓合平均間隙:≤0.25 mm(不小於10個測點)》
2.2 加熱系統
加熱系統是由:鋼製加熱板、加熱管、保溫層組成。
加熱板分上下兩塊,分別與壓力機底座和壓排固定連線,並便於拆裝,加熱板用優質45#鋼調貢處理製成。在加熱板中放置電加熱管和熱電偶。熱電偶安置緊固可靠、拆卸方便。
加熱板技術參數:
平面尺寸;3050×650 mm2
平面度:0.2 mm
表面粗糙度:
測量點布置:上板3點
下板6點
加熱管外外殼材料為不鏽鋼,工作電壓220V。 單邊出線,數量為3的倍數。電加熱管更換方便、可靠。接線處有保護裝置。
保溫層設定在加熱板和底座(或壓排)之間,加熱板四周有設定保溫側板 應選用隔熱性能好的材料製作,平面尺寸與加熱板相當,厚度不小於20毫米。
2.3 控制機櫃
機櫃式壓力機動作和溫度的組合櫃。
2.3.1 機櫃面板上儀表及開關;
電源開關,指示燈,電壓表,電流表;
壓力機動作按鈕及指示燈;
壓力指示儀表;
熱開關及指示燈;
數顯溫度調節儀(精度±1℃);
保溫計時器,超溫警報器;
2.3.2溫度控制要求
最大使用溫度180℃;
升溫速率1.7℃~2.5℃/min;
溫度不均勻性±3℃,各相電源的加熱功率均衡;
2.3.3典型控溫曲線
2.3.4溫度調節規律
溫度調節儀對相應測溫區域實時控制,當全部達到設定值±3℃時,計時器計時,達到設定時間後,控溫系統能按工藝設定值自動加溫或斷電。
2.4模具輸送架
台架為一個上部裝有滾輸的結構,一端與壓力機底座相連(可拆卸),一端放置在地面上(可調節高度)。
技術要求:
承載能力:3T;
高度:滾輸上表面與下加熱板齊平;
平面尺寸:(2800~2900)×750mm2(可用部分);
2.5保溫隔板
隔溫板放在壓力機壓排與底座四周,以減少模具加溫過程中的熱量損失,用鋁板(或不鏽鋼板)和保溫材料製成。為便於安放可分成數塊。
3其他要求
3.1:壓力機、防塵蓋、模具輸送台架表面塗深藍磁漆保護,控制機櫃表面為烤漆。
3.2電纜,電熱線,傳輸線應裝保護套管,除運動部分外應固定在壓機上,布置合理。
3.3控制機櫃允許安裝在壓力機上,但應方便壓力機的操作與維護。
機櫃內元器件的擺放,及線路應整齊明了和有標示,便於維護和排放。
3.4:選用電器、液壓元件有較高可靠性通用性和實用性。
4壓力機設計製造的質量控制
4.1承制方首先進行方案設計,並由委託方進行方案評定。方案評定內容有:
4.1.1總體設計方案及布局;
4.1.2製造工藝方案;
4.1.3液壓、電氣、溫控方案及主要元器件的選擇;
4.1.4控制櫃面板布置;
4.1.5重要結構件設計製造方案及計算報告;
4.2承制方按評定後的意見進行詳細設計,經委託方認可後生產製造;
4.3委託方視情現場查看壓力機重要部件的加工過程及組裝,在承制方處現場組裝、調試,驗收。
4.5承制方提供壓力機的使用為副書名書,故障的診斷排除說明及易損件備件清單。
5未盡事項協商和後形成檔案依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